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上的“美人计” 传奇背后的残酷真相

(2010-04-24 07:05:21) 下一个
来源:搜狐网

  翻开官方史册《二十四史》,历朝历代,都特地留有“女性板块”,堆列着皇后、贵妃、嫔娥、公主、命妇等与帝王将相有关的女性;而在稗官野史和民间文艺里,留取艳名的又以妓女居多。而我们的美人故事,总是稀少些“浪漫”和“动人”的成分,多了几许沉重的尴尬和变味的风流。《“脂”点江山》重新阐释了千百年来江山和美人之间的恩怨传奇。

  娥皇、女英:佳话背后的传奇

  娥皇、女英是远古时期帝尧的闺女。当初,帝尧为了选好接班人,便派了两个宝贝女儿嫁给他,到他身边做“卧底”,以期考验备选国家领导人舜的德行品质。

  当时,舜的家庭背景比较复杂,他的老爹瞽叟是个瞎子,而且耳根子软,很怕老婆。不幸的,他的亲娘死得早,所以老爹又给他娶了一个后妈,生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妹。在这样的家庭里,做个好儿媳是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但这两位美人从来不以出身高贵而乱耍脾气,对舜成分复杂、关系微妙的一家子老小,伺候得很周到。

  可舜的后妈是个小心眼,总想把舜害死,好把家产全夺过来,给她的儿子象。有一年,因为舜的政绩突出,帝尧很高兴,便赐给自己的女婿一些奖赏。这竟让后母动了杀心,更要命的是,他昏聩的老爹竟然积极地参预了“家庭阴谋”活动。作为儿媳,娥皇、女英虽是心知肚明,可害怕把矛盾激化,所以只好暗地里保护她们的丈夫。

  一次,瞽叟要舜上房顶用泥土修补谷仓,两位说一定要带上两个斗笠。等舜刚爬上房顶,瞽叟和象就立马抽走梯子,放火焚烧。这时,舜就用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房上跳下来,毫发未损。又有一次,瞽叟又叫来舜挖井,可等舜挖到深处时,他的老爹和兄弟又立马取土填井,要把他活埋了。幸运的是,这个阴谋早被两位夫人探知,提前让舜在水井的侧壁凿出一条暗道,才捡了一条性命。

  关于尧、舜之间的故事,古本《竹书纪年》里这样写道:“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这句话就让后世一直津津乐道的“禅让”的神话一下子失去了光环。

  在尧和舜整个夺权的过程中,娥皇、女英所处的位置非常尴尬。一边是自己的父亲,一边是自己的夫君,究竟该站在哪一方呢?她们最终站到舜的一边。这也怨不得她们,因为尧独爱王后女皇生的儿子丹朱,而其他九个儿子,包括娥皇、女英,则是庶出。再想想,当年他们的爹尧,也是用非常手段,从他大哥挚的手里夺得首领地位,那么,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呢?于是,舜在娥皇、女英的支持下,加上“九子”作内应,发动政变,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舜毕竟是仁厚的人,所以也就是把他的老丈人和大舅子囚禁起来。这样,也方便做些政治宣传,冠以“禅让”的美名。

  权力与亲情,阴谋与爱情,交织演绎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最终,尧赔了闺女又丢了王位,而舜则志得意满,隐忍几十年的辛苦,终换来大好江山。数十年后,与舜有杀父之仇的禹篡位成功,并将舜流放到极南的苍梧之野(广西),终是孤寂地死去,下葬在今湖南的九嶷山上。

  千古一叹:“尧禅舜继”的远古大同,可能只是儒家想象的产物。也许是对当时的现实太过绝望吧,他们才期望可以给后世一个美丽传说,用善良唤回一些文化的良知吧。那么,我们在尽可能寻找历史本真的同时,不妨就相信一次他们的“选择记忆”或者“假定美好”吧。

  西施:最出色的“国际”间谍

  西施本可以在她的小山村继续浣她的纱,颦她的眉,过她自己快乐而朴素的生活。可历史老人却不同意,觉得这是暴殄天物,于是,先让勾践上演一出“卧薪尝胆”的好戏,然而匆匆将西施扯上了历史的舞台。

