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倪文硕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三)

(2009-10-20 07:29:04) 下一个
倪文硕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三)(2008-07-28 09:36:46)

标签:海光 行员 抗战 月刊 倪文硕 香港

二、1937年8月13日上海沦陷前,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总行,随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陪都),上海设留守处,业务及总经理处迁并入香港分行。由于战争扩大,各大银行缩紧银根,国内存货款等业务萧条。文硕公作为总行业务主管之一,到港后职务工作范围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积极勾划参与该行国际市场的开发,其中争取经营外汇权的获得,欲开设多个国外兑换处。文硕公在其撰写“抗战中期之本行”中说“本行国外汇兑处成立于民国七年,为本行最初努力所发展之事业…”。“至抗战军兴时,巳具完固之基础。三十年七月美国宣布封存中国在美资金,在许可证中有受特许之银行…”。为了争取经营外汇许可证,硕公作为董事长私人秘书,全程参与策划该计划实施,经过多次与美方交涉,加上陈光甫先生声望,最终当时财政部同意,建议美政府修改封存法令,使上海银行成为有经营外汇许可证银行之一。使该行在战争隙缝中,拓展了一个新业务的处女地。(参见“海光月刊”第十一卷第三期,及“倪文硕为陈光甫电示办理各机关款项、提货案及陈光甫赴美辞职等事致赵汉生函”,内有文硕公与孔祥熙商谈情况)
2、谋划开拓东南亚华商集中地开设分理处。由于战争缘故,当时南洋华商中积款惊人,且兑换差价很大。硕公与同人向董事会建言,大力开拓这块市场。旋即硕公与时任广卅分行经理伍克家,一起策划东南亚之行。从1938年7月起,半年许考察了马来亚、新加坡、爪哇等多地。1939年1月呈报总经理,建议该行业务向南洋推行的办法,并恳请增设分行。后因当时财政部未批而止。(参见“海光月刊”第十一巷第二期,及“倪文硕为新加坡设立分行,办登记注册手续致朱如堂函”)
3、未雨绸缪,为防战争波及香港提前筹措应对措施。1938年7月,文硕公起草“关于战时业务情况及今后方针”一文。鉴于抗战初期,上海银行各地所处遭受重大损失教训,文中提出,沿海分行放款,均免除核息,大致结亏相抵就行;沿海分行可重点酌做国外汇兑、信用证出口押汇,内地则酌做日用品押款,营运质押由银行三产中国旅行社代劳,力求该行适应战时供求状况…。尔后,硕公在其“抗战后期之本行”一文中谈及,由于香港沦陷前,做得应对政策的及时,避免了太平洋战争突发后,该行不至于损失过惨。(参见“北京金融史料,银行篇”,及“倪文硕为日本占领香港后本行情况及善后办法事致赵汉生函”等)
4、香港沦陷,冷静应付,力保银行从业人员与产业损失最小。由于该行董事长陈光甫君,系身兼国民政府要职,且与美国关系较好,作为敌对国人员,为了避免战时日本对占领地此类人员财产征收,陈公辞了银行内所有职务,退居后台,由原行付总经理杨介眉代董事长。
港战时,杨公与硕公共陷港行,据文硕公撰写“抗战中期之本行”一文中描述,从1941年12月8日日寇空袭起,香港面临炮火之中,除了陈光甫在空袭灯火管制中冒险登机飞渝,其余行员悉数滞留,此时银行挤兑如潮,警报不断,硕公与杨公组织行员销毁文件,重要行产移至地下银库,招呼职工家属避居行内。
据说11日起,日冠登陆香港,炮弹曾击中行楼屋顶。25日港督投降,香港全面陷落。近半年中,该行面临挤兑、征用、抢劫、断水断粮等。杨代董事长与硕公一起夜卧长凳,整天与日本兵周旋,杨公因担惊受怕,积劳成疾,因胃病严重,竞在乘船迁沪后病逝。硕公后亦在局势平稳时,乔装打扮,历经千辛万苦,辗转回到重庆,与家人团聚。因硕公与留港同人努力,香港分行在战争期间,损失是较小的。(参见“海光月刊”第十一卷第一、二、三、四期)

[IMG]http://i36.tinypic.com/2ijnupf.jpg[/IMG]

[IMG]http://i34.tinypic.com/1z1cy9u.jpg[/IMG]

2009-10-12 17:22
硕公1938年7月31日(42岁生日) 硕公摄在香港山顶牛奶房前
摄于香港坚尼地台10号住宅前

[IMG]http://i35.tinypic.com/30c2b7s.jpg[/IMG]

2009-10-12 17:22
硕公1938年11月13日摄于去银行上班途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