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英语“的误区 zt
(2011-03-15 18:21:14)
下一个
疯狂英语“的误区
“疯狂英语“的误区
――中国人到底应该怎样学英语?
熊贝尔
题记:对不少中国人来讲,“疯狂英语”或许的确具有励志作用,但是从人类语言行为科学的角度来讲,“疯狂英语”实质上是臆想加蛮干。李阳把学英语弄得象当年全国大练气功,以为轰轰烈烈的大喊大叫便可练出英语“真气”,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气功是中国国粹,尚不知有几人最终练得“真气”,英语则更是别人的东西,作为导师,至少得先弄清楚它的基本特点,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中国人学英语,已到走火入魔的地步。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人学英语要疯狂地吼,可吼了那么多年,还就数中国人英语讲得差,学了很多年,却既听不懂别人讲什么,自己讲些什么,老外也多半不知所云。其实,如果真能把疯狂劲头用到真实视听上,用不了两三年,很多人的英语甚至不学也会了。反之,就算歇斯底里吼上二十年,照样不会真正交际,最多只能玩点虚的!
事实上,疯狂英语的好处主要在于对有些中国英语学习者具有提升信心的作用,但其关于外语学习理念和方法上的看法,却多半是谬误百出。这就好象,你要去纽约旅游,有人却非要你照着巴黎地图走。十几年前,李阳就曾放言,要让三亿中国人会讲英语,时间早已过去,请看当下中国人的英语真实状况如何:
1)据CNN不久前报道,中国国际航空飞行员最大的问题是经常听不懂美方指挥塔的指令,纽约机场每天竟然至少出现三次这类情况!
2)雅思年会再次暴出消息,中国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世界各国学生中属最差之列,总分全球倒数第二!这样的记录一直由中国人保持。
3)全球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指出,中国大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外资企业工作者不到十分之一,首先是英语交际能力(不是背诵,而是实际听说能力)不行!
当然,不能将这样的结果归咎于“疯狂英语”,但十多年的时间,至少可以说明,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方面,它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作为。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经年累月的考试,大量的背诵,大喊大叫的口语练习,成千上万的单词量(托福6000,GRE一万多就可以考得很好),数不清的培训班和“大师”,可我们依然没有多少人真正学会英语交际。这到底是为什么?
最大的问题在于,一直以来,中国人学得虽然很苦,但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抓住英语本身最重要的特点去培养语感,而是把英语当成知识来学,因此,无论背了多少句子,多少单词,考多少分,喊得不成人样,始终难以培养出真正的英语能力。其实,按照常理,任何一种语言,人们只要有两千左右的词汇量,一般交流根本不会有问题,也不用专门学多少语法知识,更不用死记硬背所谓经典。想想看,只要是母语,三、五岁小孩就已能滔滔不绝,可为啥我们就打死也学不会英语?那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语感。
那么,英语最重要的语感特征是什么?应该怎样培养英语语感?
发音系统和口语大白话是掌握语言最重要的两大语感要素,中国人学英语的主要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两个问题上。在这方面,无论是当前的学校教学(包括大、中、小)教育,还是李阳的“教导”,都存在很大问题。
一.英语发音特点:意群不是句子,“一口气英语”是乱讲
大多数中国人至今认为,学英语发音,最重要的是国际音标。事实上并非如此。音标只是代表英语的单音,学会这些单音对中国人来讲并不是难事,本来就和学汉语拼音差不多。因此有培训班宣传说几个小时就能搞掂音标,也不全是吹牛,反正和汉语拼音差不多,霸王硬上弓,已习惯于被“强化”的中国学生的确做得到,可我告诉您,那没用,甚至有害无益,尤其是对幼儿,因为这样做违背人的语言天性,可能阻碍幼儿语言天赋的正常发展。其实,英语发音,最重要的是整体或系统发音而非单音,这才是真正会讲、会听英语的命门所在。会发音标单音跟领悟英语整体发音,也就是真正会讲、会听英语,远就不是一回事。音标可以靠死记硬背解决,但整体发音却不行,说到底只能靠有效的真实视听(包括面对面交流)。不幸的是,对于掌握英语来讲,至关重要的整体发音恰恰是中国人最难体会和学习,甚至干脆被迫忽视的东西,它几乎成了中国人学英语的一大死穴。
李阳感觉到了讲汉语和讲英语有所不同,也知道英语有连读、弱读等整体发音特点,可他并不真正清楚,英语整体发音的本质是什么,于是就借助自己并不可靠的语感,凭空想出个“一口气英语”,要人们象他那样,每个英语句子都要一口气吼完,并宣称这就是正宗英语。这其实是在误人子弟!难怪练“疯狂英语”的人,一到国外往往就发蒙,一讲英语就把别人搞蒙,把老外“气死”。
这是因为,在英语里,书面语的句子停顿(以标点符号为标志)与口语节奏并不是一回事,绝不可混为一谈。句子是书面语的基本单位,英语口语的基本单位则是意群,即是以重音为核心的单词群(word clustering, thought group)。由于思维方式、语意及呼吸等因素,讲英语时人们并不以句子标点为停顿标志(象李阳臆想的那样),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和方便,把语流分成长短不一的片段,这便是意群。意群之间有适当停顿,停顿可能正好在书面语的标点处,也可能不在,总之,英语句子间的停顿与口语意群间的停顿并没有关系,这是英语口语最基本的特点。意群的发音模式是英语口语最重要的特点和跟汉语口语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正是中国人讲不好、听不懂英语的结症所在。意群与英语思维和语感紧密相关。
英语语流是由一个个意群(而非句子)相连而构成。每个意群通常包括重读、弱读、连读、语调等要素,其中重读最为关键。汉语是声调语言(tonal language),主要靠声调解意,如“妈”、“嘛”、“马”、“骂”,而英语是重音节奏语言(stress-timed language),讲话时的语意和节奏都主要由重音控制。正如四声调之于汉语一样,重音堪称英语口语之魂!如果说,在汉语里,是否有重读还只是情绪点缀的话,那么,在英语那里,重音则是决定交际是否能够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
以下五个句子,长短不一,但由于它们的重音都是三个,所以,它们所需的讲话时间应基本相同。
CATS EAT MICE.
