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隆大教堂

(2010-08-16 23:43:34) 下一个
仲夏游记之七

科隆大教堂 (Kölner Dom, Cologne Cathedral) 举世闻名。它位于莱茵河畔,是一个在新教国家里的天主教堂,是世界第三大的哥特式教堂,仅次与塞维利亚和米兰大教堂,至今仍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教堂原址是公元五世纪初的一个位于居民区的小教堂,以后不断扩建,在九世纪中成为今日科隆教堂的前身。在1164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雷德里克一世 (Frederick Barbarossa, 红胡子弗雷德里克,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领导) 送给科隆大主教一件珍贵的礼品:原存放在米兰的‘三王圣龛’,据说里面装的是东方三博士的遗骨,这个祭坛被认为是西方最重要的祭坛。

三王圣龛


此后,科隆教堂就成了天主教的朝圣地,大批朝圣者的来临,把建造新教堂提到了日程议事上。真是巧合,1248年4月30日一场火灾,把老教堂毁坏殆尽,新教堂就在8月15日开土动工,定为哥特式。之后建造工程时断时续,1473年因为资金原因完全停工,未完工的大教堂统治了科隆的城市轮廓线400年。                  


直到19世纪初,随着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作为德国统一象征的科隆大教堂获得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当时盛行的浪漫主义也使人们对中世纪重新感兴趣。1842年9月2日,教堂在普鲁士国王的支持下重新开工,于1880年,在开工600多年之后,教堂终于按照最初的设计完工。加上了157米高的双塔,使得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下图为大教堂塔楼顶端十字花模型,与原件大小一样。成了1880年落成的大教堂标志,高9.50米,宽4.60米


从1418年至1924年,前后在教堂顶上安置了12口钟,其中最大的圣彼得钟安装于1924年,重达24吨,直径3.22米。

教堂中殿,高達43米,坐位超過5500個,左上方為管風琴之一




教堂内的彩绘玻璃也远近闻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隆大教堂被炮弹击中约70次。尤其是北塔塔基,在战后的几十年里都依靠临时的砖结构加固才逃脱倒塌的命运。1948年在尚未完全修复的教堂里举行了庆祝开工700周年的仪式。1956年重新对外开放。

霍亨索伦桥


我们步行走过霍亨索伦桥(Hohenzollernbrücke),全长409米,跨越莱茵河,走向大教堂。该桥在1907至1911年建成,现在日流量是每天通过1200辆火车。大桥有人行道,和火车双轨道以钢丝篱笆隔开。从2008年开始,人们在篱笆上锁上刻有或写有名字的各样小锁,以示到此一游。



此锁表示爱情和友谊,所以锁上至少有二个人的名字。兴起者真是聪明,如此‘到处一游’非但不破坏环境,反而锦上添花,高雅别致。笔者深叹事先不知道有此等事。家中有的是以前国内带来、现在无用的小锁,写上和老头二人名字,在2010年部位锁上,说不定百年后,孙辈来看哪。

再放几张教堂照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加州花坊 回复 悄悄话 好看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