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把本人的位置摆正:一如标题所言,我的评论纯属吹毛求疵。因为本人既非专业翻译,又不是英美人士。只是粗通英文而已。就本人对于英文的粗浅了解而论,一般而言,张璐的翻译实在令我五体投地。她有很深的英文功底,很好的临场急智反应能力,和非常高的速记水平。但是既然她最受夸赞的是关于古文的翻译,鄙人不才,发现稍有置喙的余地。
总理所说“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这个“行百里者半九十”,张璐的翻译说:“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 译文可以直译为:在踏上百里旅途的人中间,有一半人会在途中放弃。据说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洪丽点评说:“fall by the way side”,在英语中是半途而废的意思,用英语中的成语来翻译中国古语,对接得很巧妙。
这个翻译从大体上而言,不是差得太远。但是无论是张璐还是点评人,其实都没有真正理解“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真正含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说法,源于《战国策》秦策第五:“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與終。。。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高诱注说“逸詩言之,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適為行百里之半耳。譬若强弩至牙上,甫為上弩之半耳。終之尤難,故曰末路之難也。”意思是说百里的征途,哪怕已经走完了九十里,仍然不可以掉以轻心。只当已完成了一半对待。最后的十里,可能尤其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高诱以强弩至牙上为比喻,因为最后将弩箭射出去的努力,实在是更甚于前。《战国策》的原意,是要以此来说明有始者不一定有终,而事业即便是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也可能在最后功亏一篑。所以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一个”慎终”的意思。总理的话的上下文,把这个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从“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凡事无不有个开始,但是很少有人能终结其事)的角度而言,张璐的翻译大体上不是差得太远。但是,“鮮克有終”,不是说一半人不能完成,而是很少人能够完成。所以把这个“半”字翻成Half of the people是不对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半”字从字面而言虽然是针对这个路程,而实际上更多的是针对完成整个旅途的努力而言。所以,如果要准确简明地翻译“行百里者半九十”,意译恐怕是最好,可以说:
The last mile is always the most difficult。
或者说:
【阅读全文】
Did I do what you said? It seems to me that you have no ability to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well enough, so I am not going to respond to your comments because I doubt that you can understand my response neither.
And the way you use English is an insult to that language too.
谢谢各位的来访!
albert88: 无论怎样翻译,都会有人有不同看法,所谓见仁见智。
谢谢您的评论。 但我不是很同意这个看法。关于事实的对与错,还是有客观的标准。可以见仁见智的地方不在事实方面。
俺相信,这个高级翻译事先是有准备的(即有温家宝的演说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场同译。否则,任何人都无法对于这种古文进行条件反射似的同声翻译。
俺认为,温总理对外发表演说,还是用平实语言为好。
正如温总理对于民工谈话时,不宜用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