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科院专家:朋友之间也要讲原则 中国反对伊朗有核武

(2010-02-24 03:42:09) 下一个

从2006年起至今,针对伊朗核问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个警告伊朗的决议,和3个关于制裁伊朗的决议。对这4个决议,中国都投了赞同票,并且严格执行了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决议,这不仅是对国际社会,也是对伊朗负责的态度。也就是说,中国原则上并不反对在必要情况下对伊朗实施制裁,只不过态度显得更稳重一些。
因为伊朗核计划的的确确影响到了地区的稳定,引起了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一些国家的恐慌和警觉。自从伊朗开始核计划之后,海湾国家大量购买美国武器,将自己的防卫力量增加数倍。我们应意识到,如果伊朗核计划不得到控制和制止的话,那么中东地区就会出现一轮难以遏制的核竞赛。
在西方人眼中,似乎中国政府对新一轮的制裁伊朗抱有迟疑态度。实际上,中国对伊朗核问题上一直坚持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尊严,也就是说伊朗不能发展核武器;第二个原则是,对伊朗核问题实行政治解决,避免不必要的过度的制裁。
现在国际社会认为,在伊朗核问题上,球在中国一边。可事实上球从来不在中国一边。鉴于伊朗是伊朗核问题的主体国家,大多数时间球都在伊朗一边,特别是现在。
伊朗和西方国家的核材料交换谈判是一种很积极的政治尝试。在伊朗核问题上政治解决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存在的,所以中国坚持政治解决的必要性。这样的立场并没有什么差错。
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解决阶段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解决,也是一种经济解决。但如果适当的经济解决和政治解决收不到成效的话,解决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将是更深入更广泛的经济和政治解决,甚至是军事打击。
作为伊朗几十年来的朋友,中国尽力维护了与伊朗的关系,中国是伊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伊朗在受到西方连续几十年的贸易制裁的情况下,同中国发展贸易合作,也是符合伊朗国家利益的一种积极选择。至今,伊朗与中国的合作是双赢的,互利的。正因为中国把伊朗视为朋友,才要求伊朗在国际社会上采取一种可以接受的姿态,不要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的呼声,不要铤而走险。
如果伊朗一味地采取强硬的态度的话,伊朗核问题必定要以一种悲剧的方式收场。
目前中国与中东所有国家都保持友好关系,包括逊尼派的20来个阿拉伯国家,什叶派的波斯人的国家伊朗,突厥人的国家土耳其,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不管是出于对过去历史的认识,还是出于中国作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所担负的责任,还是出于中国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都希望中东的四大主体民族之间维持和平的正常关系,不希望在中东出现新的冲突。
中国是伊朗的朋友,但朋友之间也是要讲原则的。中国不可能不考虑到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普遍要求,中国也非常清楚,中东的阿拉伯朋友、土耳其朋友、犹太朋友,都不希望看到伊朗核问题以悲剧方式收场。我们在中东实行的是一种全方位的外交,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做取悦伊朗,而伤害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感情。
我们理解伊朗拥有核威慑力的愿望。中国的核威慑能力也是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艰难形成的。但时代变了,中国和伊朗都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签字国,都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的那样,“制裁不是目的”。中国之所以在以往安理会框架内的制裁协议都投了赞同票,就是希望使伊朗清醒起来。中国是在对朋友尽责。当伊朗去年承认在德黑兰以南大约280公里的地方,背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秘密地建设第二座铀浓缩厂的时候,中国也明确表示不悦,要求伊朗严格执行安理会决策。由于西方国家当时已经掌握相关证据,如果伊朗没有主动交代的话,我们可能就看到伊朗核问题的悲剧发生了。(作者: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本文由杨婷婷采访整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