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红叶

带着对盛夏的眷恋,新绿的期盼,以其生命中最璀璨的瞬间,迎接寒冬......
个人资料
深秋的红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那个走远了的“五山”

(2023-01-13 09:42:16) 下一个

    这两天在华工校友群、发小同学群看到了一篇转发文章《什么是五山?》,作者以图文再现了一个名叫“五山”的小镇几十年间的更迭,前世今生的故事,感性的笔墨煽起了群友们的怀旧情愫,激起了他们对这个小镇回忆。可惜,文中配图太“现代”了,对历史的还原度不及我们的记忆深度,以至于看着它们,少了几许亲切,却多了几分陌生。的确,要找到一张几十年前那个寂寂无名小街镇的照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好,一位从小在华工校园长大的学长,凭着不凡的记忆,以他的神来之笔,把整个五山街还原了,虽然这张素描图片不及照片逼真,但还是清晰了不少早已在岁月里变得凌乱模糊的记忆。

      “五山”,哪里是“五山”?“五山”是位于大广州一隅的一个小街镇,周遭被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簇拥着。几十年前的“五山”,地处广州市偏远的郊区,附近的师生居民要采购食物、生活用品,除了搭乘唯一一路进城的22路公车外,“五山”便成了最方便快捷的选择了。因而,在那片居住过的人们,心中都有一个陪着走过一段人生的“五山”,而对于从小生活在华园的我,“五山”如长者般看着我长大,我也见证着它在时光中“变老”。

    被那篇文字所煽动,再被学长精心绘制的“五山”素描图激发,记忆的闸门一下被打开,怀旧的情愫便如洪水般泛滥起来,那个在我记忆盒子里并不十分起眼的“五山”,突然就明亮起来了。那好吧,今天就让我在记忆的海洋里,捡起那些属于“五山”的碎片,再镶嵌到学长的素描图里,但愿我这些带着故事的板块,可以拼凑出一幅带着灵动感的人生拼图。

    翻开学长的素描图,首先触动我视线的,是右上角那个没有数字标记的“华工幼儿园”,虽然它紧邻五山,但并不属于“五山”,然而,它却是我认识世界的始发点,也藏匿着我童年的糗事、荒唐事、乐事,所以,我的“人生拼图”就以它作为第一块板图吧。

    妈妈把我送去幼儿园,大概是在我3、4岁的时候。那会,我是一个很不情愿上幼儿园的小孩,至今我还弄不清为什么当时对幼儿园那么拒绝,是因为之前被外婆宠养过而不习惯集体生活?还是生性胆小害羞,不善于与小朋友一起玩?总之,每天早上上幼儿园,都没少扭捏吵闹,弄得妈妈对我是软硬兼施,烦恼不已。记得有一次快到幼儿园门口了,我竟一个回头,穿越大半个校园往宿舍跑,我一边哭着在前面跑,妈妈在后面追……不过,最后还是拗不过妈妈,那天还是得乖乖地上了幼儿园。

    后来,妈妈因为文革期间常常要不定时地集中学习、开会,就干脆把我从幼儿园的日托变成全托,那会我反而慢慢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不哭不闹,还与小朋友玩到一块了。那个年代,整个华园都像是一个野味盎然的大公园,幼儿园里也不例外,野花野草遍地丛生,追逐草蜢、蜻蜓是我们的乐事。印象最深的,算是那个幼儿园地底下的防空洞,是当时“备战备荒”的产物。记得我们常常走进洞里玩捉迷藏、追逐打闹,有时还会被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作弄……遥远依稀的回忆,仿如别人的故事,但稚童的欢乐却留在我的记忆。后来,因为妈妈要到粤北的干校接受再教育,我便结束了刚刚开始喜欢上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又回到外婆身边继续享受被宠养的童年。

    有趣的是,二十多年后,我的儿子也成了这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他每天上幼儿园也扭捏吵闹一如当年的我,而我也是烦恼不已一如当年的妈妈,这是怎样的一种轮回?

    本文的主题是“五山”,一段“序言”后,现在就言归正传吧。

    走出幼儿园,就是“五山”大街了。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当年的“五山”是一个很陈旧落后的小街镇,但正如素描图上所标,五脏俱全,生活所需几乎无一遗漏,而在我清浅的幼童目光里,它已经算是一个令我目不暇接的小世界了。印象最深的,算是那个嘈杂的菜市场(图中标记16)。那时候,我与妈妈住的是教工集体宿舍,一日三餐基本就是饭堂大锅饭,周末才坐22路车回外婆家,喝上外婆的热汤和吃几顿她的住家私房菜。不过,平时妈妈偶尔也会带上我上五山菜市场,买些简单的菜回宿舍,点上酒精炉蒸煮一番,“西红柿鸡蛋汤”是我们的经典,也成了我人生学会煮的第一道菜肴。

