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揭密毛泽东的惊世之举

(2009-09-24 06:23:03) 下一个

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可谓众所周知,许多人对其中的些许细节都耳熟能详。它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变了当时中国和美国的外交格局,甚至国际关系格局,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尼克松下台以后于1976的访华内幕就鲜为人知了。当时,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于1974年辞职,继任总统福特上任后对尼克松予以特赦,但对华政策犹豫彷徨,在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上进程缓慢。1976年2月,继福特总统访华刚过去不到两个月,毛泽东作惊人之举,毅然邀请老朋友尼克松访华,轰动美国,举世皆惊。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今天的《旧闻坊》就聊聊毛泽东在处理中美关系上的一些不寻常的举动。

周散木:我的一个朋友是大学教授,专门研究毛泽东的。他对我说,毛泽东这个人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称他雄才大略一点也不夸张。比如说在长征路上他的军事杰作四渡赤水;淮海战役的60万对80万。在中美关系上,他更是出手不凡。


1969年3月的珍宝岛事件以后,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这时毛泽东想到改变中美关系,利用美苏之间的茅盾使我们获得主动。于是,他亲自导演了外交史上最精采的一幕:在1970年的国庆节,把美国记者埃徳加.斯諾夫妇请上天安门。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实话实说丰泽园》一书为此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在当时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与美帝国主义相互敌视、谩骂了二十几年后,这个举动的確非同寻常,也只有毛主席能这么干,换任何一个人都是无法想象的。。


张林:斯诺是应邀上天安门参加新中国盛典的第一个美国人,毛泽东此举的目的给美国的一个信号,意思是欢迎尼克松来中国访问。


1993年第3期的《黄金时代》有这样一个细节:当斯诺知道他是第一个被邀上天安门的美国人时,他很兴奋,他说:“我真是第一个被被邀上天安门的美国人吗?”


周恩来以政治家的语气说:“是的。在中美关系相互隔绝的情况下你三次访问中国,今天还上天安门参加我们的国庆活动这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情。”


这时,毛泽东把斯诺叫了过去,让他站在天安门的正中央,摄影记者摄了这个鏡头,第二天,经周恩来总理精心安排的这张照片发表在中国名大报纸上。


毛泽东说:“中美会谈15年谈了136次。我不感兴趣了,尼克松也不感兴趣了。要当面谈。”


“主席愿见他吗?”斯诺问。


“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我愿意跟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


“他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悄悄地不要公开,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我看我不会吵架,批评是要批评他的,我们也要作自我批评......”


实际上,这里,毛泽东要以他的方式,向美国传递这样的信息——中美关系要解凍了。


李国庆:读这段历史,谁都会为毛泽东这种东方式的雄才大略所惊叹,同时又为之惋惜: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当时,大洋那边的美国人对毛泽东这种东方式的、隐晦而精于谋略的信息居然没搞懂。毛泽东把斯诺叫上天安门是什么意思呢?他们不懂。


后来,基辛格在回忆录里写道:“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这位高深莫测的主席是想传达点什么。”“这一事情过后我才终于明白毛是想以此作为象征,表示现在他亲自掌握对美关系。”


主持人:如果说毛泽东把请斯诺上天安门这一举动很隐晦的话,那么在后来的邀请美国兵兵球队访华的举动就应该是直接明了的。说起来那也是一次戏剧性的外交事件。


张林:这段历史很多读者巳耳熟能详了。在日本的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期间,有一天,美国选手科恩去场馆练球,错上了中国队的车。当时车上的庄则栋站起来说: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今天你来到我们车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我代表同行的中国运动员欢迎你。庄则栋还向科恩赠送了杭州织锦。


事后,随行的中国记者把这条花絮写到了内参上。毛泽东知道了这一事情后,非常高兴,在1971年4月6日这天,他作出了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后来有史学家把这一天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天”。


周散木:我在《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始末》书里看到,毛主席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过程非常具有戏剧性,大意是这样:4月6日晚上11点过,毛泽东开始吃晚饭,由于提前吃了安眠葯,吃完饭时,他就趴在桌上睡了。突然他有些含糊地说:“邀请美国队访华。”他的护士长吴旭正好就在身边,听了一下就楞住了。因为下午她刚把《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退回去,毛主席亲自在上面划了圏。再说还有10来分钟世就结束了,人家都要回国了。还有,主席平时有过交待,他吃过安眼葯以后的话不算数。那么,今天的话算不算呢?


这时,主席醒了,对吴旭说:我叫你办的事办了吗?


