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正文

弦外之音---由阿炳的二泉想开去 (旧文)

(2009-10-06 05:01:08) 下一个
这些天外子酷爱夜游,看电视打游戏, 不到凌晨不歇手,连带着我的作息时间也一同后移,于是乎天天梦想朝十晚五,当然是不可得。
 
昨天晚上,应该说是今天凌晨,央视在播中国民乐团的中秋音乐会,春江花月夜和二泉映月自然是不让之曲目。听完后,外子突然冒出一句:“阿炳一介盲艺人,何以成此旷古奇作?”半困之人手捏桃酥答曰:“忧患也,虚其腹实其心,身陷困顿反促心思灵敏。”说罢,含着最后一口桃酥,睡眼朦胧地飞了外子一眼:“饱也,高枕而眠去者”。
 
范老头有一句名言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老头比较严肃,江湖之远,庙堂之高,都提倡同志们忧,还得换位忧。有一个叫无名氏的家伙就比较现代,说你们这些纭纭众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还不如“为乐当及时,何能带来兹”。估计这位无名大爷也知道自己这话过于放浪形骸、不负责任,为后代计,就没敢青史留名。
 
扯远了,发此想者是由中国民乐团的二泉映月而起。 演奏者技法当是顶尖,处理上不可谓不精雕细刻,演奏一气呵成,尤其是最后那一声二胡的呜咽,手腕的控制炉火纯青,相当的惊艳!可整体就给人一种不足之感。早上起来,再细听了一遍阿炳的二泉,感觉更加清晰。 阿炳的二泉,情感上要立体得多。有悲怆无奈、有旖旎风光,技法已化于情感跌宕起伏之中,无迹可寻。他的二泉不是阳春白雪,也从不追求阳春白雪,是社会最低层人的情感写实,有着令人心疼的一丝认命,却没有后人拟想的愤世决绝。 相应的,就少了极端。查了一下史料,现在留下来的阿炳的二泉是在他去世前半年录的, 当时,他已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练习了三天,留下了这段让后人无法追其项背的二泉。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的二泉里有着一丝后人模仿不来的认命和淡然。人之将去,一生困苦得失已是过眼烟云,所表达出来的最纯最澈。却不知后来的演奏者在揣摩时,有没有真正把自己完全放到阿炳的内心世界里去过,为什么演奏情绪里单一到只有激愤和凄惋?
 
还没说到忧患这事儿。发此想,由二泉起,也因了自己这些年的一些体会,主要是对自己状态的不满意,多了许多对安逸的向往和满足,少了很多的积累和思考。范老头的这句名言基本是俺这三年荒废生活的真实写照,以前是为自己和家人忧,层次不高,但也能够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努力,做了许多的事情。这又得说到马斯洛同学的五段论了,底层次需求基本满足后,如果没有从存在意识而发的努力,原来可以让自己满足的那些作为已经转化成技能,不足于支撑自己价值实现的认可,便开始不安了起来。所以转过头来, 还是得佩服老范!金钱之忧、功利之忧都有一个饱和点,一旦满足,便觉万事皆空,没有了乐趣。什么样的忧可以支撑生命常新?盖茨小朋友选择了一条路,就是散金助人。这个满足是无限的,每一次的实现能都带来极大的满足, 没有终极失落一说。 老范是帝王论的支持者,所以忧君、忧民。 没了三皇五帝,忧的就该是家国天下了。我们这二十年以来所受的教育是实现自我的提高和飞跃,学习从手段和途径变成了目标,一说到提高素质就是去参加学习班、证书班,硕士、博士的不停去学,藉此去追求改变自己的现状,可靠功利为衡量标准的现状是支撑不了人这种动物喜新厌旧的天性的,于是乎汲汲以求,到一定阶段就不知道求的是什么,于是乎辗转不得,忧郁症、狂躁症纷至沓来,呻吟遍四野,老幼无幸免。
 
圣经里有一句话叫“施比受更有福”。西人中人,不少人是抵触这个说法的。西人从小受的是个人主义的洗脑,虽然这是他们祖宗说的,但早被置之高阁,暂不必说。中人则是被矫枉过正了,认为是愚弄大众的空谈,吝于付出,也不敢于付出,脑子里始终有一个得失的算盘在咔咔作响。只有试过不计回报的给予,才能体会到内心的平安和纯净是多少的成功换不来的。拿小小的种花养草来说,就是施和受的过程。种它养它,需要把自己放进花的世界和环境,拟想它破土而出的困难,烈日狂雨的折磨,虫害草扰的不安,忧到它处,才能为它设想,帮助它尽量排除周边的困难,出芽生长。这是养它的乐趣。 欣赏它时,也忘我,把自己放到它的枝叶藤蔓里,看着它细微处的精致,看着它与太阳和云彩进行的色之舞,不去干扰它的自然与宁静,不用自己的审美喜好去评判它、‘纠正’它。这也是付出,想它所想,急它所急,给它所求,然后默默地在一边看着它生长繁衍,成为自然的一分子。
 
人在安逸的时候,是很少有忧患意识的。这种忧患不是常人所持的“自我危机感”,而是对其他人设身处地的考虑和帮助。没有怜悯众生、回报社会的情怀,只会在小我的道路上走进死胡同。譬如阿炳与后人的二泉,后来者过于追求技法,没有下功夫去体会阿炳的生平际遇和内心变化,结果做出来的就是一个空壳。后来者也忧了, 忧的是自己的技法和成就,却不是音乐本身,不是音乐想传递的东西,所以始终有着‘欠’的遗憾,却找不到问题的所在,终生为匠。
 
刚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是我们中学课本里的,我们的祖辈父辈都天天读过,懂者,持者,有多少呢?

(写于2008年10月12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