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之三
过了很长时间,雨珊听说,他是一个惯犯,因为再次作案,在猥亵另一个女孩子的时候,被人当场捉到,真可谓法网恢恢。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日子总要一天天的过。每天都有太多的事情发生,大事小事,国家的,国际的。人们是健忘的,很快,没有人再对雨珊摇头和指指点点了。
雨珊升了初中,交了新的朋友。她开始又会微笑了。只是自从那件事情之后,她不再跳舞了,她扔掉了舞鞋,试图扔掉那晚所有不堪回首的记忆。时间真的是治愈伤口的良药,淡淡的,不留痕迹地磨灭很多的东西。白天,她和一般的女孩子看上去没有太大区别,忙于功课,也开始关注流行歌曲和某个偶像歌手,只是,雨珊还是会在噩梦中惊叫着醒来,这些噩梦腐蚀着她的记忆,毫不留情地将她丢回那个痛楚的夜晚。
初二的时候,她有了一台钢琴。妈妈查阅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籍,得知音乐可以疗伤和愉悦心情,于是父母毫不犹豫地让雨珊拥有一台钢琴。虽然已经是九十年代了,但钢琴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依然是一件奢侈品,但是这就是父母,会倾囊给予子女所有,尤其是对雨珊这样敏感,身心受过伤害的女孩子。
13岁学琴,似乎晚了一些,但雨珊有舞蹈的基础,对于节奏有着超凡的领悟。她很快迷恋在钢琴带来的音乐世界中。雨珊聪慧又勤奋,她练巴赫,车尔尼,每一首别人眼中枯燥的练习曲,都能被她演绎地行云流水。老师不停地对雨珊的父母说,这个文弱的女孩子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她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充实。那件事情,似乎被她埋葬了,所有人都相信她走出来了,甚至她自己都这样坚信。
小说写到这里,提一句题外话。很多人在少女时期都有种种不愉快的回忆,比如被某个小流氓尾随,遇到变态的暴露狂,或者在公车上,地铁里遭遇咸猪手。这些事情在当今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大多数人也会很快淡忘或不以为然。
时代飞速变迁,试婚仿佛都成了上个世纪的话题,人们习惯于把爱情贴上物质的标签,思维惯性中白富美一定要牵手王老五,爷孙恋已经不再让人大跌眼镜,拉拉和同志都在公然叫板爱情,网络上充斥着标题党,情色小说让你辨不清爱与欲,这个世界快的让你透不过气,没有人再有心情和时间纠结过去。过去的,就过去了。但雨珊不一样,对于雨珊来说,这个烙印太深了。就像已经愈合的伤口,总是会在某些时刻有隐隐的痛楚,不强烈,但与你纠缠不休。
扯远了,我们回到小说。
雨珊的中学时代,伴随着美妙的钢琴声结束了。她是情感丰富的女孩子,她喜欢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曲子,她把《少女的祈祷》,《水边的阿狄丽娜》,《星空》演绎的出神入化。
高中毕业,雨珊在台上演奏一曲贝多芬最经典的《月光曲》,她灵动的指尖滑出绝美的曲线,她纯美而淡定。随着演奏的起伏跌宕,人们仿佛可以看到月光中精灵的舞蹈,这就是演奏家的魅力,她可以用音乐带你走入魔幻的遐想空间,只是,这一份妙曼身后,永远隐藏着欲说还休的伤感。雨珊的钢琴演奏震撼了台下所有的人。雨珊是用灵魂演奏的人,她常常觉得积郁在内心的某种情绪需要通过指尖宣泄,她的情绪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懂音乐的人会被雨珊的演奏折服,而懂雨珊的人……
妈妈坐在台下,百感交集。震撼世界的美都是有缺憾的,像维纳斯的断臂,但她的雨珊是完美的,没有缺憾的,她只是病过一次,已经痊愈,彻彻底底不留一丝的痕迹。她的雨珊是健康快乐的,她只祈求她的雨珊健康快乐。
高考结束,雨珊挤过独木桥,考取了理想的音乐学院。
雨珊的未来,更宽广,更美好。
有你们的存在,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今天的私信里也有收到一些网友和你类似的观点,感觉这一段像节奏的急刹车,和情节并无关联,但同时也有朋友说是小说发展的舒缓剂。《灯火阑珊》开篇,就有人说帷幕拉开即是悲伤成海,太过悲情了。这一段题外话,我原本是让大家静下来有思索和回味的空间。看来大多数的朋友还是更加牵挂雨珊的命运。我觉得无论怎么,我都深深感激大家对《灯火阑珊》倾注的热忱和关注。
我们读者不能只潜水. 要支持在文学城的原创. 大家上来发评论.
你的评论拔高了我小说的高度,感谢。
感谢对我写作的认可。
感谢追读
童年和少年时期受到的伤害往往不被重视. 至少在80, 90年代, 政治思想教育部替带了心理辅导. 父母确实也有些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