草微堂

药山有路勤为径,医海无涯心作灯
正文

蜂蜜中除了糖还有什么?

(2011-01-17 18:19:02) 下一个


甜蜜的谎言?(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249701.html)

“如果我们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一种成分与蜂蜜一模一样的东西,能不能也说它是蜂蜜呢?”

当然可以!可是作者的假设是成分与蜂蜜一模一样的东西。在后面作者偷换了这个概念。

“其实蜂蜜并不神秘,基本上就是高度浓缩的糖。蜂蜜除了水分,剩下的几乎都是各种各样的糖。蜂蜜的成分会有变化,但大同小异,一次典型的测量结果是这样的:水占17.1%,糖占82.1%,蛋白质占0.3%,其他成分不到1%。其他的成分包括有机酸、矿物质、芳香物质、色素等,它们虽然很少,但是决定了不同种类的蜂蜜的色泽、香味、口味的差异。”

在这里,醣类占82.1%.作者至少已经从一模一样偏离了18%.

“糖类包括多糖(例如淀粉、纤维素)、低聚糖(例如蔗糖、麦芽糖)和单糖。蜂蜜中的糖主要是两种单糖:果糖和葡萄糖,它们的含量差不多,果糖略多一些(果糖占大约38%,葡萄糖占大约31%)。其他的糖类在蜂蜜中很少。”

果糖和葡萄糖占蜂蜜中醣类约70%, 82%X70%=57%,已经有43%没有了。顺便说一句,纤维素也是糖,但是只有一些动物可以利用,如反刍动物中的牛,人是无法消化纤维素,可见糖与糖不一样。

“给蔗糖加上强酸或强碱,也能把它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再加上苯乙酸酯等“蜂蜜香精”,几乎就和蜂蜜一样了。这样做成的假蜂蜜成本比较高。还有更便宜的制造假蜂蜜的办法。玉米、大米中的淀粉分解变成葡萄糖,其中一部分葡萄糖再经葡萄糖异构酶的异构作用,形成果糖。这样获得的产物同时含有果糖和葡萄糖,所以把它叫做果葡糖浆(又叫高果糖浆)。最常见的果葡糖浆含55%果糖、42%葡萄糖,二者比例很接近蜂蜜,色泽、香味也接近蜂蜜,加上蜂蜜香精、色素、增稠剂,几可乱真,完全能够做到符合国家蜂蜜标准,通过检测成为合格的蜂蜜产品。”

请看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用“果糖+葡萄糖”代替蜂蜜中的全部糖分,再把糖分偷换成蜂蜜全部成分

“只要有生物化学常识,就可以知道这些在全国性媒体上广为传播的专家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用来假冒蜂蜜的“果糖”(即果葡糖浆)同样也是单糖,和蜂蜜中的单糖成分是一样的,它们的营养价值不会不同,对身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会有差别,例如都可能让消费者越吃越胖。”

现在,蜂蜜已经变成了糖。狸猫换太子,高明!这就是科学家的职责?

“蜂蜜和其他糖类一样,主要就是给身体提供能量,并没有特殊的营养价值。有人也许会说,蜂蜜除了糖,不是还有其他成分吗?它们就没有营养价值?这些其他成分,例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能说没有营养价值,但是它们在蜂蜜中的含量太少,可以忽略不计。有专家称,蜂蜜中的蛋白质是某种特殊功能的酶,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即便蜂蜜中真含有这种酶,且不说它的含量极低,作为蛋白质它也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而不会直接进入人体发挥作用。所以,有关蜂蜜的养生、保健作用的种种说法,不管是传统所说的“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还是今人说的改善睡眠、醒酒、提高免疫力、保肝、促进儿童生长发育、促进长寿等等,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否则吃糖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冠冕堂皇,颇有打假英雄气概!可是作者回避了“可以忽略不计”是谁作出的结论?蜂蜜保健没有科学根据,咱们老百姓愚昧,那么作者的科学根据在哪里?哪个机构做过相关对比研究?用自己的猜测否定别人,这是科学态度还是狂妄无知?

“用低成本的果葡糖浆假冒蜂蜜,是一种欺骗行为,当然应该谴责、惩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害人。只要真实标明成分,生产质量有保障,不乱添加东西,人造蜂蜜就是很好的蜂蜜替代品,甚至比天然蜂蜜的健康风险更低。”

假设生活中,无论您是做生意,还是交朋友,如果有人跟你说:我欺骗了你,但是......

究竟会不会害人是作者一句话就行?只要...只要...只要...当然可以,问题是这么多“只要”成立才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