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2018波斯归来:初识德黑兰2

(2018-11-19 07:20:26) 下一个

有时间的话,德黑兰的地毯博物馆值得一去。

可以说波斯地毯不仅是伊朗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波斯艺术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伊朗人最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形态。现在在伊朗有上百万人从事地毯的编织工作,全世界每年有30%的地毯是产自伊朗的,是伊朗除石油之外最大的外汇来源之一。波斯地毯打的是8字结,土耳其地毯是6字结。单位面积的结数多少,是鉴定品质好坏的标准之一。为了展示地毯的质量,地摊商还特意拿出钥匙在地毯上肆意乱划,如果是编织的非常紧实的地毯,则毫发无损。一块质量上乘的地毯,可以传三代,用100年没问题。地毯图案的精美程度也有讲究,据说游牧民族中,将要出嫁的姑娘编的地毯最漂亮。原因吗,心情大好呗。

在地毯商店,店家都太油了。我当然知道一块质量好的真丝地毯要卖到几千到上万美金,但这里面的水还是太深了,总觉得是个坑。本来我也没想进去,但店主闲的蛋疼,说进来嘛,喝喝茶聊聊天。最后他跟我急了,说你光夸我的东西好,怎么就是不掏腰包呢?我们伊朗的经济都这样了,你好歹support一下嘛。其实我进店前已经跟他约法三章了,好吧我买你个地毯鼠标垫当souvenir。

美大使馆旧址。看过电影Argo《逃离德黑兰》的都知道,这里是1978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中,令世界瞩目的事件发生的中心舞台。1979 年11月激进的青年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将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扣为人质,长达一年两个月。大街上沿着整个外墙,都画满了丑化美帝,支持伊斯兰革命的涂鸦。

故事意义大于建筑本身,大院围墙是众多的新闻记者最喜欢的拍摄素材,以此为背景的照片极具视觉冲击。我怕惹麻烦,只用手机匆匆拍了几张照,没敢把单反拿出来。这个地方跟我想象的有点不一样,基本上十分钟就转完了。表面上大街上很平静,但是否暗地里还隐藏了什么?看过一个纪录片,当年人质危机期间,一个德黑兰大学英语系女学生被选为对外发言人,几十年后,她已经贵为伊朗副总统。

距离美国大使馆旧址不远的艺术之家 The House of Artists,伊朗为数不多的现代艺术展馆,感觉有点像北京的798。

最重要的是,这里也是伊朗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装小资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伊朗年轻人的另一种状态,比如留长发的男青年和留短发穿衬衫的女文青,这都是和伊朗伊斯兰道德规范相悖的。

古勒斯坦宫Golestan Palace,这里原来是城堡,卡扎尔王朝定都德黑兰后,改建为王宫。卡扎尔第四代国王是首位访问欧洲的伊朗君主,他对西方建筑的偏好和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了古勒斯坦宫的风格。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结合的欧化波斯宫殿,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宫殿在很多细节上结合了罗马建筑的特征。

跟北京故宫一样,这里许多宫殿还要额外买票。事先研究过攻略,我只对镜厅感兴趣,entrance fee已含在大门票价里。

传说巴列维国王出逃之前,就和他的三个漂亮老婆住在这里。

这间屋里满是明晃晃的灯和亮闪闪的镜子,富丽堂皇,耀眼到眼瞎,听说穆斯林认为镜子能照耀纯洁的内心。

外墙大量使用色彩斑斓的瓷砖来装饰。

如果你在德黑兰时间有限,一定不要错过古勒斯坦宫,还是挺漂亮的。

距离古勒斯坦宫不远,步行可到德黑兰大巴扎。大巴扎里人潮汹涌,充满着集市的喧嚣。

德黑兰大巴扎其实是由无数条经营各种小商品的街巷组成,有钟表街、服装街、锅碗街、食品街、电器街、玩具街和纪念品街等,布局复杂,多个入口,几十条小巷加起来至少10公里,根本走不完的。反正我把购物安排在最后一站,今天主要是看看热闹,初步感受一下气氛。刚到伊朗没见过啥世面,立刻就被一些华丽的盘子和花瓶吸睛了,后来去了设拉子和伊斯法汗,看遍沿途更为绚烂的工艺品,德黑兰的东西就入不了眼了。现在伊朗很多传统的巴扎已经变成的义乌小商品城了,这些东西你看一眼就没有买的欲望了。

巴扎里很多卖干果的铺子。

各种鲜榨果汁很好喝。

量体裁衣做黑袍的,敢情这黑袍也分档次,高级的也跟男士西装面料一样,欧洲进口的。

没隔多远,居然有卖袒胸露背晚礼服的,据说这类服饰主要用于家庭聚会。

伊朗历每星期开始于周六,结束于周五,周四和周五是伊朗人的周末。逛巴扎要尽可能的避开伊朗人民的法定休息日(周五),这一天商铺基本全部关门,相当无趣,周五应该安排去较为冷门的外围景点。

伊朗是世界上少数不用公历纪年的国家之一。伊朗和阿富汗采用的是波斯历,是古波斯人基于观察天象,而不是基于规则推算而来。伊朗的历法透过从德黑兰和喀布尔精确的天文观测,确定每年第一天由春分开始。公元622年为伊朗历纪元元年,公历2018年是波斯历的1397年。

因为包了车的缘故,很遗憾没能尝试德黑兰的地铁,但还是好奇心很强的让司机带我到车站走了一遭。听说地铁里没有英文报站,坐到哪里下车,要自己扳手指头数好。顾侠的游记里这样描述过:“各种商贩们在德黑兰拥挤的地铁里上上下下,兜售着各种你能想到的日常用品,有几次还看见在车厢兜售内衣的,款式还都不保守呢。黑袍下的女子有些望着那些艳丽的bra吃吃发笑,有些毫不避讳的上前挑选。”,我快速地将这一场景进行脑补。

刚开始很不解,为什么伊朗人开车都喜欢把车窗摇下来?开空调不好吗?尤其是不少妙龄女司机也这样做,不怕男人骚扰吗?还是想博眼球?后来才知道,伊朗虽是产油大国,却基本没有自己的炼油厂,有几个小的也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成品油的需求,只好卖了石油,再花钱从别的国家买汽油,因此油价也没那么便宜。伊朗如果被进一步制裁,其他国家出售成品油给伊朗受到严格限制,这个社会还能支撑多久呢?听说最多六个月吧。没有了汽油供应,国家很快就会瘫痪。伊朗这么多年来就不想着要建立自己的炼油工业,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抓那些衣服穿得短或头发露出来女人,真令人郁闷和绝望啊!

在外跑了一天,晚上一定要吃顿当地特色菜。展示一下德黑兰的烤肉吧,Shandiz是一家老字号的餐厅,知名程度相当于德黑兰的“全聚德”吧。

伊朗没有烤羊肉串,烤羊排是他们的特色,很嫩,没啥膻味。

餐厅外的街边上,还有个弹小曲的。说到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所谓民族乐器,比如扬琴,琵琶,二胡等,其实都是古时从波斯传入的呢。

德黑兰两天匆匆走马观花,街道虽有些老旧,但也还算整洁,没见到明显的贫民窟和沿街乞讨的,人民不算很富足,但日子过得也还算有尊严。客观的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伊朗无论是社会秩序,基础设施,还是工业基础,教育水平,都算不错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plder 回复 悄悄话 伊朗的地铁是中国给修的。据说在当地算先进基建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