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位当代英国男作家 之一

(2010-04-16 09:31:14) 下一个


200708年我跟踪阅读了三位当代英国作家的小说,很是喜欢。赫尔辛基图书馆里无论是英文版还是芬兰文版都能借到。

第一位要介绍的是 Ian MacEwan.

Ian MacEwan (一)

2007年有一部英国影片在威尼斯获大奖,引起我很大的兴趣,因为它是根据一部文学作品改编的,由Keira Knightley 主演的Atonement。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一般文学性较强;而被改成电影的小说,一般质量不会差。我特别爱好先看小说,后看电影,比较一番,其乐无穷。于是赶快去图书馆借来同名书。我有经验,只要再过几天,借这本书就要排队,看来和我同趣的人还不少。

这本书2001年出版,从02年到04年获得了一系列的文学奖,也是在以后看了他四本小说后我认为是最好的一本。故事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发生在1935年。13岁的Briony 的家是一个富有的英国庄园。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Cecilia在大学念书。她爱好写作,小小年纪已自认为是作家,比同龄女孩富有幻想和主见。那年夏天,哥姐回来度假,哥带来一位朋友,是巧克力老板的小开。她家女佣的儿子Roobie也从大学放假回来。多年前老主人把庄园边缘的一所小屋让给Roobie母子住,并资助Roobie在剑桥医学院读书。Briony姨妈家一对15岁的姐弟双胞胎也暂时寄居在她家。

Cecilia Roobie 这对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正在进入微妙的初恋阶段。这对阶级等级相差巨大的年青人都下意识地否认自己的初恋感情,却又控制不住互相之间莫名的吸引力。他们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磨檫、误会、调情常给Briony 撞见。13岁的少女已情窦初开,倒懂不懂又自以为什么都懂,Briony 认定 Roobie 在欺负姐姐,不是好人。有一天晚饭时,姨妈家的二个15岁双胞胎留下一封信不告而别,所有饭桌上的人都出动分头去找他们。Briony在黑暗中发现披头散发、衣着不整的双胞胎姐姐 Lola 躺在泥地上哭泣。黑暗中她被人强奸了。Briony断定是Roobie 干的。警察来调查案子,仅根据Briony的话,加上固有的阶级偏见,逮捕了Roobie,只有Roobie 的妈妈和Cecilia 相信他是无辜的。他妈妈离开了这家人; Cecilia 也切断了和家人的联系。

小说的第二部分开始时二战已爆发,Roobie 已坐了三年牢,Cecilia 成了护士,二人只有通信不能见面。Roobie同意参军,被放了出来军训。在赴法国战场前夕,他们有机会在Cecilia 的午餐时间会面半小时。一开始,二人都很尴尬。一霎眼,半小时完了,他们拥抱吻别。随着英军在法国战场的失利,所有的英军都陆续退到了敦刻尔克 (Dunkirk)。在一片混乱中,那半小时与Cecilia的见面和那随后一吻是激励Roobie无论如何要活着回去的动力。第二部分的结尾是在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前一天,Roobie 在疲乏中深深地睡着了。

第三部分开始时,Briony考上了剑桥大学。她已充分认识到13岁时乱做见证的可怕后果,并意识到是哥哥的朋友,那位巧克力小开强奸了Lola。带着赎罪的伤痛,她拒绝去剑桥读书,到伦敦做了战时见习护士,忍受艰苦的小护士生活。Briony找到了姐姐的住所,出乎意料遇上了Roobie。 他们二人拒绝原谅妹妹。Briony向姐姐保证, 即使不能控告巧克力小开( 因为小开和Lola结婚了,Briony刚去了他们正在举行婚礼的教堂 ),她也要寻找法律手段证明Roobie 无辜。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 <伦敦,1999>。这时,Briony是位77岁成功的作家,已被诊断患病活不长了,正在接受电视台访问,关于她的最后一本小说 。原来前面三部分是Briony写的。她虽然无法控告已是大老板的巧克力小开,却用写书的办法来还Roobie 清白,但是她更改了事实。事实上,Roobie因受伤所引发的败血症死在敦刻尔克海滩。几个月后Cecilia 死在伦敦大轰炸。那短暂的一吻成了他们的死别吻。他们没和Briony见过面,更没有对她说不原谅她。Briony改变了悲惨的结局,让Roobie Cecilia团圆,以慰读者,更是解脱她自己的无奈赎罪心理,至少让他们在小说里团圆。最后Briony得出结论,作者可以在他的小说中充当上帝的脚色,改变书中人的命运,但还是抵不了心中的罪过。

这是一部在心理学和人生洞察力方面极其深刻的伟大作品。在描写童年、爱情、战争和阶级对立 的同时 (顺便提一句,书中对敦刻尔克撤退前夕的描叙太精彩了),其核心是感人的对耻辱和宽恕的探讨;对赎罪的渴求和实际抵罪之困难的无奈。这本书属于那种一开始没觉得怎么样,越往后越被吸引住直至最后一个字;放下书后,可以长时期萦绕在脑中,久久不能散去。

电影不比小说差。三位主要演员非常出色。电影的结尾把我钉在椅子上,不能动弹,最后一个离开戏院。

Ian McEwan (二)

2007 McEwan出版了 On Chesil Beach。这本书初看似乎是本言情小说,描写60年代初期一对英国青年的初婚经历和不愉快的结局;和作者其它的书相比,算得上是本薄薄的小书。Florence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小提琴手,害羞、敏感,出身在一个上等富有的家庭。Edward是一位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向往都市生活,聪明而单纯,家中因母亲脑损害,父亲工资不高,生活拮据。二人真诚相爱,抱着对婚后幸福生活的渴望和信心,他们在海滩旅馆渡初婚之夜。小说围绕这一天,也可说这一夜,通过准确细致的描写,围绕二人对性渴望和性理解的差异、二人成长背景和性格的不同、以及二人在性知识方面的幼稚,讲叙了一个令人惋惜感叹不已的故事:把误解和害怕藏在心里竟然改变了本来应该快乐的人生,让 Florence悔痛终生。

如果说,Atonement 讲的是一时糊涂说不该说的话而终生悲痛赎罪,那么 On Chesil Beach 讲的是该讲不讲,该表示不表示也会导致终生懊悔。真的,没有人比 McEwan更善于刻画那种揪心的懊悔、无望的赎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