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来中国无人懂海军
(2010-02-26 01:19:42)
下一个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海洋,但也最早对海洋关上大门的民族”,以一个军人的目光,戴旭说“600年来,中国没有一个懂海军的军人”。
在新书《海图腾》里,戴旭表达了他对海洋、对海军的关注,他窥见的不只是近百年来中国在蓝色海洋上的屈辱历史,更洞见了在空天时代来临之后,中国在蔚蓝路上的艰辛。戴旭说:“未来的中国,必须向海洋要生存空间,而我们现在,还不懂海洋。”
海洋意识需要启蒙
晨报:你的新书命名为《海图腾》,你想对读者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思?
戴旭:我写这本书,本意是要对中国人进行一次海洋意识的启蒙,什么是海洋?什么是海军?中华民族在海洋上是一个很矛盾的民族,中国是最早发现海洋的民族,也是最早对海洋关上大门的民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不懂海洋,错过了成为从农业向工业化转变的最佳时机,到后来,我们的财富被洗劫一空,面对敌人强大的海军无能为力,近百年的屈辱和艰难都源于此。
晨报:历史上我们确实在海洋中吃了很大的亏,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戴旭:改革开放30年,倘若从更广阔的时间维度上看,其实这30年也是我们重新认识海洋的过程。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了解海洋了,短短30年,仅仅是认识的开始而已,很多人痴迷航空母舰,也正是开始认识海洋的表现,正是感觉到我们在海洋上的弱小,才希望我们能够在海上强大,航母代表的不仅仅是军舰,而是一个图腾,用不用暂且不说,但是必须要有,因为它是一个大国的象征和标志。
600年无人懂海军
晨报:你说600年来无人懂中国海军,为什么这么说?
戴旭:从最早的郑和下西洋开始,我们就不懂海洋,郑和下西洋却一无所获,然后又开始实行海禁,这都说明我们不懂得海洋的重要。再说近代,北洋水师的失败是不懂海军,我们的舰队比人家的好,可是被人家堵在港口里打,清朝买回了人家的军舰,但是买不会来海洋意识,买不回来对海军的真正认识。要是北洋舰队懂海军,甲午战争应该在日本的海域打,那战争结果应该是另外的样子,顺便,近代史也应该是另外的样子。
晨报:真正的海军是什么样的?
戴旭:现代海军起源于地理大发现时代,最初的本意是武装护航队,其作用有二:平时为商船护航,战时要把敌军堵在对方的本土上。这就是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海军是剑而不是盾,被人家堵在港口里,必然会失败。海军应该在什么地方呢?商船到哪里,海军就应该到哪里。我平常研究,发现至今还没有军人懂得真正的海军,很多人说海军是“海上长城”,这就是不懂海军的表现,按照原教旨的两个定义看,海军怎么都不会是长城。所以说除我之外,还没有一个军人真正懂得海军。
向大海要生存空间
晨报:你说要向大海要生存空间,是不是说我们现在的空间已经不足以生存?
戴旭: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可是真正适合生存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他的沙漠、山地是不合适生存的,而我们这么多的人口,这些陆地已经不足以维持生存了,我们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必须向海洋要生存空间。
晨报:向海洋要生存空间,是扩张的意思吗?
戴旭:未必。海洋不仅仅是一个通道,它还能提供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向海洋要空间,不一定非要扩张、抢夺,而是开发已有的海域。目前我们对海域的开发还很表面,只是一些浅海的养殖和勘探,没有提高到战略层面。对于深海的开发还非常薄弱,对海洋还有畏惧,害怕海洋,这种局面应该有所改变。
中国没有大国基础
晨报:你曾说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大国的基础,理由是什么?
戴旭:实际上我们在最早的时候就失去了崛起的机会,也就是郑和时代,我们发现了海洋,却没有真正认识海洋。等到人家发展起来了,在海洋上大抢无主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随便捡一块石头都是有主儿的,没有我们扩张的空间了。成为世界大国不是说GDP第几就可以的,世界上唯一连通的是海洋,对世界的影响力,需要海上的影响力为基础,而这正是我们缺少的。
晨报:我看到你的一个观点,就是成为地区大国,这个又是什么意思?
戴旭:中国不能成为世界大国,我们的经济是向内的,是以国内的需求支撑的,是房地产经济。我们生产了那么多钢铁,可是又把它埋在土里了,这都是经济向内的体现,不是向外的。但中国可以成为地区大国,这是中国完全可以做到的。
晨报:你是一名军人,以军人从文,有什么特殊的感触?
戴旭:作为军人,和普通人不同的是有更强的忧患意识,这是职业所赋予的,这种忧患意识又带来了强烈的责任感。这是我写作的一个基础,我所有的研究、写作都是以国家安全为基本出发点的,我想这是我和其他人所不同的地方。
还有一个不同,就是我没有其他人那么多的禁忌,军人的特质是无所畏惧,我不会文过饰非,只是从真理的本源来思考,寻找事情的真正面目,没有什么不可以写的,不可以说的,没有畏惧,这或许并非军人所独有的,但是在军人身上,应该是体现最明显的,对我来说,也是一样,只追求真理,不考虑其他,我的研究、我的写作都是如此。
中华鹰犬
晨报:我看过你的一段自我介绍,你自称为“中华鹰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戴旭:其实这个词并非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它最早是两个词,一个是“鹰”,一个是“犬”。“鹰”字,是有海外媒体说我是中国最大的鹰派,“犬”字,则来自一个加拿大的华侨,他称我是“中华第一牧羊犬”。后来我想干脆合起来,就叫“中华鹰犬”好了。我想对一个军人来说这是无上的尊荣,军人就应该是国家的鹰犬嘛,不然是什么,总不能是宠物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