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常文『自我及其思想的出发点』的几点补充

(2009-10-21 19:28:19) 下一个
最近同学们在热火朝天地讨论中国的教育问题,但说实话教育并不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问题。照偶看来,中国在今后几年的最重要问题是研究讨论明白“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国家主义”的优缺点及其具体实践的可行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弄清楚了,中国的大多数社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这就是咱毛泽东思想里的“纲举目张”的意思。用民间的智慧来表达,就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功”。

个人很感谢常德浩同学肯抽时间与大家交流“思想、自由、自我的充实”等等的思考,对他的文章偶一般赞好的时候多,这是因为偶自认为思想上与他大体一致。而且,偶最早开始思考“自我”及“自由”等等概念的时候,曾受到过常文章的大量启发。但是,所谓教学相长,就象常同学说的“有互动才有活力”。偶方才醒悟到积极砸砖参与讨论才是最有益的态度:)

常同学就思维方式要以自我为中心的好处总结了以下三点:

1。思想因为有清晰明确的思路而得以进展。
反之,因为将自我抛开而去站在一个非自我的立场来思想,则因为头绪太多、矛盾分呈而无法把纷繁的思路理清楚,惘论进一步思索了;

2。思想本身应该是个人的事情。
这样说的理由在于:我对于我自己的思想应该比任何其他人都要有明晰的洞察,因为只有我可以直接通达我的思想内容,而不是别人。我对于我的意识里被给予的现象及其意义结构有唯一的权威。这个道理适用于每一个思考的个人;

3。我的思想仅仅代表我自己,不代表任何第二者。
这是思想自由和真正自由的开端——有利于取得对个人的尊重、对思想的尊重、对他人思想成果的尊重。

偶想接下去作一些补充,有没有道理还请大家评说:

4. 认识自我是认识世界的开端。
如果一个人只会按照别人教导的方式或书本上的内容来看待世界,而不先去了解自己,他或她比较容易在生活中迷失和受伤。这个偶以后可以举自己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没有自我的“空心人”在生活道路上的困惑和求索。

偶先说一个别人的故事,偶在国内有个亲戚的女儿,是位很乖很可爱的80后,大学毕业已工作了几年。但她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遇到问题,有些不快乐。偶在国内时,这位亲戚希望偶能与这个女孩多作交流,也就是当她的mentor的意思。偶很喜欢这位晚辈,也乐于做她的朋友。
但偶发现,每次与她交谈,偶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从她的每一句话里,我可以tell那是她的母亲在说话,或者是她的老师,有时是她身边其他的长辈或同事的口气,有时是从教科书上背下来的,有些是她从电视里流行的语言里模仿来的,让我感到很遥远。只有很少的时候是她自己在说话,而每当这个时候我会觉得离她很近。我以为她虽然是20+的成年人,却只有10+或更小的孩子的心智(心理年龄)。象她这般在自己和身边的世界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健康的Boundary(边界),做人做事都“拎不清”当然就不容易有幸福感了。
我有一次直接告诉她我的看法,说:你没有自我,我真希望你能够读一些有深度的书,作些思考。她很乖,去买了几本于丹写的论语开始读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来与我交流,就是大段背诵于丹版的论语的话了。还是没有看到有她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因为思考也是一种习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
偶以为这个孩子很典型,代表一大批中文环境里的年轻人。所以才更显出韩寒这样的人的难能可贵。

5. 只有从自我出发,才能对人的本性(人的本能,人的生物性)有正确的认识。
从而才能够由己及人,懂得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再进一步懂得人的社会行为和规律。
人性是一个大题目,不是三言两语可论述清楚的。但我猜测,常帅写这个自我的觉醒和自由的获得系列时,或多或少会触及一点关于人的本性的讨论。我试试能不能用不多的话概括一下偶的基本认识。

偶所谓的人的本能即指人的生物性,这个生物性应该是没有善恶的概念的,一切以个体的生存(surviving)和欲望的满足(pleasure driven)为行为的出发点。这个在道家称之为回归自然,在佛家似乎叫做本性清净,在基督教中是亚当和夏娃吃下智慧果以前的状态。有一本为很多同学所推崇的书《自私的基因》,大致也是从基因的延续的角度论述利己和利他的问题。偶最近读了一下,并不认为其对偶关于人性的思考提供任何新的内容,并且此书中还有偶不以为然的地方。
对人的行为作出善恶的评估,是站在旁人的角度,所以善恶是一个社会性的变量。

当人的密度大到一定程度,人与人之间的coupling(相互作用)就不可忽略了,这时也必然产生出对资源的竞争。个体的出于自然的利己行为,有可能损害到其他个体的利益和兴趣(conflict interest),在别人眼里这个可恶的概念就产生了。
所以萨特同学说得很斩钉截铁:“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常被有些同学用来攻击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以自我为中心、人欲横流、自私冷漠,正在走向堕落消亡之类的。其实他这句话是针对整个人类而言的,与主义和国家都无关。除非你认为咱们中国人不是人,不然这句话同样适合中国。而且这句话也不是要引导出这样的结论:认为人类是本性丑陋、注定没救的,现实世界只能充满了罪恶等等的。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我们有“理性”这个非凡的功能,所以思想和积极的思考才是唯一自我拯救的途径哪。

6. 只有自己才是最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的人。(待续)
这个再写下去就有点长了,等偶歇一歇再续下去:)

============================================================================
自我及其思想的出发点
来源:常德浩

阅读中国人论思想的书籍,再阅读西方人论思想的书籍,给我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有很大区别。或者说,主要区别在于思维的出发点不同。因为是总体感觉,就不一一列出书目了。这种感觉如要通过写正式的文章来说明,就需要花时间去列举证明了。这就是论坛写帖子的好处。

西方人,尤其近代以来,开始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并运用这个原则,来思考一切与人生、意义、社会、政治和法律等等的问题。也就是说,去衡量和思考一件事情、一个道理、一种理论,所采取的标准——思考出发点——就是思考者自我本身。我认为,这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最合理的思考方式。这里所说的“证明”当然不是说我常德浩这样认为就成了证明,而是指真正经过无数的理论和实践的证明。概括来说,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这里的“人”指的是个人而不是人群。而中国人自古以来采取相反的出发点——一切从社会、社稷或者群体出发,来思考问题。这个传统绵延至今,后继有人。比较有代表性的表现,就是一讨论某个问题,就有无数的人站出来说: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只有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没有什么最后的真理。你说你的,我说我得,最后不了了之。

在我看来,要让思想取得进步、取得深入,则不能不弄清楚这个道理:就是找对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为什么比思考更重要?

我大致列出几点,看看有没有人一起探讨。从思维方式以自我为中心来看,有如下好处:

1。思想因为有清晰明确的思路而得以进展。反之,因为将自我抛开而去站在一个非自我的立场来思想,则因为头绪太多、矛盾分呈而无法把纷繁的思路理清楚,惘论进一步思索了;

2。思想本身应该是个人的事情。这样说的理由在于:我对于我自己的思想应该比任何其他人都要有明晰的洞察,因为只有我可以直接通达我的思想内容,而不是别人。我对于我的意识里被给予的现象及其意义结构有唯一的权威。这个道理适用于每一个思考的个人;

3。我的思想仅仅代表我自己,不代表任何第二者。这是思想自由和真正自由的开端——有利于取得对个人的尊重、对思想的尊重、对他人思想成果的尊重;

先列这些,请大家补充或者反驳为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