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居

谈天说地,指点江山, 笑傲江湖,人生如梦,弹指一挥间。
正文

居安思危

(2010-05-18 15:26:02) 下一个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公元前565年 —— 公元前485年),享年80岁,与中国孔子同处一个时代,为太子时名字叫 “ 乔达摩 · 悉达多 ” ,意为 “ 一切义成就者 ” (旧译 “ 义成 ” )。释迦是其种族的名字,即释迦族,意思是能,牟尼是 “ 仁、儒、忍、寂 ” 的意思,释迦牟尼和起来就是 “ 能仁、能儒、能忍、能寂 ” ,也是 “ 释迦族的圣人 ” 的意思。
释迦牟尼是印度人,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的母亲叫摩耶夫人,据佛经传说,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的身体,而后受孕,摩耶夫人怀孕已满10月,按照印度当地的风俗,妇女生产必须要回娘家,不能在婆家生,于是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途中,路过印度最有名的花园 —— 蓝毗尼花园时感到有些旅途疲乏,就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夫人走到一颗茂盛的无忧树下,伸手扶树枝时,惊动了胎气,就在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出生后就会走路,而且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莲花,并且他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大声宣称: “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 释迦牟尼生下刚刚七天,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他是由他的姨母抚养长大的。
释迦牟尼在幼年的时侯,就喜欢沉思,世间许多现象被他看到之后,都能引起他的感触和沉思,有一次,他乘马车出城,刚来到京城的东门,看见一个须发全白,弯腰驼背,行走艰难还不断呻吟的老人,他看到这个情景,就想到:衰老是人人都逃避不了的命运,人在儿童时受父母宠爱,青年时英俊潇洒,壮年时精力充沛,但是到了晚年,人就要在许多痛苦中度日了。他看到老人后心情难过,就叫车夫调转马车,驱车向京城的南门走去。刚到南门,又见到一个满身生疮流血的病人,病人一边走,一边不断痛苦的呻吟着,他想到,疾病也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人的一生要害多少次疾病,要遭受多少痛苦,真是难以想象。接着,又调转车来到京城的西门,看见两个人抬着一个死人迎面走来,随行的亲属悲痛地嚎哭着,释迦牟尼叹息着自言自语: “ 死亡是可怕的,每个人又都难免一死,当死亡来临之时,给每个人带来的恐惧,使很多人难以忍受啊!自己的死亡又造成许多亲朋的无限悲痛,这些痛苦永无休止,任何人都摆脱不了,他立即离开西门。最后,驱车来到了京城的北门,看见一个出家修道的人从对面走来,这个人身穿黄色法衣,一手持法杖,一手托钵,态度严肃安详,释迦牟尼想到:这出家人是一定不会有俗人那么多的痛苦和烦恼的。
净饭王发现自己的儿子对人世间的苦难情景思虑太重,深怕儿子产生出家的念头,于是,在他16岁时,给他娶了一个貌美的妻子,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叫 “ 罗估罗 ” ,还为他建造了三座豪华的宫殿,冬天防寒,夏天避暑,雨天防潮的三时殿,但这一切荣华富贵没有留住释迦牟尼的心,在他29岁的时候,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一切,夜别妻儿,开始了六年苦行僧的生活。
在这六年中,他静坐思维,身不着衣,不避风雨,每天仅吃一粒米,喝一滴水,企图用折磨自己身体的办法来寻求摆脱精神痛苦的答案,但一味的苦行只是徒劳,于是,他来到尼连禅河边,洗去了身上6年的污垢,并吃了牧羊女送给他的乳粥,身体顿时感到恢复了体力,随后,释迦牟尼来到一棵枝叶蘩茂的菩提树下,发下誓愿: “ 我如果不悟出正果,宁可粉身碎骨,终不起此座 ” 。于是,他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苦苦禅坐,终于悟出了佛教的教义,即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其中释迦牟尼认为人活着就是在受苦,人所受的这些苦离不开八种苦,即 “ 生、老、病、死、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 ” 他认为婴儿在母体中,还没有出生时,母亲喝一口热水就觉得烫,喝一口凉水就觉得冷,另外,婴儿出生的第一声啼哭,是带着哭声到达人间的,还有病死的、老死的;怨憎恨:就是指怨气横生,牢骚抱怨,嫉妒生恨;爱别离:是指相爱的人却要忍受别离之苦;求不得:指越是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他认为,人所受的这些苦来源于自己的欲望,因为有了这样的、那样的欲望,所以说为了欲望要付出代价,付出辛苦。
释迦牟尼从35岁成佛以来,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宣传佛教,教化众生的活动,在他80岁的时候衰老的身体实在支持不住了,最后来到一片娑罗树林,然后头朝北、脚朝南、面朝西、背朝东,面朝着西方极乐世界而涅槃的,释迦牟尼这一生对佛教做出很大的贡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