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说酪

(2012-03-15 12:43:21) 下一个

虽然不是私房小菜,自家厨艺,但是北京传统饮食文化的真实写照,此文出自朋友《北京的老铁》之手,我很喜欢,贴出来与大家分享,我还会陆续转载一些,很值得一读。

说酪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最早的印记应该是和酪有关的。那应该是我三岁左右的记忆,当时我家住在北京樱桃斜街,家门对面是梨园工会,樱桃斜街虽说是斜街,但基本是东西走向。记忆中的景象应该是在夏天,我在牛奶的看护下,在门口等着卖酪的。牛
奶是从小把我带大的保姆,姓韩,大人称她韩妈,但我从小就叫她牛奶,一直到大。牛奶非常疼爱我,我妈不让她随便给我买东西吃,但她带我出去,经常自己掏钱给我买吃的,还嘱咐我回家别说。记忆中的我眼巴巴地看着樱桃斜街的西口,因为卖酪的总是从西边来。时间应该是下午,大晴天,天气很热,胡同里没什么人,回忆起来,还能感觉到老北京夏天的那种特有的慵懒。就这样一个赤日炎炎下樱桃斜街的街景,连同老北京夏天的那种恬静、慵懒的气氛,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与此几乎同时的一个记忆片断,就是卖酪的那副挑子,一条扁担,两边各有一个木桶,木桶外面罩着蓝布套,透着那么干净刷利。木桶上面有盖,卸下盖子,里面沿着桶壁有一圈圈环形的木板,放着一碗碗盛好了的酪,有人要,就从里面取出一碗。后来听大人说桶里还放着冰,但是否有冰,我就记不得了。大概是那个时期,我爱喝酪,天天要吃,所以这些才印在了记忆中。现在回想起来,恍如隔世,沿街卖酪的没了,我的老保姆牛奶没了,我的奶奶没了,我的妈妈没了,我那恬静、慵懒的北京也没了……

老北京称奶酪为酪,从不称奶酪。

宋朝词人辛弃疾曾在一首《菩萨蛮(坐中赋樱桃)》词中提到乳酪:

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尝新惯。何物比春风。歌唇一点红。

江湖清梦断。翠笼明光殿。万颗写轻匀。低头愧野人。

但不知辛弃疾说的乳酪是何物,是否就是现在的奶酪,这可能已无法考证了。

蒙古食品中多乳制品,说奶酪是蒙古食品,应该在理。奶酪在元朝为宫廷食品,制法不外传。元末明初人陈基有诗句:“色映金盘分外近,恩兼冰酪赐来初”,说的是皇上赐与他冰酪。近人朱伟所作《考吃》中提及此事,因陈基跨元明两代,且与两朝宫廷均有接触,不知这赐酪之事是元还是明。如果是明,则可知元宫廷的食酪之俗,被明宫廷延续了下来。

《红楼梦》中,有一回讲元妃从宫中赐给宝玉一碗“糖蒸酥酪”,宝玉让留等袭人回来吃,后来被奶娘李嬷嬷给吃了,由此闹出一段风波来。说明清康乾时酪还是稀罕物,是宫廷食品。

清嘉庆年间的得硕亭作京都竹枝词集《草珠一串》,其中有云:“奶茶有铺独京华,乳酪如冰浸齿牙。名唤喀拉颜色黑(拉读平声,蒙古语也),一文钱买一杯茶。”诗在乳酪后有注曰:“奶茶铺所卖,惟乳酪可食,蓁以奶为茶曰奶茶,以油面奶为茶曰面茶,熬茶曰喀茶。”这里虽称乳酪,但不知何故却言此物颜色为黑。故不知他所言之乳酪是否就是是今天的奶酪。

清人杨静亭《都门杂咏》中也有一首竹板词:“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公认说的是奶酪。《都门杂咏》在道光二十五年刊印,说明在道光年间,奶酪已经流传到民间了。

清人雪印轩主的《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诗《牛奶酪》云:“鲜新美味属燕都,敢与佳人赛雪肤。饮罢相如烦渴解,芒生齿颊润于酥。”原诗有注:“以牛乳含糖入碗,凝结成酷而冷食之,置碗于木桶中,挑担沿街叫卖,味颇美,制此者为牛奶房也。”说的比杨静亭在《都门杂咏》中所吟就更清楚了。