The CATS have EATEN MICE.
The CATS will EAT the MICE.
The CATS have been EATing the MICE
The CATS could have been EATing the MICE.
可见,英语韵律是由重读、连读的和谐组合,而正是这一特点,成了阻碍中国人英语学习交际的魔咒,这就是为什么,英美人士能够听懂很多来自其它国家,口音很重,单音(音标发音)又差的人士讲英语,却偏偏听不懂中国人讲英语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说英语最易犯两个毛病,其一,是一个一个单词往外迸,其二是以句子为单位,一定要一口气说完,如“一口气英语”。表面看,挺象回事儿,其实是不得要领,在真正讲英语的人听起来却很古怪,甚至人不知所云。对此,李阳却硬要说这是好得能吓死老外的好英语,岂不滑稽!
英语的节奏犹如音乐的韵律,耳朵才是把握它们的关键。无视英语本身的特点,一味地大喊大叫,只能弄成“自以为是”的英语,不仅不能很好地交际,而且会阻碍真实英语语感和思维的形成,就是学上一、二十年,依然不能好好说话。还不如旧上海的“洋泾浜”英语实用,后者好歹能交流。
二.口音不是问题,“国际肌肉”是胡诌
疯狂英语里常有一些凭臆想弄出来的莫名奇妙的玩艺儿,练口腔“国际肌肉 ”便是其中之一。他宣称只有练好“国际肌肉”才能讲一口好英语。这显然是在误导英语学得十分辛苦的中国人。
前面讲到,英语口语最关键的是意群,只要能把握好意群发音,就能听得懂、讲得明。至于口音,那是另一回事。道理很简单,世界不同地区那么多人讲英语,带口音是正常且不可避免的事(不说别的,大家去看看CCTV九频道就知道了),连不同地区的中国人讲汉语都是如此,更别说英语。
其实,以美、英、澳为首的国际英语教育界一致认为,只要不妨碍交流,口音并不是问题,事实上也不可避免(五岁以后学外语)。如果过分看重所谓美音或英音,会阻碍英语交际能力的真正养成,故意拿腔拿调,会影响真正的交流。所谓口音问题,原本就是中国在自寻烦恼!学外语,必要的语音模仿是要的,但若试图消除母语口音,至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这早已是国际外语学界的共识。 世界上本就没有英语普通话一说。在民主社会,那是语言霸权。作为世界性语言,美英等国人士对口音其实抱着相当宽容的态度。只要不影响正常交流,完全不必在意。美国电影里也是口音多多,更不用说日常生活中人们遭遇的各色口音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明显的德国口音。电影政治双栖明星,现任加州州长斯瓦辛格讲英语带着明显的俄罗斯口音。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事业。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的华裔教授,只要是五岁以后移民,可以说,个顶个的英语都有中国腔。这也不妨碍他们在哈佛、耶鲁当教授。关键是要会真正地听,真正地说。口音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我们的问题恰恰是,自以为字正腔圆的疑似美音,别人却听得一头雾岁水!如果哪天真有很多中国人能流畅、自然地用英语交流,保不准还真会出现让人喜闻乐见的“中式英语”。类似现象在世界上不是没有先例。不过,条件是先得会平心静气地好好说话,而不是一上来就要刻意弄中国特色。凡事得自然。李阳最大的本事是装腔作势和疯狂忽悠,其对英语的认识和真正英语交际水平实在值得怀疑!
总之,拼命去消灭口音已成为中国人学英语的一大障碍,人们不敢坦然讲英语,被逼故意拿腔拿调,把发音弄得益发古怪。经常跟外国人打交道的中国人,无不发现,口音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简单明了地把别人说懂才是本事。中国喉咙,扯那么深干吗?又不是唱歌剧,只要听个声音浑厚!“国际肌肉”纯粹是无中生有,开国际玩笑!
