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来四川,妻子文并不同意,因我放弃原有的生意不做来学艺,她很反感。我打了电话回家告诉她,我已经在竹艺城了,她没有说上几句就挂了电话。下午,我独自一人在竹艺城走走,这里气候宜人,很是阴凉,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这个季节若在我们江南还是灼热的天气。我来到城门处,两边给游客休息的椅子凳子,很整齐地放置在竹子下。导游们大多带游客去了,但她们的工作台却一张张整齐地摆放着,也有几个在等待着新来的游客。我走到一个正在编织的人身边,细细地看了起来,她编织的是一幅熊猫图,原来是将原稿的复印件放在底下,再在上面按图样编织。
“你这一张图要编多少天?”我问正在编织的师傅。
“这要看画的大小和蔑的粗细,还有我们不是整天坐在这里编的。”她很热情地告诉我。
“哦,真不容易。”
“像40X60的画,如果是十四丝一般正常要一个月的时间。”
我不懂什么叫十四丝,看她编织的过程也很复杂,但能看出来和织布一样是经纬线,底子的经线是黑色。
“十四丝什么意思?”我还是问她。
“就是一厘米分成十四根竹丝。”
她拿出像梳子一样的一把分丝刀给我看。接着又示范了分丝的过程,将一皮完整的蔑放在凳子上,用分丝刀放在蔑上轻轻将蔑一拉,就变成了一根根的丝了。她的动作熟练而麻利。
“这里有男的会编吗?”我又问她。
“有啊,有很多男的师傅,编得比我们还好,这些就是我们陈大师发明的。”
我还是没有说我要学这门手艺,怕她保守不对我说实话。其实这完全是多虑的,这里的人非常诚实而且个个和蔼可亲,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修养与陈大师的教育有关。
我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了解,也不是今天一下子能掌握的,只是很想看看这个过程究竟有多复杂。
“这蔑破得这么薄,是用什么方法破出来的?”
因为我看到的都是已经正在编织的竹丝,没有看到它们是怎样破出来的。
“这个就说不清了,必须要示范,总之很不容易的,从开始到一幅画编织成功总共有四十多道工序的。”
真没有想到那么复杂,再细想想,可能的确如此。我不想再打搅她了,只是在旁边看她编织,一会又有几辆大巴车开来,她起身去迎接游客了。我决心已定,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学,哪怕困难再大,但是我还没有遇到陈大师,打算先去见一下陈总。
上班的时间终于到了,陈总办公室的门开着,我走了进去。
终于见到了陈大师的儿子陈岚。高高的个子,三十多岁。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告诉他我来自南京,看到他们在中央电视台上做的《相约》节目而找来的,对他们的产品很感兴趣。他给我倒了一杯水,我坐下后,他问我南京有没有看到过竹编,我回答说有,而且我手里就有一幅,是我的同事送给我的。
“你们这里收徒吗?”我直接回到了正题。
“不收徒,我们培养的人才都是本地人,学完以后为自己服务。”
“哦,那是。”我也没有想要自己学。
“不过我们也办学习班的,都是地方邀请我们过去教学。云南,广西我们都去办过。”他接了一个电话接着说:“你们浙江那边有个叫卢光华的,他的产品就是我们给他做的。而且他做得很好。”
“你们的产品的确很好,今天我看过了,遗憾我不能见上陈大师一面。”
“你来的不巧,陈大师去上海了,古猗园举办竹文化节,邀请我们去展览了。”
上海古猗园园长奉树成后来我到上海时也认识了他,很热情的一个人,那是我第二次到四川正式成为了陈大师的徒弟以后,一起到上海时认识他的。
我告别了陈岚总经理,在他的建议下决定先带几幅画,到南京看看销路。如果行,下一步再说学徒的事......
————————————————————————————————
作者:先迷后得 回复日期:2009-12-04 20:28:59 | |
仔细看了竹编艺术这几章节,感叹它的精巧构思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效果。可能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它的知名度还是差了一些,若不是因为对楼主故事的喜爱,也不会沉下心来去了解这个完全崭新的艺术。
看编织的场面,竹编的手工程度似乎比较高,不像传统彩线编织那样,可以采用半手工的机具。所以它在技术上可能难度较大,数量上会受到影响,估计价格也会较高。
竹编最可以吸引大众的特点,是它在选材上的特殊性。它不象棉线是经过再加工的,它取材于竹子自身的丝状物,虽受制于竹子的自身特点,但取材的天然程度高。这就像天然的珍珠价格远高于珍珠粉加工的人工珠子一样。竹编工艺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
手工难度大加上材料的天然度高,都注定了这种竹编产品应该是不菲的艺术品,精品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竹编作为国礼在奥运会上送给外宾
枫桥夜泊
精编长城图
苏东坡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