在清末民初的笔记杂咏中,提到奶酪的更多了。

徐珂《清稗类钞》中说:“奶酪者,制牛乳和以糖使成浆也,俗呼奶茶,北人恒饮之。”

沈太侔《东华琐录》称:“市肆亦有市牛乳者,有凝如膏,所谓酪也。或饰之以瓜子之属,谓之八宝,红白紫绿,斑斓可观。溶之如汤,则白如饧,沃如沸雪,所谓你(即奶)茶也。炙你令热,熟卷为片,有酥皮、火皮之目,实以- 山楂、核桃,杂以诸果,双卷两端,切为寸断,奶卷也。其余或凝而范以模,如棋子,以为饼;或屑为面,实以馅而为饽,其实皆所谓酥酪而已。”

徐珂和沈太侔都是清末民初之人。

老北京最有名的卖酪的买卖,当推奶酪魏和丰盛公。光绪初年,魏鸿臣先生从宫廷御厨那里学到了做奶酪的手艺,做起了卖酪的生意,开始在前门大栅栏戏园子设摊卖酪,后来在大栅栏租门脸,开了“麟记酪铺”。除卖酪外,兼作炒酪干、奶卷等吃食。梁实秋有文谈及喝酪:“酪有酪铺,我家附近,东四牌楼根底下就有一家。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门外框儿胡同北头路西,我记不得他的字号了。他家的酪,牛奶醇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大碗带果的尤佳,酪里面有瓜子仁儿,于喝咽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每途径此地必定喝他两碗”,梁先生这里说的前门外的一家,就是魏家的酪铺。梁先生还说:“久居北平的人,不免犯馋,想北平吃食,酪是其中之一”酪之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丰盛公奶酪铺则开在东安市场内,店主姓何,满族正黄旗人。从清宫御膳房的大师傅手里学得做酪之法,也有人说是聘请了原来御膳房做酪的大师傅,租店开业,专售奶酪。丰盛公还在乡下办了个奶牛场,用自家的牛产的奶来做奶酪。

除此之外,还有香蕾轩、二合义、二合轩等也都是专门做奶酪生意的酪铺。下街卖酪的,大多是从酪铺批发出来的,走街串巷挣点跑腿的钱。

如果不冷藏,酪不能隔夜,隔夜这酪就馊了,于是只好把剩酪炒成酪干,酪干不但不出数还贵,不好卖,所以,酪这生意还是很不好做的。解放后北京卖酪的就少了,有一段时间从北京的市面上绝迹了。

后来卖酪又逐渐恢复了,鼓楼西大街有一家小店有奶酪,好像是一家奶制品的门市,具体是什么店,记不太清了。后来,卖奶酪的梅园奶制品店多起来了。西四开小吃街,打出了奶酪魏的招牌,慢慢地奶酪又重新回到了北京人的生活中。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些店的酪的味道都不能令我满意,我印象中的酪,有牛奶的鲜香,没有怪味,真是沁人心脾。但上面说的这些家做的酪,其中都有些许特别的味,很令我失望。

直到最近,听说锣鼓巷开了家“文宇奶酪店”,吃的人很多,吃他家的奶酪要排队,而且他家的奶酪只卖到中午,下午就没了。一次办事路过,特意赶它开门去吃了一次,果然不错,没什么怪味,使我终于找到了小时候吃酪的那种感觉。

有人说这酪和酸奶不一样吗?酪很细腻,吃在嘴里,与酸奶绝不相同。酪一定要凉吃,所谓凉吃,是用冰镇一镇,由其是夏天吃,清凉爽口,再加上鲜香(当然得是好的酪),那怎一个“好吃”了得。

现在每当我吃着酪,虽然品着美味,但心中总有几份莫名的忧伤和悲凉,大概是因为它总让我想起儿时的记忆,让我想起逝去的亲人,逝去的时光和逝去的心境,当然更是因为担心有一天连记忆也会逝去。其实,大可不必忧伤和悲凉,这世界就像大海,这世界里的人和事就像海面的浪,这一浪总会消散,大海还是大海。还会有那一浪,这不是极其自然的事吗,何苦忧伤和悲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eba850100x0mx.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