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红叶

带着对盛夏的眷恋,新绿的期盼,以其生命中最璀璨的瞬间,迎接寒冬......
个人资料
深秋的红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万圣节”是一份回忆

(2021-11-01 11:26:53) 下一个

    对“万圣节”的认识,是从踏上异国土地才开始的。那年的深秋,我陪着儿子在加拿大西部一个安逸美丽的小城——维多利亚,度过了我们的第一个“万圣节”。

    刚出国时,对西方文化还很陌生的我,根本不知道有个节日叫“万圣节”,直到十月的来临,当我漫步街头,看到一户户住家门前整洁的草坪陆续“长出”阴森的墓碑、恐怖的骷髅、飘忽的蜘蛛网、各式的鬼怪面……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道具与深秋的萧瑟浑然天成出一幕令人发怵的场景时,才被告知:他们在为十月最后一天的“Halloween”做节前装饰。从此,我认识了“Halloween”,中文又称为“鬼节”或“万圣节”。无疑,这是一个与鬼怪有关的节日。

    随着“鬼节”的临近,民宅门前的“鬼气”也随着主人精心的装扮而渐浓。然而,走进宽敞明亮的购物中心,节气虽浓,却是别有一番氛围。商场的主色调换成了“Halloween”专属的橙色和黑色;为过节化装而备的各种面具、道具、服装琳琅满目;店员们童心未泯地装扮成远离现实的另一个自己;孩子们更是兴高采烈地选购将令他们成为童话主角的服饰……这别样的节气,让人觉得即将过的不是“鬼节”,而是“化妆晚会”,其实,也的确如此。

    那年,我也为儿子选了第一套“万圣节”服饰,把他扮成一只奶黄色的“跳跳兔”。这只印在富士相纸上“万圣节兔子”至今还清晰在我的相册里,而那套伴随着他度过第一个“万圣节”的服饰,虽随着我们辗转东西,却至今仍没被遗弃。

    “万圣节”的亮点,不仅可以放纵不拘地打扮得古灵精怪,还可以名正言顺地挨家敲门“讨糖”,这些,都成了小孩子对“万圣节”充满渴望的理由。

    深秋的维多利亚,早已冷冽如冬,“万圣”之夜,那只可爱的“跳跳兔”不得不被厚厚的羽绒服罩得严严实实。我与另一母亲相约陪伴两位小朋友一起行走“讨糖之旅”,度过他们的第一个“万圣节”。

    寒夜的街区,月黑风高,家家户户门前的“妖魔鬼怪”,让人感到鬼影幢幢,阴森骇人,唯那一个个呲牙咧嘴的南瓜灯诡异里透着橘黄色温暖的亮光。原本寂静的住宅区,被一阵阵此起彼落的讨糖敲门令“Trick or Treat”扰得喧嚣热闹,因而也冲淡了不少“万圣节”的“鬼气”。一群群穿戴怪异的小朋友,乃至大青年,手拿大袋小袋,理直气壮地逐家敲门向主人讨糖,而主人们也都满心期待热情地迎接这些前来讨糖的孩子,一颗颗的糖果,令过节的孩子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欢乐。

    我们那两位第一次讨糖的小朋友,一开始还是怯怯的,连“Trick or Treat”都不敢叫,后来,走着走着,胆就大起来了,不知是糖果的诱惑,还是慢慢“入戏”了。我们两位妈妈,以旁观者的角色,参与者的心态,与他们一起度过了第一个“万圣节”,那份快乐估计也不亚于收获了一大袋糖果的孩子们。

    之后的那些年,在儿子还没到令我放心地让他独自去讨糖的年龄,我还是继续陪在他的身边,从他充满童趣的快乐里窃取在我的童年里没有得到过的“万圣节”快乐。

    逐渐,随着儿子的长大,他的“万圣节”便从逐家讨糖变成学校的party;他的“万圣节”服饰,也从当初的“任我摆布”变成他自己选购“与时俱进”的卡通、游戏里的人物造型……从此,我从他的“万圣节”彻底地撤了出来。

    当我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后,“万圣节”仿佛又回来了,只是,我的角色已经从陪儿子讨糖转换成派糖给别的孩子了。第一年的“万圣节”,我买回一大袋准备分发的各式糖果,在幽暗的车道前摆上一个南瓜灯,并早早吃完晚餐,等待前来敲门的孩子。当听到一阵阵嘈杂的脚步声,再听到一声声敲门的“Trick or Treat”时,心中便泛起莫名的兴奋,赶紧开门,把一颗颗糖果送到他们的小手上,那一身身怪异可爱的服饰,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点亮了我的“万圣节”之夜。

    “万圣节”每年都在重复着,但我过节的热情似乎在年渐递减。纵使外面“鬼影绰绰”依旧,但在我看来“万圣节”不过是一份回忆——一份陪伴儿子成长的回忆,一份我从儿子的快乐里窃取童趣的回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