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倪文硕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一)

(2009-10-16 07:20:22) 下一个
倪文硕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一)
标签:上海银行 南三行 襄理 银行业 陈光甫 杂谈

祖父倪文硕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的关系,可说是很有缘的。硕公二度进该行,服务了一生。该行提供给硕公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也绐了硕公一定社会地位和财富。但硕公为上海银行作了些什么贡献?干了些什么?为什么老板会器重?这些问题常徘徊在我的脑海中。我也曾向与硕公生活多年的亲戚询问,他们只知硕公一生繁忙,交接众多社会知名人士,收入颇丰外,其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不要提供些硕公在上海银行内活动轶事了。

为此,我多次去上海档案馆查阅了当年有关文献;拜读了上海、北京等地金融所汇编的上海银行的史料;也翻览了上海各大图书馆涉及的刊物;特别是我父亲多年日记中有关硕公工作的零碎记载…,早年硕公职场轨迹逐渐浮出水面,硕公曾参与该行重大事宜逐渐清晰起来,也现出了硕公在民国金融史有一席之地的模糊身影。

说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现在人们可能都很陌生。但在旧社会上海滩,该行是很有名的。当时银行界有“北四行、南三行”之说,其中南三行中,就有上海银行的名字。民国银行业泰斗陈光甫(1915年)在上海宁波路创立了该行,到解放前夕,该行业绩在我国民营银行中名列前茅。

该行人材辈出,曾创立很多第一:第一个提出一元钱储蓄,开创了“平民银行”的先河;它也是最早设立信用调查部,发行不定期“情报”活页,以作为放货款的依据,并为银行董事会作决策分析的参考;

它最早引进留洋回国的高材生,安插在银行关键岗位,定期选派行员去英美等国进修,培养了一批“经理型”我国第二代银行家,一扫当时银行盛行人材“钱庄化”弊端;由此第一个在国外设立兑换代理处,吸引了大量外汇流入;

上海银行首先提出企业文化的架构,建立培训员工专业知识的“海光”图书馆(曾例为上海八大图书馆之一),出版了定期“海光”刊物,聘请当时著名教授(宋春舫、林同济)担任馆长和主编,致使该行成为解放后资料最全最齐的银行;该行另类的创办了中国旅行社(现中国旅行社前身),出版了“旅行杂志”,发行我国最早“旅行支票”,曾享誉国内外;

最值得一提,是1951年该行由最后一任总经理资耀华撮合,第一个进行“公私合营”,为以后我国银行业全面“合营”树立了榜样。这个曾蜚声在外的银行,随着该行创始人陈光甫的离去,逐渐淡出了世人的视野。1965年在台湾重组的上海银行远不如当年的辉煌。

祖父文硕公在此行服务了近三十年,把毕生的才智精力贡献给了该行。现在考来,硕公在该行的事业发展,按时期分,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起步阶段(1934以前)。硕公早年随其父久香公去北京,在京劝业银行谋事,后在其兄文铭公(当时在北洋政府财政部主事)保荐,初入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具体工作地点是上海还是汉口不详,可能文凭或资历问题,事业受阻,旋随陈淮钟进京沪铁路税局(署)任总务处长,后随陈公入官办四省农民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的前身),做至总会计,其中硕公努力学习,考升了注册会计师(1928年会字90号)。



硕公(抡选)的会计师证书

第二,发迹阶段(1935---1943年)。这阶段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业务大发展阶段,主要该行大力开拓农村农民金融业务,需要熟悉这方面的人才。经该行付总引荐,硕公重返上海银行,委身于该行业务处襄理,并兼董事长陈光甫私人中文秘书,开始进入该行中级管理层。抗日战争爆发后,该行由沪迁往香港,硕公任港行业务主管。太平洋战争波及香港后,硕公与当时银行代董事长杨介眉陷于港战,九死一生,因硕公竭力保全在港行业有功,在硕公返回重庆(陪都)总行不久,由陈光甫提名,送硕公二十股股份,尔后根据行规,又用董事长特别费,追加硕公二百多公股,至此,硕公正式成为董事及办事(执行)董事,参与董事会决策层工作。

第三,鼎盛阶段(1944---1951年)。这一阶段硕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接任银行总行总管理处襄理一职,协助当时二任总经理(伍克家、资耀华),主管总行的行政,工作涉及下属一百多个下属分行、代理处,并积极参与银行行史编写和行内重要文件的起草事宜。作为董事长私人秘书,除了日常行政工作外,兼管陈光甫公私各类事务,有时代董事长参见政界和社交界重要人物,由于硕公在行内特殊身份,不免遭原上司及同事嫉言,但经董事长陈光甫力挺,硕公这时事业如日中天,蒸蒸向上。

1951年前,在送走陈光甫君去泰国曼谷参加国际会议后,硕公代表陈公参与银行6人小组,随资耀华去北京与我国第一任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谈判,涉及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全国银行业之先,率先进行“公私合营”内容。据说,在此时国外的陈光甫,除了与资耀华(当时总经理)进行正式信息沟通外,还与硕公保持私人电信。

在1952年底,陈光甫得知即将全国银行业“公私合营”,而上海银行将不再往日“辉煌”,并招资耀华去香港汇报不允,又屡电要硕公赴港商议行事无应,却不知国内已经“三反、五反”运动洗礼,今非昔比,已人隔二方,行事不便了!

在辗转得知陈光甫意欲在港重筹上海银行消息后,硕公在1953年初,正式以身体患病为由,递辞呈,经挽留不成,最后以退体名义,返南京养老,时年56岁,即结束了他毕生奋斗、操劳的银行生涯。



上海宁波路50号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大楼



?


上海江西路368号620室曾是硕公1945年后住的地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