三.口语与书面语:“经典句”并非真口语
背诵所谓经典句是中国式英语学习的经典学习方法,也是李阳疯狂英语很看重的学习方式。殊不知,英语书面语和日常口语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并不是一回事。研究者们发现,将英语口语谈话(包括幼儿和大学生的)直接记录成文字,阅读起来常使人感到难以理解。
长期以来,学者们总是喜欢视书面语为标准语言,因为它既光鲜整洁又易于解说,但正是在这一“整理”过程中,口语本身最有价值的元素已经失去。
我们所学的语法主要就是书面语法,对真正的口语交际并没什么用。三岁的小孩完全无视成人语法,却可以很好地交流。口语法则更多地来自人的天生语法本能,否则,上述现象难以解释。而这,正是当代语言哲学大师乔姆斯基最重要的理论假说。
从人脑的语言处理机制来讲,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人是以句子为单位处理信息。但在口语交际中却是以意群而不是句子为单位处理信息。因此,对于英语阅读和写作来讲,最重要的是文法或句法的话,对英语口语来讲,最重要的则是意群。
了解这点对学英语口语至关重要。把学经典句子当作学口语的重点,无疑是搞错了方向。这样学出来的口语,多半是花架子,在自己人圈子里做秀还可以,真要用,不仅费劲,而且让人犯晕。
就实用交际来讲,在日常交际中,格言之类的东西,既没什么用处,也无助于人养成真实语感。真正有助于人们形成语感的语言,由于太直白,往往不上书,就是上书也容易被人忽视。故而,在书面语里,口语最宝贵的元素其实已散失殆尽,无助于人培养真正的英语语感。
何为口语经典?请看下面的对话:
Man: I got out of the prison. (我出狱)
Woman: I got it. (我知道了)
Man: I got to go. (我得走了)
Woman: They’ll get you. (他们会抓住你)
Man: I can get there before them. (我会赶在他们之前到那里)
实际上,这类大白话才是真正的经典,学习它们的关键是真正的视听交流,而不是死记硬背或大喊大叫。死记硬背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情结,可在真正的交际中,学了多年英语的人们可能听不懂,说不出,为什么?缺少最基本的语感!连基本语感都不具备,背经典有何用?设想一下,连两、三岁小孩的说话水平都没有,却准备用萨士比亚名句与人交流,会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行得通吗?用得着费那么大劲儿吗?
培养英语实用交际能力的关键,不可能是疯狂地大声朗读句子,也不可能是背诵什么经典名句,而是必须首先通过真实视听感受真实语言,才能握语言交际最重要的基本特征,舍此别无他途。这一基本思想,几乎是整个世界外语学界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实践而得出的结论,决不是靠一点有限的个人学习经验(往往缺少真正的英语生活、交际经历)和主观臆测,再加上胆大敢说就能推得翻的。
最后,关于英语文化方面,众所周知,简单、平实、平等和市民化是当代英语不可分的重要人文内涵。例如,在当代英语里,“国家”可用三个单词来表示,即 “country”,“state”, “nation” 。“country”的原意是民治乡村,有平和、质朴、大同的寓意;“state”原意是言论,有民选和自由论政的寓意;“nation” 的寓意即是世界大同(inter-nation)之一分子。这些民主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几乎没有,国家的“国”字会让人想到,如果有权有钱(“王”和 “玉”)这片土地(“口”)就属于你,这才是你的“国”。如果只是一个无权无钱的“人”,那么这片土地则是你的牢笼(“囚”),你只是一个被人驱使的,没有权利的“人”。这并非仅仅是文字游戏而已。中国漫长的封建农耕史,已将这样的情结深植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从这个角度来讲,或许不难理解,李扬为什么在教英语时,会生出让学习者下跪感恩的强烈欲望。但不管怎样,至少说明,他对英语文化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觉悟。照理说,这种荒唐的表演,只应该发生在旧式国学课堂里,离真正的现代英语思维和英语特点相去甚远。
总之,从根本上讲,无论母语还是外语,学习语言重要的就是货真价实的视听(包括面对面的真实交流)而不是其他任何所谓“创新”方法。这是人脑发展机制和人类语言机制所决定的。当然,由于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之间,存在着人身阶段(生理和心里)、语言环境、母语背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外语学习必须要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而母语则是自然习得,决不会有人傻到要去教授母语该怎样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西方,外语(主要是英语)学习研究已发展成一门涉及语言学、生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等综合性很强的专门学科,其在理论与实践上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个体经验的层面。总的来看,中国人学英语的热情虽然很高,但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和研究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不要说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性研究,包括大学在内,就连对世界已有成果的了解和吸收都还很不够。不过,虽然我们在研究上离世界领先还很遥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已有足够的条件利用世界最先进的外语学习研究成果。这得益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从现在起,我们真的再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和墨守陈规,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在英语学习上吸取世界先进成果,彻底改变中国的英语学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