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HaiBuGui在美国的小日子 餐馆(是给人吃的,还是给鬼吃的?)

(2010-03-09 12:16:10) 下一个
美国的中餐馆有两种,一种是给美国人吃的,一种是给中国人吃的。有爱开玩笑的朋友跑到中餐馆坐下,拿了菜单,就问女侍应生,“你们这是给人吃的,还是给鬼吃的?”

不管是给人吃,还是给鬼吃,大部分中餐馆都是走低价路线,以求薄利多销。偶而有比较高档的中餐馆,也是往西餐路线上玩花样,因为中餐已经形成了低廉食物的印象,不改变这个形象,没办法显得高级。不过,也不必喊冤,跟美国人说“民以食为天”,那就是对牛弹琴。有一个同事去台湾出差,回来我们问他,吃了什么好的没有?他说,“唉,几乎什么也没吃,他们请我们吃的尽是什么猪的脚啊,鸡的胃啊,鸭的肠啊,我哪敢吃!”

一个挺会做菜的美国同事曾经问我,
“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亚洲商店买菜呢?超市里不是很多选择吗?”
“因为有很多亚洲蔬菜,超市买不到。”
“蔬菜?”
“亚洲商店还有活鱼。”
“啊?!活鱼?!你难道指着一条活生生的小鱼说,给我把它杀了!”
“。。。啊。。。唔。。。嘿嘿,是这样的。。。”
这个同事随后告诉我,凡是端上桌来带眼睛的,他都不吃。我在鱼港看渔民收拾打上来的鱼,很简单,一棒子先把鱼敲昏,拿刀割下一片肉,翻过来,再割一片肉,完了,剩下的扔去喂海鸥。海鸥可不管眼睛不眼睛的,照吃,象我们一样。嘿嘿。

跟美国人说中餐,不必提什么味道鲜美,口感软滑,只要说,低脂肪,营养均衡,有益健康,就行了。我在中餐馆打工时,那个餐馆老板就是这么对顾客说的。

这家中餐馆在市中心繁华地带,专做美国人生意。中午的生意很好,尤其下雨的时候好。为什么呢?美国人吃饭不讲味道,却讲情调。天气好,他们喜欢在露天,一边吃午饭,一边享受空气阳光。这家中餐馆没有靠路边的位置,所以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吃亏了。餐馆里面灯光暗暗的,播放着三十年代的靡靡之音,叫人昏昏欲睡。

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领位员。客人来了,迎上去问,几位呀?然后将他们领到合适的位置上。这个工作说来简单,其实也相当微妙。餐馆里的桌子,分成几片区域,每一个侍应生(waiter/waitress)负责一片,领位员必须很平均地将客人领到各个区域。这是因为每个侍应生都希望自己能多接待一些客人,这样得到的小费就多。这里的招待都是来美国很多年的中国人,他们不知什么原因来到这里,渐渐变成了职业侍应生,小费是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因为利益相关,不免就会有争夺客人的斗争,所以需要我这样一个人,来合理分配资源,维持和平。

利字当头,和平共处并不容易。有一个女侍应,泼辣的北方人,要在平时遇上她,会叫一声大姐。据说她讨起小费来,是毫不留情的,站在顾客的桌子旁,暗示不成就明说,反正非要到手不可。谁耽误她拿小费,她就跟谁过不去。另一个侍应生,斯文的南方人,戴着细边儿的眼镜,平日里说说笑笑,挺招人喜欢。有一天晚上,生意不太好,来的都是一两个人的散客,而那天偏偏该他负责的区域全是大桌子。快打烊的时候,他怒气冲冲跑到我面前,举着两根手指,大声说,“我今天晚上只有两桌客人,只有两桌客人!”我很惊讶他的激动,心想,“南方人不会打架,管他呢。”就别过头去没理。你看,斯文人就是吃亏,连我都敢于欺负。也许他答应了孩子,明天买一个玩具,现在得再等一天了。能怪谁?靠天吃饭,今天运气不好。

除了侍应生,厨房里的厨师和助手,餐馆里还有一种人,是专门负责收拾残局,打扫桌面的,称为 bus boy 或 bus girl。他们多半因为语言或没有经验的原因,不能做侍应生,小费也只能从侍应生手里分一点。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临时性的,对餐馆的依赖性,不是象侍应生那样大。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