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赛珍珠深深致敬 zt
(2010-06-07 09:24:18)
下一个
(组图)
【提要】她的墓碑上镌刻“赛珍珠”三 个中文字。这位在诺贝尔文学奖非华裔得主当中最热爱中国的一位作家,却在很长时间中,被中国当局一度不公平地封杀,之后又长期冷落。但她对中国、中国人、 中国历史和未来的真知灼见,70年之后重放光芒。
◆高伐林
我居住的新泽西这一带,有许多全美级、世界级的文化名人故居、遗址。闲暇时,我曾一一寻访,感慨良多。
也写过三五篇。写过《草叶集》的作者惠特曼故居和墓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纪念塔,入选《时代》周刊20世纪百大名人的辛纳屈(Frank Sinatra,中国大陆翻译成辛纳特拉)的出生地,有“最伟大摇滚歌手”之誉、美国人直接称他“Boss”的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的出生地……但都是三言两语。
更多的名人遗迹,访问了,却一直存放于心,没有写。例如:
与艾略特齐名的美国最著名诗人之一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故居;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故居和墓地;
《时代》周刊选出作为20世纪全球唯一代表人物——爱因斯坦的故居;
屡获奥斯卡奖的苏珊·萨兰登(Susan Sarandon)的母校;
被称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画家”的怀斯(Andrew Wyeth)的村庄和博物馆;
…………
这些地方,都在我家一个小时的车程之内(还有些稍远一点的,像作家马克·吐温的故居,在康州,有两个多小时车程),有时独自前往,有时陪友人拜谒。
这里先贴出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故居和墓地的照片,这不仅因为,她是所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华裔作家当中最关心、最热爱中国的一位,在很长时间中,美国人、西方人甚至主要是通过她的笔来认识中国;还因为,在很长时间中,中国对这一位真心热爱中国和同情中国人民的作家,一度十分不公平地封杀,之后又长期冷落。
赛珍珠(Pearl Buck,l892-1973),是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作家。“赛珍珠”是她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她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父母是传教士,自小随父母来中国,阅读过中国经典。17岁回美国进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来中国。1917年与传教士约翰·洛辛·布克结婚,从事传教工作。婚后随丈夫迁居安徽宿县,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日后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21年秋母亲去世后,全家迁至南京。在金陵大学分配给他们的两层楼房里,她写出于1932年荣获普利策奖的长篇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是第一位获普林策小说奖的女性;并于1938年凭借多部关于中国的小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最早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还担任过美国作家协会主席。
1934年与布克离婚;1935年与约翰·戴公司总经理、《亚细亚》杂志主编理查·沃尔什结婚,并进入约翰·戴公司任编辑。以后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农庄里从事写作。
回美国后她笔耕不缀,还积极参与美国人权和女权活动。1942年夫妇创办“东西方联合会”(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于亚洲与西方的文化理解与交流。1949年出于对当时收养政策歧视亚裔和混血裔儿童的义愤,她还创立了国际化的收养机构 “Welcome House”,此后50年,帮助了超过5千名儿童。1964年为了帮助不合收养条件的儿童,她还成立了“赛珍珠基金会”(Pearl S. Buck Foundation)。她和黑人歌唱家罗伯逊等人一起参加了废除美国种族隔离政策、提倡种族平等的运动。
