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6)
北京人亲切地把莫斯科餐厅叫做“老莫”,就像称呼一个老朋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老莫几乎是西餐的代名词,是舌尖上的欧米茄。
那时候,爸爸被关进牛棚,后来又发配外地。在老莫吃上一顿,对我们来说,只能是脑子里的游戏。偶尔,姐姐下午排队在老莫的面包房买回几个巧克力气鼓(puff)、羊角酥,那酥脆的外壳、浓郁的奶香,能让人回味上一整周。
等我工作挣钱了,领到第一份工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老莫,点了一碗奶油蘑菇汤和奶油烤鱼。餐厅的富丽堂皇,服务生的彬彬有礼,奶白色浓汤里藏着珍珠般的小蘑菇,银盘中闪烁着奶油烤鱼的金色光泽。那顿饭,不只是味蕾的盛宴,更是视觉的飨宴,真正是吃在嘴里,暖在心头,藏在回忆里。
无独有偶,我先生的青春回忆里,老莫也占着重要的位置。那年大学毕业实习,大家把不多的生活费凑一起,专门去老莫犒劳自己。后来我们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次同学聚会,十几个人兴冲冲跑去,结果客满,连门都没进成,大家在门口笑闹半天,那情景至今说起来都觉得亲切。
妹妹的记忆更让人动容。她小时候因病住院,某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姐姐提着个李玉和式的老旧铝饭盒来看她。打开饭盒那一瞬,奶香扑鼻,里面是几只巧克力气鼓,妹妹高兴得大叫起来。那一刻,对贫瘠岁月里的我们来说,巧克力气鼓不再只是甜品,而是一份家的温暖,姐妹间的温情。正如纪伯伦说的:“一点点善意,胜过无数宏大的愿望。” 正是这些小小的甜蜜,撑起了我们一家人在风雨里的温暖角落。
再后来,老莫的名字渐渐被北京城里各种高档西餐厅淹没,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可那份像初恋一样纯粹的记忆,还是把我们牵回那里。
这次回京,我们终于又去了老莫。门口依旧是那块熟悉的牌匾,金色字迹在阳光下亮得刺眼,仿佛时间从未走远。推门进去,水晶灯高悬,红帷幔低垂,还是记忆里那个充满仪式感的西餐厅。
我点了多年来念念不忘的奶油蘑菇汤和奶油烤鱼。端上来,碗也如过去精致,奶油蘑菇汤里,曾经一颗颗小蘑菇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一碗匀称奶白,喝在嘴里,多了些顺滑,少了点记忆里的温度。那道奶油烤鱼,也不再是当年那条完整、鲜亮、皮脆肉嫩的鱼,只是几块奶油烤鱼片,味道也淡了几分。姐姐点了罐闷牛肉、红菜汤,妹妹要了蘑菇烤虹鳟和奶油烤杂拌。
坐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乐队唱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随着那些熟悉的旋律,所有的年少记忆都涌了回来。虽然菜品变了,味道变了,可那份一家人围坐、姐妹相伴的温暖,却从未走远。
临走前,就像当年的姐姐,在老莫的面包店,妹妹点了她念念不忘的巧克力气鼓。掰开时,奶香还在,酥皮依旧焦脆,巧克力也仍是记忆中那样浓烈。她像小时候一样,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就像是在把童年的那个午后,重新咬在嘴里。
正如普鲁斯特所说:“对往事的回忆,并不等于往事本身。” 尽管汤里少了蘑菇,烤鱼成了几块,巧克力气鼓淡了奶香,但是以往的点点滴滴,依旧是岁月留给我们最温柔的慰藉。
是啊,老莫或许早已不是那个西餐的代名词,甚至不再是北京城的稀罕物。可它承载的,依然是我们一家在物质匮乏年代里,用一点点小甜蜜、一点点小奢侈,诠释岁月长河中“家”的定义。
“老莫,老莫,北京一代人的记忆与足迹。看到闻香的文字与照片,把我带回八十年代的北京,许多往事历历在目,想忘也忘不了。”
感谢上帝,我们生活中有苦涩,但又不乏甘甜。美好的回忆,如春风拂面,让日子过得生机勃勃。
问好,老乡!
甜蜜的记忆是生活的润滑剂。感恩生活,感恩亲情,平安就会留驻心头,快乐也会喜上眉梢。
问好,周末愉快。
真是这样,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家的凝聚力。这要感谢我的母亲。有一个温馨的家,不管漂流在何地,都有港湾停靠。
谢谢你!
看到你的留言,赶快也去你的府上拜访,恰好看到你的新博文,好生喜欢。
问好!
原来我们是老乡,说不定我们还碰过面那。首体,北展,动物园我常去。
谢谢亮妈美言。周末快乐。
握手!我也有同感。
周末做什么好吃的?
能到我这不知名的博客做客,让我欢喜,我家沙发多,都请坐。 谢谢你们!
好久不见老乡了,问好闻香!
从写老莫餐厅的博文,看得出你们姐妹情深,真好!
老莫的蛋糕就是好吃。下次回京,在老莫坐一坐。
领导,踏着你的脚步,我马上去看花,请慢慢用茶。
谢谢火速赶来。这次我们就是先去了北展看莫高窟,然后去了老莫。
老莫对我们家来说,是集体的回忆。
周末愉快!
别介,领导坐我这儿,我去坐板凳儿 ;-))
北展和老莫,对北京人来说太亲切了。
在北京时去过多次北展,但很惭愧:从来没进去过老莫,虽然我父亲做过4年苏联专家的专业翻译,(被抄家前)家里书架上有不少俄文书籍 。。。
谢谢美眉介绍分享。见物思情,觉得我们都是念旧的人。
周末鱼块儿! :-)
YY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