  当初,勾践在越国境内征求绝艳美人,寻得西施时,我并不以为西施是处于自愿,真有“以身报国”的崇高境界。套用电影《无极》的一句话,那就是“跟着你,有肉吃”,当然也有好衣服穿。一个小姑娘,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这些吧。

  毕竟是大山里的姑娘,纵是有惊艳的国色天香,可在礼仪、歌舞、谈吐方面还有很大的偏差。于是,勾践先近大道筑美人宫,然后“饰以罗毂,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经过“三年学服”的精心包装和“洗脑”,终于将一个率真朴实的乡下姑娘打造成一件报仇复国的美丽武器。西施学会了像夜莺一样歌唱,如燕子一般飞舞,懂得了撒娇、扮痴,还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和机敏巧辩的办法,甚至,她可能还掌握了通风报信、下毒刺杀的功夫。做一个高级的“国际间谍”,这都是必备的功课。

  三年功成,越王勾践将这样完美的礼物送至吴王夫差。西施接受的训练非常有效,加上她天下无双的美丽和聪慧,果真是把夫差迷得神魂颠倒。西施用她高超的手腕和绝世的美色,糊弄夫差,离间吴王君臣关系,逼死伍子胥,把吴国搞得一团糟,到头来,终于实现了复国的梦想。

  这位浣纱的美女,搞垮吴国,出色地替国家完成了“卧底”任务后,便不知所终了。有人说她投水自杀了,而另一种说法,是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里记载:“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就是说这个没心肝的越王恐怕西施知道的太多,便干脆杀人灭口,把她装进鸱夷(皮袋)里,沉到江里去了。这种可能不是没有,因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勾践,做这种事是很拿手的。

  还有另一种说法,很浪漫,也很圆满,那就是《越绝书》是所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后来范蠡弃政从商,资累巨万,成了天下闻名的大富商贾,那么,西施也应该成了大富婆,在她爱的男人背后,过幸福的生活。如果真是这样的结局,那西施可就有福了。

  千古一叹:历史上有没有西施这个人,如今还是一个历史悬案。持赞成意见的,列举出《管子》、《墨子》、《孟子》、《庄子》、以及《战国策》和《楚辞》等史籍里都提到过她;持反对意见的,则严肃地指出在记载吴越兴亡的《左传》、《国语》、《史记》里,却都未见西施的名字。而为后世所乐道的《越绝书》、《吴越春秋》,又被正经的史家斥为杂史,并宣称经不起推敲。可便是真有这样的奇女子,正史除却帝王将相,会给她们一席之地吗?

 妲己:真是古今第一恶女?

  无论正史典籍,还是稗官野史,妲己都是一个蛇蝎美人,可谓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但历史的真实情况真是这样吗?

  先说纣王,历代已经把他符号化成一个暴君的形象了。可这个形象离他真实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春秋时期,子贡早就有点看不过去,他愤愤为纣王鸣不平,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而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汉朝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有了更生动的演绎,说是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而在晋朝,皇甫谧因为职业是医生的缘故,写些文史文章的时候,又演绎出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还解剖了怀孕的妇女,要看看胎儿形状。后世书生们根据个人好恶,纷纷加工演绎,以讹传讹,其谬岂不大哉?

  同时,妲己的妖孽和毒辣形象也逐步升级。从《尚书》里讨伐纣王的一句“听信妇言”开始,到《国语·晋语》:“妲己有宠,於是乎与膠鬲比而亡殷。”再到《吕氏春秋·先识》:“商王大乱,沈于酒德,妲己为政,赏罚无方。”都还是不太离谱的合理推断,再到后来,年代愈久,想象力就愈浓厚,写出来的史料也就愈生动,直到后世的《封神演义》,因为没有史家的顾虑,加上历代文人提供的诸多素材,演绎起来更是神乎其神。千古恶女的罪名,也终非她莫属。

  那么,不禁要扪心自问:那些关于妲己近乎变态的行为,虽是后世杜撰,可我们为什么一直津津乐道,而且好像还很乐意把这些脏水泼在一个女人身上。

  这不得从纣王本人谈起。《史记·殷本纪》说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自然是个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大丈夫了。只可惜,也正因为具备这些过人的才能,所以骄傲自大,听不进别人意见,有着“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的坏毛病,“以为皆出己之下”。