三十年代,她因批评蒋介石独裁,国民政府拒绝参加她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仪式。她又坚定地反对专制,批评过中共执政,所以在中国大陆也长期遭封杀。1972年尼克松访华,她支持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专题“重看中国”节目,并申请访华。但是遭到中国当局的拒绝,她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她热爱的中国大地,1973年逝世于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葬于宾夕法尼亚州普凯西的绿山农场。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赛珍珠”三个中文字。
当今文学界的一种普遍看法是赛珍珠作为作家是“蹩脚”的,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诺贝尔奖发错了人的典型例证。的确,赛珍珠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不大,不过在那个时代,她的读者却非常之多。我们华人尤其应该感谢她的贡献:她以最全面、深入的描述,呈现中国农村,她把中国介绍给了整整一代美国人、西方人,打开了他们的眼界。她对中国、中国人、中国历史和未来的许多真知灼见,经过七十年时光的淘洗,也重新放射出了光芒。
在下列图片的后面,我copy了一些关于赛珍珠的背景信息。
以下这些照片,除了赛珍珠的肖像之外,都是我在宾州东部赛珍珠的故居和墓园拍摄的。中国人,都应该去拜谒这位挚友、诤友的家,地址是:520 Dublin Road,Perkasie, PA 18944。
以下是我搜集的关于赛珍珠的背景资料:
◆50年代末期美国社会学家艾萨克森做过调查,显示赛珍珠的影响,他问受调查的美国人,在1931年到1950年代中期,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是从哪里得来?三分之二的人都说来自赛珍珠。
◆她的第一任丈夫布克(J.L.Buck)是一位农学家,教授农业技术和农场管理的课程,创办了金大农业经济系并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国农家经济》等书而被视为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赛珍珠当时在金陵大学外语系任教,并先后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教育学、英文等课。她既要备课、批改作业,又要参与社会工作,会见中外各界人士,还要修剪家中花园的大片花草,忙得不亦乐乎。
在举行孙中山奉安大典期间,赛珍珠在家中腾出地方,让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博士和为孙中山遗体作防腐处理的泰勒博士住了进来。徐志摩、梅兰芳、胡适、林语堂、老舍等人都曾是她家的座上客。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迄今已有多种外文译本,所有译作中,翻译得最为准确、最为精彩也是最有影响的,还当数它的第一个英译本——《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个英译本便出自赛珍珠的笔下。
赛珍珠对中国小说有着极高的评价。她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的致谢词便是以《中国小说》为题的,她说:中国的古典小说与“世界任何国家的小说一样,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之作”。
赛珍珠选择的是七十回本《水浒传》,她认为小说的主要矛盾是“老百姓和腐败的官府之间的斗争”。在赛珍珠眼里,梁山一百单八将类似于英国中世纪追随罗宾汉的绿林英豪,他们并非存心造反,只是受环境逼迫,万般无奈之下才揭竿而起的;他们是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公民,所反抗的是邪恶的势力和无道的社会。
她前后耗时五年,终于将《水浒传》翻译成了一千多页的英文。关于书名,她先后试用过《侠盗》、《义侠》等名,但都不甚满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才突来灵感,想到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于是出版这本上、下两卷的译著时即以“All Men Are Brothers”为名。这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上了美国“每月图书俱乐部”排行榜。
◆193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赛珍珠,为她的中国题材的《大地三部曲》、《异邦客》和《东风·西风》的贡献,称她“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史诗般的描述”,“为中国题材小说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赛珍珠一生写了百部作品,包括小说、传记、儿童文学、政论、广播剧和文艺评论。她早期曾著文批评美国教会人士在国外的某些做法;晚年的政论主要为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辩护,并抨击共产主义。在《北京来信》(1957)和《梁太太的三个女儿》(1969)中,她更明显地流露出对红色中国的不以为然。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视差,以及历史、政治的原因,赛珍珠的作品传入中国后,既受到某些好评,也遭到各方非议,尤其不被代表“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鲁迅所看好。
