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就大郎的新专辑写了一篇评论浅评《罗刹海市》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随后便收到一波评论,从评论中隐约感到来自大郎歌迷的一丝不屑。
好吧,为了把话说明白,就再写一期吧。
先引入一个概念 — 动机(动机是音乐术语中的一个概念,也称为“乐汇”。动机是作曲家在作曲时的一段简短的音乐灵感、反复再现的几个突出的音型、一小段音符构成的音乐片段,是构成音乐的基本材料)。还不明白的话,你可以把动机看作作者在歌曲创作中设计的旋律走向的模式和规律,比如说节奏类型(每小节的拍数,律动时大小切分等等),旋律进行过程中前后音符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说前后音符之间是上行/下行还是同音保持的关系,如是上行或下行的关系,那它们之间的音程关系是2度音程的级进/3度音程之间的小跳/4度以上的大跳)。
动机的提出,展开和解决构成了一段旋律。一段旋律是否能实现创作意图就取决于作者在设计动机的提出,展开和解决过程中对于各种要素的运作是否得当。
现在进入正题:
- 早期作品的旋律特点 — 个人认为刀郎的早期作品在动机的提出,展开(尤其是这个节点)和解决过程中过于平直,在对于一些动机要素的设计和推敲上不够细致(或者直接说就是不够讲究),导致其旋律线平直,过于单调。这么写的问题就会使得旋律显得不那么多姿多彩,当然好处就是简单易唱。这就好比在一个多汁多味的新鲜水果和一个脱水果干之间做选择,一般大家是倾向于选择吃新鲜水果的。
- 关于音乐审美的讨论 — 虽然大家对于在一个新鲜水果和一个脱水干果之间的口味倾向比较容易做选择,但对于音乐的审美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音乐无所谓高级低级之分。把朗朗的粉丝说成是高雅艺术的欣赏者,把刀郎的歌迷说成是低俗艺术的拥趸,这种说法本身就很低俗。然而审美是有高低层次之分的。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最喜欢的歌是什么?也许是《两只老虎》,也许是《新年好》,又或者是《生日歌》。设想当一个人长大后被问及最喜欢什么歌时,他的回答依然是《两只老虎》,《新年好》,《生日歌》时,你会怎么想?换做笔者应该会给他推荐一些当今流行的歌曲吧。这就好比对一个婴幼儿的口味审美来说,奶是最美味的。但成年以后他会发现,在庆祝宴会上,酒是他的口味审美的首选;在吃匹萨的时候,可乐是他的口味审美的首选;在剧烈运动之后,果汁是他的口味审美的首选。可见,一个人越成熟,他的审美就越多元化。这就是为什么当你长大后,你会觉得《两只老虎》,《新年好》,《生日歌》虽然还行,但还是有很多音乐更吸引你。刀郎的早期作品有点类似《两只老虎》,《新年好》,《生日歌》,如果你一直就喜欢这些歌,那只说明你还没有听过更多其它的作品。这里笔者并不是在说这种审美口味不正确,而是在说,单一的审美层次还是应该升级一下才更好。就好像有人喜欢吃白菜炖豆腐(这种饮食口味可没有什么好不好,对不对的说道,只要喜欢,别人就无从评判对错好坏),现在设想一下,你家刚雇佣了一个厨师武大郎,他在得知了你的口味后,第一天给你做了白菜炖豆腐,第二天做的是豆腐炖白菜,第三天是白菜炖白菜,第四天是豆腐炖豆腐......,如果你要是这么一通吃下来依然津津有味,那笔者倒也是无话可说。不过真要是这样,还是要劝劝武大郎在菜式花样上调整一下,换个口味。相对而言,刀郎的早期作品的确因为在动机的展开这个环节由于推敲不够细致,导致其旋律显苍白从而在审美上存在着不足。就好像你的哥们中有一个木讷的傻老爷们,他看上一个美女,但由于嘴笨,上来就只会对人家说想要睡人家,你会怎么说?估计肯定会要骂这个傻老爷们吧 (事虽是这个事,但你就不会先铺垫铺垫?)这个时候如果人家美女要是骂他没情趣,审美口味差,层次低,会有人不认同吗?
- 关于认同感的探讨 — 之所以特别列出这一项是因为笔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大郎歌迷的不满更多的是出于认同感误区。其实指出刀郎早期作品的在旋律审美上的不足(或者直说,其早期作品审美层次低),并不等于在说作者本人层次低;指出大郎早期歌迷在审美层次的缺陷和说他们本人层次低是两码事(谁能说喜欢刀郎的万达王老板层次低呢?)。每个人的口味不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你喜欢你的,我喜欢我的。那位说大郎作品“不具备审美观点,缺乏音乐性”的傻大姐在找认同感的大郎歌迷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大郎的歌迷因为英峰坤松在审美上没有认同刀郎的早期作品感觉到被鄙视了,这种心态似乎真没必要。因为对方的审美标准与自己的审美标准不符合,由此感到被冒犯,甚至由于没有得到对方的共鸣而记恨对方,大郎早期作品的粉丝误会我们这些又鸟和马户了。当然对于地下黑幕的传言,笔者无从考证,所以在此不做评论。
- 关于刀郎新专辑的评价 — 这些天在听大朗的新专辑(整体听了两遍),感觉他比以前手法要成熟老道多了。但笔者觉得,他以前的歌迷(如果审美层次依然还是以前的水平的话)未必就会喜欢他的新专辑。尤其是其中的《序》和《花妖》,令人感到惊艳。特别是《花妖》当属极品,作品中动机从开始到展开,再到结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且对每个乐句旋律走向的推敲是那么考究(当然,这也与作者巧妙地借助江南小调有一定的关系),一反其早期作品中给人留下的粗糙的印象。歌词既有文化内涵又有意境,配器中西合璧。个人推测《花妖》流传的时间应该会长过《2002年的第一次雪》,因为新作品更精美了。就好像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流行歌曲,一时可能让人感觉风风火火,但最终能在年轮上留下印记的总是那些既有审美价值又能被大众接受的作品(《月亮代表我的心》应该算作其中 吧)。总之,整体作品是对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融合的一次有益且成功的尝试。当初要是这么写,何至于被给差评啊。不足的地方就是可能会因为通俗性的原因,在流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数十亿的播放量似乎在推翻笔者在这方面的疑问,但愿播放量的背后更多是因为音乐本身而不是之外的东西吧。说实在的,刀郎的那些歌迷们可能也有些误会他了,一个人要是背着那么重的包袱,藏着这么深的心机,怕是做不出这么好的音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