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规模救灾实质上是快速反应军演

(2013-04-22 08:11:59) 下一个
规模救灾实质上是快速反应军演
 
军队是各国救灾的主力和首选,原因在于:
1,低成本:
救灾成本根本不在军队的考虑之列,物资耗费比小型军演还低得多,因为真正军演的武器弹药耗费成本非常高;比如,载重军用卡车的油耗不及中型坦克的10%,120mm以上普通榴弹炮炮弹每发造价¥5K左右,穿甲炮弹每发造价¥50K左右,近程防空导弹每发造价¥250K-4M(单发70%命中概率,每次至少两发齐射,可保证90%命中),一次现代战争团级规模实弹军演,物资成本至少在¥100M以上,而人工成本计为零!而且,军队救灾出现人员伤亡天经地义地就是人人都能接受的责任天职所在。商业救灾的Liability顾虑、雇员安全和Operating Cost太高,而民间志愿组织根本没有起码的资源和能力。
2,组织纪律性强,执行力强;
3,都是年轻士兵,有体力、耐力和救灾短期维持个人生命的的低需求(大大降低了后勤保障压力)。
对于中国这种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一旦受灾,必须依靠军队以建立突发战争野战(流动)医院的方式救死扶伤,也必须依靠军队以快速反应部队应急战备人员和物资调配的形式在72小时之内高效调配资源。中国军队有这基本能力么?雅安救灾反映的就是成都军区的实战后勤能力。(中国的航母不可能有战斗力!因为航母编队作战真正依靠的是后勤、物资和人员的组织调配能力!)
 
中国文化是停留于中世纪的、散漫自由性质的小农文化,没有理性概念,做事都是引以为乐的出工不出力。工业文明必须以理性为基础:纪律严格、分工明细、组织严密、责任感强,在这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后勤、组织、管理和效率。中国人没有管理、被管理和Team-work概念!
 
Appendix:
 
左志坚:关于地震和救灾的常见误区
 
2008年5月,我刚从国外出差归来,立即上了去四川的飞机。那次我负责川震南线(映秀—汶川—茂县)的采访。我本行是商业报道,但没想到那次巨灾之后,竟成了灾难记者。
 
一年之后,灾区回访,把北线(绵竹—北川—安县)所有重灾区走了一遍。2010年,又逢玉树地震,再次带队去了青海。2011年,四川灾区完成重建,三赴灾区,那次去了遥远的青川。同年,日本大地震,调派记者去东京,并在后方组织和协调专题报道。
 
是的,几乎每年都在做地震报道。我的意思是,灾难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上周六,我刚刚到成都,做川震五周年的回访,并在映秀住了一天。没想到刚离开,又是七级强震撼动四川。
 
这一次,又是举国沸腾,但一些认知误区仍然存在。我想就这五年来的观察,做一些简单的总结,希望对关心灾区的朋友有些帮助和启发。
 
一、震中是否就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不一定。
 
在2008年的灾难中,当地震局监测到震中在映秀时,所有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那里。加上映秀道路中断,天气恶劣,直升机又无法抵达,这放大了外界的焦虑。又因为映秀离成都非常近,许多民间救援资源就都发往映秀。但另一方面,人们没有意识到北川其实更惨烈,整个老县城被埋。其实当时北川的交通条件比映秀好许多,如果有更多资源投放到北川,或许能救出更多人。
 
你能看到的重灾区,都只是媒体和官员最容易抵达的地方。你视线之外的地方,有可能更严重。
 
二、救灾越快越好?也未必。
 
速度和效率是两码事。比如说,你在第一时间把大量部队集结到映秀,结果人员伤亡最惨是在北川,那整体救援效率未必就高。我们要的是救援效率,这就要求指挥者必须很专业,而不是很热血。科学决策更重要。
 
512那次因为气候太恶劣,直升机无法获取完整信息图,这次就很好,无人机很快拿回了全景图,这就对指挥者调配救灾资源起到很大的作用。完整透明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三、救人应该靠政府,老百姓不要添乱?这话要一分为二的看。
 
08年我基本是和先头部队同时抵达映秀。部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等他们走整整一夜,抵达震中时,能做的事情实在是有限。而且山区道路不畅,意味着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救人,徒手挖人的效率是很低的。我亲眼看到两位士兵花了很长时间去搬卡住的楼板,却只能无奈的放弃。
 
最有效的救援恰恰是灾民自救。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理位置,都比外来的部队有优势。这时候,防灾教育就特别重要,平时的演习和组织,在灾难真正来临时,是能救命的。不知道08年之后,四川各地的防灾教育做的如何?
 
四、志愿者最好不要去灾区?这个要看是什么志愿者了。
 
如果你连山区都没去过,必要的冲锋衣、睡袋什么都没有,我也觉得没必要去。但如果你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灾区可能很需要。比如说,我当时是和广东的医疗队同时进的映秀,医疗人员体力未必有多好,但灾区很需要啊。
 
另外,一起同行有四川户外俱乐部的朋友,他们背70升的包,全部是药品,送到之后部队非常感激,当时最基本的消炎药都缺啊。这些志愿者也没有停留,送到就离开,给我印象很深。
 
其实民间资源总归是越多越好,问题不是志愿者要不要去,而是如何组织起来,让救援更有效率。这方面政府应该统筹。
 
五、红十字会不放心,我该给谁捐款?我觉得普通个人前三天不需要考虑捐款的事儿。
 
玉树地震那次有朋友给我电话,让我在灾区给灾民几千块钱,回来她给报销。我说现在有钱也没地方用啊。其实但凡这种巨灾,对人类文明是瞬间毁灭性的打击,一下打回原始社会。停电停水停电话,钱没用。最紧缺的反而是物资,可以组织急缺物资尽快发过去。一般来说,前三天,最需要帐篷(防余震只能住户外)、药品(伤员太多)、电源(没法住楼里或者干脆电厂损毁)、食品和水。
 
六、我们要给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捐款?不一定,因为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资金太多,其他地方可能更缺钱。
 
提到512地震,通常第一时间想起的是映秀、北川,或者还有汉旺。但以我之后回访的经验来看,这三个地方重建资金绰绰有余,因为他们知名度太高。一些不出名,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地方,其实更缺钱。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青川,这个地方离成都太远,坐车要大半天,山路长又弯,但惨烈一点不弱于映秀,有整个村子被全部埋掉的。问题在于,由于交通闭塞,记者、官员都很少去,曝光不足,捐款企业没法获得曝光的机会,官员也捞不到政绩,那自然不重视。这种地方往往经济基础偏弱,反而更应该救助。
 
恐怕政府、媒体都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专业的NGO才可以。当然企业也可以做的更专业,而不是更热血。这次雅安地震,我就一直很关心那些尚未被报道的灾区。
 
七、地震局没有尽责,有人预测了地震,政府不重视?这个是误解。
 
我很小时就在科普书上看到说地震是无法精准预测的,现在依然如此。现代的科学只能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否在地震带上,知道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保命了。
 
所以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防震减灾上。只要地震时房屋主结构不垮,就有足够时间跑路,小命就能保住。政府的重心应是组织演习、核查建筑质量、加强科普教育,但这些不容易出政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