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网
邱吉尔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如果我们走得太远的话是否也会成为禽兽?”
指挥德累斯顿轰炸得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副司令桑德比中将:“谁都无法否认空袭德累斯顿是一场真正的悲剧......真正无情的是战争。一旦全面战争开始,那么它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人道主义。”
一位参与轰炸的英国空军飞行员回忆:“当时的场景让我完全震惊了,我们彷佛飞行在火的海洋上,炽热的火焰透过浓浓的烟雾闪烁着死亡的光芒。我一想到在这人间炼狱里还有很多妇女和儿童,我就无法自制地对我的战友们喊道:‘我的上帝,这些可怜的人们!’我无法形容我当时的感觉,也无法为之辩护......”
希特勒在他最后的日子里说道:“当我的人民在这些考验下毁灭的时候,我不会为之流一滴眼泪,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命运!”
德国萨克森州的德累斯顿一座文化古城,也是当年德国三大铁路枢纽之一,虽然也有一部分的军工企业,但总的来说其军事价值不大。所以当时德累斯顿的防空力量十分薄弱,因为德国人不认为德累斯顿会成为盟军重点空袭的城市。1945年1月,随着盟军在东西两线的节节胜利,欧洲的制空权已完全掌握在盟军手中,为了打击德军的交通运输和军工生产,同时更重要的是打击德国人民的信心,盟军开始着手制定大规模空袭德国的“雷击”行动的几种方案,英国首相邱吉尔亲自把在预定的苏军占领区内的德累斯顿定为目标。
1945年2月13日晨,英国空军轰炸机部队司令哈里斯下令,夜袭德累斯顿,实施“雷击”行动。机群分两批出动,间隔时间为3小时。
13日下午18时,第一批245架飞机从英格兰中部的安德兰特机场起飞了。作为先导的“蚊”式高速轰炸机飞在最前面,随后是大批“兰开斯特”式重型轰炸机。
22时,英国机群飞临德累斯顿上空。此时,这座城市仍沉浸在一片安详之中。没有防空警报,没有探照灯光,剧院和影院照常营业,夜空中回荡着优美的舞曲。
英国的目标指示飞机投下了目标指示弹。接着,令人恐怖的防空警报响了起来。22时10分,英国轰炸机投下了第一颗炸弹。飞在前面的轰炸机用爆破弹把古老的建筑物炸上了天,后面的轰炸机则投下燃烧弹,使地面成为一片火海。3小时之后,14日凌晨1时23分,第2批539架英国轰炸机又飞抵德累斯顿上空狂轰滥炸,投下了大量重磅炸弹和燃烧弹。火浪滚滚,汇成一片火海。
高温造成一股强烈的冲天气流,由于火海的中心吸取新鲜空气,因而形成一股可怕的“火焰风暴”。德累斯顿简直成了一座翻腾的地狱。大地像地震一样地颤动着,火焰发出像大炮一样的轰鸣声,风在呼啸着,尘埃和烟雾在德累斯顿周围狂暴地旋转着;人们在尘埃和烟雾中艰难地呼喊着,妇女儿童在呻吟着。这些幸存者,焦头烂额,衣衫槛褛,无家可归,到处徘徊。
第二次空袭后刚刚8小时,14日10时,白天的空袭接踵而至。第三批飞机是美国空军由野马式战斗机护航的1350架“空中堡垒”式和“解放”式轰炸机。成千上万颗炸弹投到了德累斯顿的铁路调车场和市区北部。护航的野马式战斗机因为找不到较量的对手,便用它的6挺机枪对准沿易北河两岸逃命的德累斯顿幸存者扫射。
德累斯顿被英美空军的3749吨炸弹和燃烧弹夷为平地。市区变成一片废墟,大火连续烧了几昼夜,130万居民被炸死13.5万人,约35470座建筑物遭到破坏,茨温格尔宫(Zwinger)、圣母教堂(Frauenkirche)、塞姆佩尔美术馆(Semperoper)、日本宫(Japanisches Palais)、歌剧院等古代建筑连同这座名城一起被毁灭了。上百万居民无家可归。他们同外地逃难者形成一支难民大军。
虽然这场灾难已成为历史,但有关德累斯顿的争执却时平时落,始终没有停息。英国学者底彼德·阿宾格对那次大空袭作了较为客观的估计。一共死亡135000人,35470座建筑物被炸毁,其遭破坏程度仅次于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
战后,有关德累斯顿轰炸引起的激烈的争论。一些人认为“雷击”行动是不顾人道主义原则的“恐怖主义行动”,把哈里斯称为“屠夫”。哈里斯也承认,这是杀戮人民,他只是强调“雷击”方案不是由他制定的。
不知从何时期,每年的2月13日20点15分,德国东部每一个乡村教堂的小钟楼上,都不约而同地会响起沉闷而忧郁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