    此外,被妈妈拖着手逛五山百货店(图中标记6)也成了我当年的喜爱,虽然以现代人的目光,当时店里的商品很贫瘠乏味,但在我刚认识世界的眼里,已经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了。有时,妈妈会购买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有时只是漫无目的地闲逛;有时她还会给我挑选小鞋子,做衣服的布料等等,如果看不到合适的,她就会说:等到周末出广州时,我们再去大商店看看。为此,我对周末出广州又多了一份期待。

    这,就是我童年早期眼里的“五山”,一个很大很热闹的街镇,它可以带给我一锅饭堂餐之外的“西红柿鸡蛋汤”、偶尔被妈妈拖着手闲逛的乐趣、还有从幼儿园出来后妈妈给我买的一捧糖果……

    因为妈妈去了干校,我的童年后期是在广州西关与外婆一起生活的,“五山”便成了我生活里的一个断片,等到它再次进入我的生活时,我已成少年。

    回归华园两年后,我就上中学了。那时,居住于校园最西边的我,每天都要横跨整个校园到最东边,再穿越整条“五山”街,还要继续往前走一段茶山小路才到达就读的47中(图中最左边的标记),就这样每天来回四次,走完了四年的中学路程。在那四年里,我每天都用脚步丈量“五山”的每一寸土地,我清楚地记得路边的每一间店铺,地上的每一个坑洼。虽然,那时候与“五山”的相遇,都是上学、放学路上的行色匆匆,但那间糖烟酒店(图标记22)却是我和同学偶尔会驻足的地方,因为停下买零食解馋。什么话梅、甘草榄、糖姜等小零食,用很粗燥的纸包着,与同行的同学边吃边嘻哈,走在上学或是回家的路上。那时候物质很简朴,但快乐也很简单。至于“五山”街的其它店铺,印象中我是极少光顾的。

    这,就是我少年眼里的“五山”,每天与它见面,却是熟视无睹,它,不过就是我上、放学路上要穿过的一条街而已。

    就这样,走着走着,“五山”还是那个“五山”,而我已在它陪伴下走进了青春。青春是多彩的、也是多层面的。

    我开始钟情于新华书店(图标记1),那里总是人头涌涌,大多都是附近学校的师生,但在人海里我还是会挤到我所喜爱的那类书架前,寻找入我眼的书籍。在那个多情善感的青春里,我买过琼瑶的小说,也买过席慕容的散文诗集,这本席慕容的《温馨的爱》在出国时被我塞进了行李箱,如今成了“五山”留给我为数不多纪念品。

    我开始频频光顾那个私人冲晒照片的小摊位,虽然那时候冲晒彩照的价格不菲,但不嗜奢侈品的我,却毫不吝啬地把钱花在照片上,只为能把稍纵即逝的青春芳华挽留,或者也属我这个怀旧之人的性格使然吧。

     当岁月走到“生活不止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的日子,我开始成了肉菜市场的顾客,并学会在农贸市场一档接一档的摊位寻到选购新鲜瓜果肉类的乐趣。

    这,就是我青春岁月里的“五山”,它满足了我的物质所需,也提供了精神所求。

    如今,“五山”已成为一条车水马龙的时尚大街,外来的麦当劳、肯德基已进驻街道,大大小小的商场超市餐厅遍布整个小镇,地铁三号线的五山B站取代了当年的“五山百货商店”,地铁五山C站取代了当年的“新华书店”,学长素描图上所标的1-40几乎一无所在,就连通向47中那条走了四年的路,也不复存在。路边的池塘没有了,茶山边的黄泥坡路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公寓,置身其中,令我茫然不知所措地迷失在寻找母校的路上。

   “五山”,这个陪着我从童年走到青春的小街镇,一直以为,它并没有在我的生命里产生过什么冲击,也没激起过什么波澜,说到底,它不过就是一个在那段岁月里为我解决生活所需的地方。然而,当我别后从异国归来,尤其是近些年再次走进“五山”,看到它迈着我追都追不上的步履走远,看着它变得让我不再认识的模样,我心中才泛起阵阵的茫然和失落,原来,这个在我记忆盒子里的“五山”碎片,虽然并不起眼,但它昔日的影子连同曾经的故事已不声不响地深藏记忆的某个角落,偶尔触及,虽没波澜,但也会涟漪轻泛。

    走在时尚的街头,我们怀念它昔日古朴的模样,只因它藏着最深的回忆、写着最简单的快乐;站在陌生的路口,我们目送被岁月河流带走的曾经所有,比如,那部回不来的22路巴士,这个渐行渐远的“五山”街镇……

    昔日它们伴我穿越时光,一路;今天我把它们装进记忆,一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深秋的红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游海儿' 的评论 : 的确是的,时代的洪流冲刷一切,记忆的角落唯有留在记忆的盒子里了。
游海儿 回复 悄悄话 一个动荡的社会难留一片记忆的角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