在赛珍珠的《大地》被译成中文不久的1933年,鲁迅就在致姚克的信中论及,虽有所认可,但主要表示不满,批评《大地》是“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至次年,鲁迅又对赛珍珠翻译《水浒》英文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事,提出非议。认为“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
在鲁迅以不无轻蔑的语气评价赛珍珠之后,1934年赛珍珠主编《亚洲》(Asia)杂志,请斯诺撰写《鲁迅—白话大师》,发表于该杂志的1935年1-2月号上。1936年9月号上,该刊又登载了斯诺翻译鲁迅的小说《药》和散文《风筝》,这大概是鲁迅生前最后发表的作品译文。在诺贝尔授奖仪式上讲演《中国小说》时,她引用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许多资料。
1972年,也即赛珍珠辞世前的一年,她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又一次提及:“许多优秀的中国作家写有关农民题材的作品,鲁迅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位”。
◆赛珍珠的作品中充满了她对中国的眷恋。她饱含感情地描写中国风光,还列出她喜欢吃的种种食物:郑州的黄河鲤鱼汤美味无比、西湖的蒸鱼、长沙熏鱼和熏牛肉、潮州杏花咸鱼、苏州的蒸螃蟹、北京的糖醋鱼、洞庭湖的干虾米。
有学者说:赛珍珠时常觉得自己既不属于美国文化,也不属于中国文化。虽然她同时代任何西方人都更接近中国社会,但她很清楚自己并不是中国人,她的黄头发和蓝眼睛使她无法溶入中国社会。可是回到美国,她也不熟悉那里的风俗习惯,听不懂人们的俚语俗话,她对食物的喜好更是和别的美国人大相径庭。
评论(7) 引用 浏览(4449)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珍曼 留言时间:2010-06-06 06:43:33
good to know about her from you...
很喜欢读你的关于人物的采访和叙说...
作者:新亭泪客 留言时间:2010-06-06 22:42:10
感谢你介绍了赛珍珠。对于这样一位钟情于中国,并把一生贡献给中国文化事业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本应该得到中国两国人民和政府的爱戴。而事实是中国政府秉持意识形态的偏见而亏待了她。她把一生的情感倾注给中国人民,而中国新政府却不能容忍她的政治异见和仗义执言。她被迫回到故国,而故国的社会却让她感到陌生和孤独。一个本应受两国人民共同尊崇和爱戴的文化使者却落得两国都难以容身的地步。这是他人生的悲哀,也是我们中国对他的亏欠。
可以告慰赛珍珠在天之灵的是现在中美两国的铁幕已经拆除,那些为中国和美国架桥传信的使者已经从尘封的历史中铭刻到能够翻阅的史册上。谢谢你为大众介绍了这位令人尊敬的文化使者,中国人民江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中国人民伟大而真挚的朋友。
作者:夏子 留言时间:2010-06-06 22:59:53
读过她写的散文《中国之美》。的确赛珍珠有着非常浓厚的东方情结,或者说中国情结。在《中国之美》一文中,她作为西方血统的传承者,以她的特殊角度用了大量笔墨写中国,对中国底层平民百姓美的发现。因为在旧中国发现美是需要耐心的……
謝謝詳细介绍。。
作者:km 留言时间:2010-06-06 23:24:48
她在中国呆了40年,而且是年少时候。就热爱和文化言,她更是一个中国人。
我最欣赏的是她的左派立场。
但不料中国政府的左狠狠打击了她。
作者:yinyue 留言时间:2010-06-07 01:07:56
我认为有两点你说的不准确:
1. 她生于西弗吉尼亚州,不是弗吉尼亚州。
2. 她70年代初没能访华主要是由于江青的阻拦,而原因和赛珍珠的对台湾的友情有关。在她眼里,国民党才是好人。你笼统地说中国政府反对她没有把这个历史介绍清楚。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6-07 07:31:12
感谢高老师图文并茂的精彩介绍。早就听说过赛珍珠的大名,但是没有加以更多的关注与留意。阅读你的文章之后,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方才知道这位女性在多方面的卓越成就与贡献。尤其她将中国文学介绍到西方的作为与作用,更是让我印象深刻,谢谢分享!
作者:晚秋心情 留言时间:2010-06-07 07:51:44
读了您的好文,不由得又想起了另一位深爱中国甚至胜过国人,在国共之争时保持中立和正义的的司徒雷登先生。
其结局,尢其是晚年,催人下泪。
爱中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