  实事求是地讲,纣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当时商朝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他的军队都装备着先进的青铜兵器和盔甲。而且他的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就有“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的记载。因此,他的部队所向披靡,势力也非常强大。

  纣王33年,周武王根据商奸,也就是纣王的亲哥哥微子告密,得知纣王大军尽出,都城内防御力甚弱,遂发兵奇袭商纣,在牧野展开决战。而当时商王的精锐之师远征东南,不可能及时赶回,因此,只好将70万东夷战俘及奴隶临时武装起来应战。《尚书》上的描述的那样:“流血漂杵,赤地千里。”绝非后世史书上所说的什么奴隶临阵倒戈,周武王兵不血刃赢得胜利。

  纣王不肯投降,他选择有尊严地死去,所以自杀了。对于纣王的死,孔子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评价:“不闻王死,只闻一莽夫死矣!”大概也是感叹他太过尚武,忽略以德服人的重要性了吧。

  千古一叹:给妲己翻案,也是给历史上所有曾是男人附属品的女人翻案。关于她的史料有限,年代又太过久远,所以讲她的历史,也就只能讲她如何被描黑的历史。讲她的失败,也只能讨论她依附的男人怎样失败。古代的女人,只是男人的陪衬罢了。成功了,享受荣华富贵,失败了,不但要搭上性命,甚至还要背负许多历史的骂名。

  小周后:悲情美人的爱与痛

  小周后爱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南唐后主李煜。

  要谈小周后,就必须提及她的亲姐姐大周后。这位名宪,小字娥皇的大美人,虽比李煜大一岁,但貌美多才,通书史,善诗词,据说后主“玉楼春”、“一斛珠”实际上是她的手笔。另外,大周后精通音律,尤工琵琶。除此之外,大周后对于时尚和流行文化也颇有研究,曾“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之妆,当时“人皆效之”。由此可见,大周后端的是一位杰出的女“文艺青年”,佳人配才子,自然很投李煜的脾气,因此自十九岁嫁给李煜后,两人恩爱有加,夫妻关系一直非常融洽。

  大周后虽然漂亮聪明,有才气,可时间长了,终会有“审美疲劳”。风流成性的李煜开始把多情的眼光瞄向他的小姨子———小周后。马令《南唐书?昭惠后传》形容小周后“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另外特别强调“貌尤绮丽”。这种气质性的美女,正合文学青年李煜的胃口,自然喜欢得紧。

  可以想象,这种偷情事件对大周后打击有多大,心神俱灰的大周后终是含恨离开人世,年方二十九岁。这时的李后主,愧疚不已,史书上说他“哀苦骨立,杖而后起”,我以为有“做秀”之嫌。

  身为女人的小周后,最初被李煜的才情所吸引,成就一段“不伦”之恋,虽有点难堪,可毕竟被立为后,享尽了荣华富贵。可一旦遇到人生大的变故,小周后便只能独自面对男人性格酿就的苦痛和悲剧。

  宋太祖的大军兵临城下时,将南唐小朝廷彻底荡平后,软弱无能,没有血性的李后主只好“肉袒以降”。关于小周后的最终结局,有种说法是被那个不懂怜香惜玉的宋太宗看上,并恣意蹂躏。

  宋人有好事者,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图上太宗戴幞头,面黔黑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见明人沈德符《野获编》)。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的七夕,是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经历了大喜大悲的李煜,索性这一天把自己的情绪痛快地表达出来。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性格暴躁的赵光义勃然大怒,当晚便赐予毒药,毒死了李煜。

  李煜死了,也彻底解脱了。小周后觉得继续活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十国春秋》里说“小周后以后主暴殒,悲不自胜,珠亦薨”。看来,小周后应该是选择了自杀,随她的夫君而去。

  千古一叹:小周后是传统女人中的女人,因为她最具古代女性悲剧的代表性。她的喜怒哀乐,都随着她爱的男人起伏变化。她是男人追逐欲望的美味猎物,她是男人张扬自我的私有战利品。她美的毫无个性,也爱的毫无原则。于是,她的悲剧,除却悲情,还是悲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