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主观的听法”
采用这种听法时,人听到的内容是自我生活经历在脑中引起的联想,回答完全反映的是自我经历,没有与言者的本意产生关联,常常使言者感到话不投机,得不到理解,结果是中断谈话,甚至引起争议。
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尤其是高中生抱怨“我爸妈从来听不见我说什么”,甚至把“从来听不见我说什么”升级为“我爸妈从来不关心我”;留学生中常有“不是因为要钱,跟他们没什么可说的”。这些现象常常是“主观的听法”的结果。
举例说明1:
{背景:孩子刚到美国,不习惯学校食堂的饭,想和妈妈在网上诉苦。}
孩子:“妈,学校的饭我真咽不下去。”
妈妈:“我去法国旅游的时候,凡是没吃过的,好不好吃我都尝尝。”
孩子:“就你厉害,行啦吧。”
【解析】妈妈的回答的是自己很得意的国外经历,没有听到孩子的苦衷;引起孩子反感,交流中断。
举例说明 2:
{背景:班上分小组做项目,孩子所在的小组各显身手,得了A加,小组成员都认为孩子是数学天才,孩子 很高兴。}
孩子:“妈,你知道我们小组是怎么赢的吗?讲演全让老美做,难题全让老中解。”
妈妈:“这不明明是种族歧视吗!把出头露脸的事分给老美。”
孩子:“你根本不了解情况,别乱发言。”
妈妈:“我不了解情况?你多傻我还不知道!”
【解析】妈妈的回答的是自己的假定,没听到孩子的自豪。
第二层“客观的听法”
采用这种听法时,完全集中在言者上,不带有任何主观的反映。言者感到被听者全身心的关注,很多时候,这便是言者想要得到的全部,并不是想要被指教或建议。
而当言者真的是在寻求理解的安慰的话,这个层次的听法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
我们有时会碰到那些自豪的家长:“我儿子什么都和我说”;会听到孩子说:“我想先跟我妈商量商量”,这些现象通常是运用客观听法的结果。
举例说明1:
{背景:孩子刚到美国,不习惯学校食堂的饭,想和妈妈在网上诉苦。}
孩子:“妈,学校的饭我真咽不下去。”
妈妈:“是不是因为西餐不习惯?你准备怎么办?”
孩子:“学校有微波炉,我想把剩的晚饭带去热热。”
妈妈:“不错!你自己能解决,我也就放心了”
【解析】妈妈的回答是进一步确认自己听明白了,并采用启发式提问,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对自己处理方式感到有自信。
举例说明 2:
{背景:班上分小组做项目,孩子所在的小组各显身手,得了A加,小组成员都认为孩子是数学天才,孩子 很高兴。}
孩子:“妈,你知道我们小组是怎么赢得吗?讲演全让老美做,难题全让老中解。”
妈妈:“听上去你们做了成员分工,而且结果很好。你对这种分工是怎么想的?”
孩子:“我太喜欢了。谁哪方面有能力,就自我推荐,而后全体表决。没人在乎谁是头谁是兵,目标就是小组赢。小组的成绩,就是每个人的成绩。”
妈妈:“看来你很快适应了新的做法,妈太为你高兴了!”
【解析】妈妈的回答是进一步确认自己听明白了,对自己不确定的部分,采用开放式提问,以避免主观偏见或假定;孩子愿意继续和妈妈分享。
待续 。。。
问题/反馈请寄:info@XYMLC.com
进一步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