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降低军费增幅是在“安抚”西方吗? zt

(2010-03-14 06:03:46) 下一个
  与历年“两会”一样,中国公布的2010年国防预算依然是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过稍有不同的是,中国22年来首次将两位数的增幅降为个位数,让西方媒体从往年一边倒地高喊“中国军事威胁”变成了“令人意外”。当然,从报道的基调来看,“意外”背后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媒体本能地对7.5%的增幅提出怀疑,继续在中国公布的数字之外寻找“中国军事威胁”的论据;有的则认为这是中国主动“安抚”外界担忧的政治声明。无论是“怀疑”还是“安抚”,都凸显了一个中国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的中国如何看待和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军事互信问题。


  就这次西方媒体对中国国防预算的解读,有观点认为“不必在意”,中国军费的任何变动都应建立在中国自身防卫需求基础上,不应以西方媒体是否炒作中国军事威胁为参照。也有人从“军事透明度”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认为中国应进一步增加国防建设和军费开支的透明度,帮外界读懂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有评论称,“公布国防开支的更多细节是大势所趋,也是一个大国自信的表现。目前,中国正处于崛起的过程中,任何军事举动,都会引起邻国和世界的关注和猜测。增加国防开支的透明度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国防意图。特别是通过增加一些重大国防项目的透明度,更会帮外界读懂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减少外界的误判,一些猜疑和谣言也会因此而不攻自破。”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西方媒体这些年来毫无新意地玩概念游戏,回避中国军费“基数”小、“总量”也远未达到满足国防需求的客观事实,过度放大军费“增速”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无法不让人怀疑它们的真实意图就是为了炒作“中国军事威胁”。如果以西方的解读为参照,那中国可能没有任何增加军费的理由。另一方面,增加透明度是化解疑虑,构建互信的必由之路,中国军事这些年确实也正迈向“透明”。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以上“不必在意”以及“更加透明”的观点都有待商榷。在中国经历了30年高速发展、即将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任何的“自身需求”都不再是完全意义上中国自身的事情,很多情况下完全可能是“我们的需求变成了别人的担忧”。这一点在“零和”性不突出的经济领域都时有表现(比如称中国为资源“吸尘器”的观点),何况“零和”性最强的军事安全领域?也就是说,至少首先我们在思维方式上要放弃那种“自身需求”挂帅、“不必在意”的想法,从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视角思考和推进军事现代化。


  “透明度”这些年成了西方国家的尚方宝剑,在军事问题上敲打中国时总不忘提及,在它们看来,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道德劣势”。虽然增加军事透明度是世界趋势,但别忘了西方国家掌握着对透明度的解释权,某国军事是否“透明”,裁定权在它们手中。在目前阶段,即使中国对外公布的国防预算细化到每个军事基地部署多少兵力、每位军人每顿饭摄取多少卡路里热量,西方也不会觉得中国军费“透明”了,也不可能打消西方对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疑虑,更做不到“让西方的猜忌和谣言不攻自破”。中国军事确实应该增加透明度,但要按照自己的步伐和标准推进,在这一点上倒是不必过分在意西方的说教。不可否认,军事透明度确实是一种趋势,但它还有另一层意思:西方制造的话题。


  我们不要以为单纯在军事上“透明”了就能消除西方国家中国军事威胁的声音,怀疑将会伴随中国崛起的全过程。在目前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体系里,中国是一百多年来唯一一个有潜力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全方位崛起的非西方国家,西方以怀疑的眼光解读中国一举一动并不奇怪。我们目前所要做的是从战术层面减小中国军事现代化对外部的冲击,而不要指望完全化解这一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在意”而不是忽略,比如推进“中国版”军事透明进程。与此同时,这也要求我们不能过度纠缠于“透明度”话题,更不能为了“安抚”西方而放缓军事现代化进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