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才精子库出产230名婴儿 只有1名算是天才

(2010-04-21 07:20:39) 下一个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直到15岁,汤姆·利格尔看上去和其他同龄男孩并没什么不同。他的成绩在B和C之间徘徊,科学课成绩一团糟,但历史和数学相当好。像大部分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他和父亲的关系不算太好。总之,看起来一切正常。

  但平静的生活在一个晚上被打破了。母亲忧心忡忡地望着资质平平的儿子:“你必须知道你比爸爸更有潜力,你身上没有他的基因。”短暂的停顿后,这位母亲又补充了最重要的一句,“你的亲生父亲是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事实上,比起“亲生父亲”,“一半基因提供者”是更准确的表述方法。汤姆是1971年建立的“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中出产的230名婴儿之一。

  这个神秘的“天才工厂”的真正名字是“生殖细胞贮存库”,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创办人罗伯特·格雷汉姆从70岁开始痴迷于优生学。他相信,人类的遗传基因正在经历大退化,高智商的少数人群淹没在“不良素质人群”中。为此,他到处搜集诺奖得主的精子,希望“人类最好的样品能够多生孩子”。

  最初,格雷汉姆为捐献人和受捐人制订的标准相当严格。他只向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得主提出捐精邀请,至于和平奖或文学奖得主,“这些智力是毫无价值可言的”。当然,捐、受双方必须同为白种人。未来的母亲是已婚妇女,而不能是女同性恋或单身女性。

  大部分诺奖得主对这份邀请表示蔑视,除了物理奖获得者威廉·肖克利。这位晶体管的发明者也是一名优生学的追随者。他甚至鼓吹,黑人的遗传基因质量差,注定过不幸、贫穷、罪恶的生活。

  据说,包括肖克利在内共有3位诺奖得主捐赠了精子。当然,直到美国记者大卫·普拉兹决心追查这些诺奖精子的后代时,人们才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货真价实的“诺奖精子”已经告罄,而且没有使任何妇女受孕成功。

  格罗汉姆后来将目标转向其他所谓的“优质人群”,其中包括诺奖获得者的儿子、奥运金牌得主、外科医生和年轻的富豪。

  汤姆开始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那位代号“珊瑚红”的捐献者在档案中被描述为,“自然科学领域里地位很高的专业人士,出版过一本书。9岁时智商测试是160,出身名门望族,善于和孩子相处。身体很棒,擅长所有体育运动。”

  这几乎是完美的父亲形象。工厂区长大的汤姆希望一觉醒来,能够找到让他引以为傲的父亲。但事实远比想象残酷,真实世界里的“珊瑚红”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医生,有一大串被他抛弃的前妻和子女。现实中的父亲和档案里的“珊瑚红”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他编造了自己的智商数字,所谓写书也不过是一本没有读者的作品。不过,“地位很高的专业人士”却是由精子库编造的,那是形容这位刚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的“更体面的说法”。

  其实,就算孩子们确实来自“天才精子”,遗传学上日渐兴起的“基因印记”也对这种精子的实际价值提出质疑。科学家发现,通常父系基因、母系基因都会在孩子身上起作用,但有些印记基因却与众不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老鼠做实验时发现,母系印记基因掌控高层次分析思维和智力,而父系印记基因则处理情感和低级、本能的行为。尽管这一学说尚未形成,但人们确实开始怀疑父亲DNA究竟能给孩子智商造成多大影响。

  据说,在200多名“产品”中,只有一个名叫多隆·布莱克的孩子算得上天才。他智商测试的得分为180,两岁就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5岁开始阅读《哈姆雷特》。但所有这些才能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帮助。

  这位天才工厂出产的“产品”说:“我认为制造天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人们都觉得我会取得伟大的成就,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在我的生命中,我没有做过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事情。”

  格罗汉姆听不到这些质疑了。他于1997年去世,激进的“天才工厂”也在两年后关闭。但精子库并未死去。上个世纪最后十年,美国已经有数百家精子库,和超过1万名开展授精手术的医生。

  尽管大部分人不愿承认,但“所有的精子库都已经成为优生学精子库”。优生最终将是一场消费者运动,借“智慧”与“美丽”之名。

  《天才工厂》[美]大卫·普拉兹著 栗进英、唐安华译(记者 赵涵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