吴旭为了证实主席刚才的话,她说,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毛主席又将邀请美国队访华一字一句说了一遍。


吴旭还不放心,她提示主席,你下午定了的不请美国队,再说你都吃了安眼葯了,你的话算数吗?


这时,毛主席大手一挥:“算,赶快办,要来不及了。”


张林:今年3月29日,上海“新闻晨报”就这一事件作过一回顾报道:根据中央决定,中国乒乓球协会邀请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乒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北京,成为第一个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的美国代表团。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客人时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几小时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宣布放松美国对中国的禁运,对愿来华者加快签证,以及放宽货币管制等改善和松动两国关系的措施。


主持人:历史经常是微妙的,有时偶然的事件,又引出必然的重要结果。非常有意思,如果美国乒乓球队员科恩不上错中国的车,会有“乒乓外交”吗?看来,在五彩缤纷的国际舞台上,只有巨人的智慧才能捕捉到这看似平常而实际上是十分精采的瞬间。


李国庆:“乒乓外交”实际上只是一个前奏,在与美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惊世之举还在后来第二次邀请尼克松访华上。那是真正的神来之笔。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可谓众所周知,但1976年尼克松访华就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内幕了。


当时的背景是: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于1974年辞职,继任总统福特上任后对尼克松予以特赦,但对华政策犹豫彷徨,在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上进程缓慢。1976年2月,继福特总统访华刚过去不到两个月,毛泽东作惊人之举,毅然邀请老朋友尼克松访华,轰动美国,举世皆惊。


周散木:你说的尼克松第二次访华,前些天的《文史精华》杂志刚刚披露过,我看了。尼克松辞职后,带着落寞和疲惫回到加利福尼亚。才不过几天,就意外收到了周恩来的电报,电报表达了周总理对尼克松的始终如一的良好祝愿,同时,总理还希望尼克松再次访华。两个月后,当尼克松因患静脉炎住院时,毛泽东亲自打来了电话。毛泽东通过翻译告诉尼克松,他认为尼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还说中国在任何时候都欢迎尼克松来访。这让心绪不佳的尼克松感到无比温暖。


尼克松马上给基辛格打了电话,说只要福特不反对,他就准备于9月份动身前往中国。然而,基辛格认为,如果辞职不满一年的前总统,在现任总统福特本人访华之前就再度访华的话,会让新政府很难堪。尼克松觉得基辛格的话很有道理。当即同意再等一段时间。不过他向基辛格暗示:这种等待不会太久。基辛格深深理解尼克松的心情,他从中斡旋,很快取得中国方面同意。


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了一则《公告》,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1976年2月21日,即在第一次访问四周年之后,再次访问中国。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这一消息不但轰动了美国,而且引起世界瞩目。普遍议论的是:美国总统福特于1975年12月1日至5日访问了中国,刚刚两个月,为什么中国政府又邀请这位“不光彩的前总统”访华?1976年又是美国大选年,2月24日福特在新罕布什尔州共和党预选中争取候选人资格,为什么中国政府安排尼克松于2月21日到达北京?对此,人们有种种猜测。


李国庆: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尼克松在任时,出门旅行可以使用军用飞机,还配有通信设备和医护人员。他也指望福特给他同样的安排。但是,福特认为他己下课了,只是一个平民,要坐“空军一号”就得自费。尼克松很郁闷。这时,中国方面知道了,决定派中国的专机迎接尼克松。这架中国刚买的波音707型新飞机,与尼克松就任总统时乘坐的波音707型“空军一号”是同一个机型。这使尼克松感到非常高兴。


1976年2月20日,尼克松在帕特、布伦南,两名通信联络专家、15名特工人员以及他的海军看护兵罗伯特·邓恩的陪同下,离开圣克利门蒂乘车前往50英里外的拉克斯。此时,一架崭新的、中国民航波音707型专机正停在拉克斯机场。乘着这架专机来的是中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朱传贤。


尼克松到北京后,中国仍然按总统规格接待他,而且细节与他第一次来北京时完全一样。他这次还受到毛泽东长达1小时40分钟的接见。


主持人:毛泽东这一惊世之举的效果在他逝世后两个月就显现出来。(1976年11月)美国举行大选。人们普遍认为,在职总统福特享有种种有利条件,定能赢得大选,结果却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卡特,这与毛泽东破格邀请美国“不光彩的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有关。卡特政府改变了福特政府的对华政策,“认为中美两国建立合作关系会大大加强远东局势的稳定,并有利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同苏联竞争,从美国战略地位考虑,美中关系正常化是十分可取的。”经过双方努力,1978年12月16日晚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这为尼克松访华以及同毛泽东的会晤画上圆满的句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