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人生教练

微信公众号:北美姐妹话家教
正文

望子成龙, 切勿斩断了蛟龙腾飞的翅膀

(2016-04-18 06:46:48) 下一个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北美姐妹话家教“ 空中广播

【妹妹的分享】玩积木留下的童年阴影

       小时候,宿舍大院里的孩子们流行玩的是打猫尾、翻烟牌,我们家却有一套令人羡慕的爸爸从北京带回来的”高大尚“的智趣游戏----积木。初玩积木,我是爱不释手,被那些斑斓的色彩、多变的造型吸引着,我喜欢给它们按颜色分分类:红、黄、兰、绿;也喜欢给它们按形状站站队:长方形、方形、三角形;今天试着搭个小房子;明天试着摆弄个小拱桥。而每当我沉浸在自己构造的童话世界里时,妈妈的话就响在了耳边:“你这个孩子,真不爱动脑子,有图不照图摆,瞎玩什么?”。再大一点,妈妈的唠叨更多了:“都多大了,还在玩这种过家家的游戏,你姐姐3岁就可以照图一气呵成了,bala bala bala”, 一气之下,我把摆好的积木推倒,从此再没有碰过,但我的生活却陷入了摆积木的“紧箍咒”。

       稍长大一点,每每遇上问题,父母就不自然地与”积木事件“结合起来,话外音即是:从摆积木他们就看出来了,我们家有个聪明的优等生,还有一个不动脑子的”熊孩子“。”积木“在我心里仿佛就是一块试金石,所以诺干年后,当我自己做了妈妈,迫不及待地给宝宝买了一套积木,潜意识里我一直想验证一下:女儿是不是像我一样是个”笨小孩“。幸运的是,那套积木除了封面上有一张搭好的成品图外,再没有其它图样。我也就没有机会将老妈的教育模式活学活用,女儿也算逃过一劫。

        直到今天,父母还在为他们的“教子有方”沾沾自喜,而每当我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常常会发现父辈的家教中,那些习以为常的“比较”、武断地“干预”、主观地“臆断”对我的伤害和影响。那些在爱的名义下,释放的“关怀”,有的扼杀了童年的奇思妙想,有的悄无声息地削弱着自信;更有甚者在成长的道路上投下长长的阴影。我理解父母们当年家教意识有着时代的烙印,是单一的、有局限性的、存在不少误区的。今天的我会认为:照着图摆是用脑(分析力),不照着图摆同样用脑(想象力)。了解左右大脑的不同特性和训练方法,就不会轻易臆断孩子不会动脑筋。观察孩子当下的用脑形式和天生的用脑习惯,给予相应的训练加强,才是现代的家教所推崇的。


 

【姐姐的分享】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周末到小学的 Carnival 做义工,负责“电动转盘绘图”,有机会观察到在一个小的儿童挑战项目中,家长的不同反应:有的是站在旁边鼓励,放任孩子去大胆尝试;有的是和孩子一样兴奋的,享受着彼此好奇碰撞出的火花;也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急躁不安,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孩子成了操作工,失掉了独自探索的乐趣。短短的几分钟绘图,看到了不同家长的家教模式缩影。

         保护孩子虽是每个家长的天性,但往往却是一个“怕”字当头,走路时怕摔跤、学习时怕出错,成长时怕走弯路。怕落后、怕失败、怕丢面子、怕“枪打出头鸟”, 使得家长过度地保护,控制孩子们做什么,限制想什么,让孩子失去了跌倒中学习的平衡、出错中掌握的方法;走弯路时体验的错败,甚至沿路的风景。一代又一代抹杀个性、用上一代未愈合的心理创伤再去造成下一代心理的伤痕,望子成龙,却无知(敢不敢用这个词)无情地割断了蛟龙腾飞的翅膀 - 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

 

        在“求生存”的时代主题下,所有的限制、捆绑有着它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但是,21世纪主题变了, 迪士尼近年十年的儿童影片,片片是鼓励孩子做真我、追梦、奋发的呼唤。越来越多的家长听到了树的诉说、呻吟、甚至叛逆的呐喊,回归“园丁”的本性:给足孩子们时间去大胆尝试,接受失败的的考验。失败不是失去,有时或许是扎手的收获。捷径诚然有效,但也会乏味。人有各自成长的螺旋式上升的曲线,人生本就没有相同的起跑线。养育做最佳自己的孩子,培养团队中的协同领导优势。他们从“爱”字出发,爱孩子的全部,爱那些没有用途的天赋,爱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爱成功带来的喜悦,也爱失败带来的成长。

【家教技巧简介】 多示范少说教      

       在家教技能训练中,经常提醒家长的是”Show not tell" - 做给孩子看比说教更有效。如果认为孩子不会或是哪里做得不够好,可以说“我可以示范给你看看吗?”;对事情处理,小到如争夺玩具,大到欺负人, 可以用角色表演:家长扮演孩子,孩子扮演朋友,家长示范如何解决问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