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苏扬

在北美漂泊,有时心理很累,梦里不知身是客,总把他乡当故乡.。想找个地方说说话,在烦闷的工作之余,诗情画意,陶冶情操。也许人到中年,有了经历和阅历.万事看的很淡了,也许自己活的很精彩,也许自己活的很平庸,但大体上我都无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了,活的自由些没有野心做
个人资料
朱东东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写在9.13:千古立废循环事 江河无语任东流 (转载)

(2017-09-13 17:47:18) 下一个

      时间过得真快,恍惚间我的少年时光还在昨天,一转眼就奔五了。
      我出生的那一年,中国最大的一件事是9月13日一架军机在蒙古国温都尔汗坠毁,上面坐着中国最高领袖的亲密战友、副统帅林帅一家人。
      这一年正是“文革”十年的中间点,但坠机的爆炸声响后,其实就预示着伟大领袖发动的大革命所包装的理想主义油彩已然褪色,人们从坚信领袖指引的道路不会错,到开始怀疑,进而消极地等等大剧的谢幕。
      没有人知道那位带着病容、曾指挥百万大军从白山黑水打到海南岛的元帅,仓皇辞国时是怎样的一种想法。而他如何辞国是主动还是被胁迫,至今争议尚多,恐怕将永远成为秘密了。
      无论事后官方宣传机器如何为这次事件定性,一个打下一半江山的副统帅决然“叛国”,对伟大领袖的精神打击自不待说,广大革命群众也是震撼的。当然到了中国社会的最底层,朴实的老农总是以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视野来解读这一震惊世界的大事件。
      我的故乡一位生产队队长召集社员大会,传达“林X偷了三叉戟叛逃”的消息后,一位老太太非常愤怒地说:
      这个杀千刀的,竟然偷了毛主席三扎鸡,毛主席拿什么补身体呀?
      在湘中地区,“扎”是万能量词,相当“只、头、个”等等。
      对许多年轻时满怀激情、充满理想、相信要解放全人类而跟着领袖闹革命的老干部而言,则是无言的伤心。山东日照籍的牟宜之,曾做过八路军115师山东军区独立1旅政委。此时已被打倒,流放到东北改造。他闻说913事件后写了一首《咏史》:
      寒林落叶岁云秋,一世英雄寂寞收。
      萧墙祸端何曾料,宫帷秘事谁与谋。
      权贵厮杀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马牛。
      千古立废循环事,江河无语任东流。
      他诗中的感慨很有代表性,恐怕不仅仅是一位115师的老干部对老长官命运的伤悼。以“咏史”为名讽刺当世是中国诗人的传统写作法。将这一大事件放在历史的长河里解析,曾经坚信“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革命者,发现不过是历史上一次次上演的君臣猜疑导致的悲剧,也不过是许多朝代出现过因废立手足相残的循环。
     “寒林落叶”宣示着肃杀的秋天到来,而林帅的坠落,亦可看成一个标志性事件:革命的宏大叙事、澎湃激情,最终被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宫廷斗争代替。
      林帅的不服和出逃,颇似汉武帝的戾太子遭遇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晚年,害怕太子即位后灭掉自己的江充等群小,设计构陷太子刘据,先散布流言说有人行巫蛊诅咒天子,尔后在太子宫中掘出了诅咒天子早日崩驾的人偶。父子已生嫌隙的太子不知深居宫中的汉武帝是否还在世,决定放手一搏,矫诏起兵,捕杀了江充。而在甘泉宫的汉武帝闻讯后,相信太子造自己的反了,于是调兵平叛。
      大势已去的刘据向东逃到湖县,隐藏在泉鸠里的一户人家。后来太子的行踪泄露,不愿意被抓捕受辱的太子上吊而死,二位跟随太子出逃的皇孙也一同自杀。太子留在长安的妻子史良娣、长子刘进、儿媳妇王翁须、女儿(皇女孙)都在都城遇害,而太子的生母、皇后卫子夫也在宫中自杀。
      因父子相疑,逼死了妻儿,汉武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英明一世的天子如此下场也是令人叹息,但这也是帝制时代最高权力交替的寻常事,只是于汉武帝父子而言,实在太惨烈了。后来汉武帝醒悟了,诛江充三族,并将其他参与陷害太子的人灭族。下诏建思子宫,以寄哀思。
      汉武帝刘彻和戾太子刘据毕竟是父子,有血缘关系,所以他对亲骨肉的自杀感到无比悲伤,并能悔过。可即便是父子,为了最高权力也发生父子相残的悲剧。那么,没有血缘关系的战友、师生、君臣之间,为了最高权力而产生猜疑,进而相残的概率就更高了。
      可以说,只要是最高权力的交替不是公开透明,而是私相授受,就必定有“巫蛊之祸”这类的宫斗惨剧。即便在已是宪政民主体制的美国,也有《纸牌屋》那样的故事。
      我一直想去湖北黄冈的林家大院参观一下。林育英(张浩)、林育南、林育容(彪)三兄弟对这个政权的建立,对毛本人打下江山,建立的功勋实在太大了。在毛与张国焘相争时,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做张国焘的工作,使张不得不臣服于毛。林育英因病逝世后,毛亲自为其抬棺。林育南当过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中共湖北省委代理书记,是中共早起领导人之一,后在上海被捕,于1931年被杀。而林更不用说,功盖天下,成为写进党章的接班人。
      一个家族,出了三位这样的才俊,可谓是得山水之钟爱。可三兄弟的下场却很不好,又不免让人唏嘘。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这句话出自明太祖朱元璋,可只要还是秦制,这句话历多少代多少年仍然有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