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水宁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三杯茶引发的故事之三

(2012-03-31 20:34:47) 下一个

几个关于“三杯茶的故事”让我回忆起我曾经就读的农村学校。

三十多年前父母在“三线”工作,他们管那里叫“山沟”,在真正的大山里面,印象中去最近的大城市要坐七个小时的汽车(我从来没去过)。那里对于父母可能是湮没青春的地方,但却是我记忆中的乐土。

我在父母工作单位附近的农村小学上学。留下的印象已经很浅,现在回想起来,即使有旁边的军工单位或多或少的“赞助”,那还是一个极穷的学校。 不过贫穷真的不会给人带来伤害,富人的财富也不会给穷人带来伤害,真正伤害穷人的是整个社会对于财富的崇尚之风,和富人提供帮助时的居高临下。

那个小学教室四围应该是土墙,窗户都是用纸糊的,靠透进来的暗淡光线照明。教室里没有电,冬天的时候会点煤油灯。印象比较深的是冬天的教室很冷,每个孩子都会带个“火盆”放在脚下取暖,火盆里装满烧红的炭,我因此烤坏了几双棉鞋。教室里的课桌和长条凳破旧得难以用语言描述。学校为了筹钱,给学生规定的劳动课是“砸石子”,把大块石头敲碎后卖给附近的养路队。有时也要求我们从家里带些米饭,用作贴大字报需要的浆糊。

学校组织的活动很多。我们的宣传队会定期给当地的农民演出。还参加“农业学大寨”,一车一车地推土筑坝。印象最深刻的是学校组织的“学雷锋小组”,已经坚持了十多年,轮流给当地五保户砍柴,料理家务。我轮到过一次,特别有帮助人的自豪感。不知道这学雷锋活动后来有没有一直坚持下来。

好像小学只读了三年,父母觉得学的东西太少,让我去参加当地的初中入学考试,我被破格录取。我那时候只有九岁,班上最大的同学十八岁。

那个中学离我家走路大概需要四五十分钟,父亲每天骑车接送我。中午的时候,我们几个家远的孩子就呆在语文老师的宿舍,一边吃带去的盒饭,一边听“小喇叭广播”。那个宿舍很小,几个孩子在里面闹声喧天,根本没想过老师休息的问题。那时候觉得老师就像朋友一样,什么都愿意告诉他。有一次作业因为没有理解题意,我只得了5分(百分制),我告诉老师:每次作业或考试如果我没有得到一百分,差几分我会挨几个手板。老师笑着说:那你就告诉他们满分是5分。

我现在只记得语文老师姓廖,数学老师姓何,都是二十多岁的帅小伙,又温和又尽责。虽然他们只教过我一个学期,但每次想起来都会有感动涌上心头。总想回去找找他们,但又觉得不如将美好留在记忆里。

初中上了一个学期,我因病休学,从此没有见过二位老师。到了期末,把学校的考试题拿回家做了交差。没想到期末选三好学生的时候,除了一个新转来的同学,全班同学都投了我的票。这件事被我妈念叨很久,作为我越大越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证明。让我对当年的人和事越发怀念。

后来我转到一个城市中学。那个学校有四层高的漂亮教学楼,盛开着鲜花的花坛,课后开放的图书馆。每个学生还有一张带抽屉的刷了油漆的桌子和同色的椅子(不是两人共用的长凳)。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这个世界里那些漂亮的东西好像又变得没有那么重要。而我原来一直希望逃离的那个世界反而不断地在梦中出现,带着它特有的温馨和美好。

最后还要回到扶贫的主题上来。回头看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条件差并没有什么,一个好的老师就可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世界。不过三十年后看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还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学习,甚至没有条件学习,就值得人们反思了。这是一个富起来的社会欠下的债。还这债不光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帮助别人,最终是帮助自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水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元梁的评论:
我真是挺有热望想去做点力尽所能的事情。不过想得多,做得少,可能还是因为比较贪图享乐吧。
元梁 回复 悄悄话 等退休了,回去多办几个这样的学校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