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时评

风声、雨声、家事、国事
个人资料
正文

哲学的批判

(2012-12-10 08:11:23) 下一个

人们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努力把握有形物体之上的规律。由于它的非直观性,不同人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建立了不同模型和学说,产生了不同的哲学流派与宗教思想(宗教本质上也是一种哲学)。哲学与宗教对于与自己不同的哲学观点或宗教派别多是采取了打压的方式。历史上哲学观念或者宗教的进步通常伴随着血腥的肉体消灭(例如哥白尼、耶稣等),这或许是因为哲学以及宗教与社会和统治有着太过紧密的联系。

即使不是为了维护统治和秩序,不同的哲学流派之间也不停地进行着相互的批判。但是就如《主观自我》中所阐述的那样,语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传递工具,并不是用来表现象哲学这种内在的抽象的内容的,不知道哲学批判者们在批判别人的哲学观点时,有没有真正掌握那一派学说的内涵。

其实在哲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甲对乙的观点进行批判,乙对甲的批判进行批判,说甲没有搞明白乙的观点;甲对乙的批判的批判进行批判,说乙没有搞明白甲的批判,如此往复。其实同样的一派哲学观点中,由于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存在着不同的版本,甚至有的版本之间差异之大,只剩下几个笼统的单词算是共通点了。

在本书中笔者也引用了一些哲学的观点和批判,与读者的理解未必完全相同,也不排除被学者们批判为根本没有搞明白这一派学说的观点的可能性。确实,笔者的引述或者评注,未必与某一派哲学观点的代表人物的想法一样,因为我们能够接触到的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也与前人也不一样。这些成果不是单指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而是包括思考问题方法的进步。如果要深究相同不相同这个问题,您能够保证在世界观这样的问题上谁与谁的想法和理解就那么完全一致的吻合吗?我们似乎遇到了驴唇不对马嘴这样的大问题,缺乏耐心的读者这时也许就会拿起因此如何如何或者没有意义、浪费时间这样的大棒子了。

但是且慢,我们刚好来到笔者对于哲学这一问题最核心的主张:

1.        思考比得出结论更重要。
要学会柔软地思考,不要死抱住僵硬的教条。懂得世界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比从各个角度看能看到什么更重要。

2.        树立包容的哲学思想。
如果你能搞明白不同哲学派别(或宗教)中的思想者们他们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甚至可以建立不同哲学派别之间的联系,A学说的B观点与C学说的D观点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表述不同,看的角度不同而已等等。

3.        从多个世界观中得出方法论。
目前的各派哲学,在说明世界是怎么样之后很快就进入到我们该怎么做上,如果您能够理解1和2并且自觉地运用,那么您就能够在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下决定自己的行动如何取舍。

另外,世界是复杂的,我们在科学研究中习惯于用一个简单模型去描述它,不知不觉中,我们认为那个简单的模型就是它的全部。我们用这个简单模型去套一切事物,然后惊讶地发现居然没有套住(与预言不符),然后再给没有套住找个说法,于是新的理论就诞生了。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更多。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世界复杂就不去寻找它的规律,但是对于简单模型下推倒出来的东西,它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目前在中国的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对于中国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笔者也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到目前为止对于改造世界这一目的的最有用的哲学,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这种影响,就像汽车的引擎,他可以推动人类认识这辆车前进,因此也就是必须懂得的哲学思想。但是和所有的理论一样,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也体现在对于其他学说的批判中。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评价非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