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风

岁月如流,往事随风。
正文

学文还是学理?

(2013-12-02 23:31:09) 下一个
这是一家之言。

文理不指专业,只指思维的话,文更重要。

文是策略性的,理是战术性的。文理不能割裂地看。光有文,容易华而不实,流于泛泛之谈,感觉大而空;只强调理,如果方向性发生错误了,就如好车缺乏导航,只能更快地跌下悬崖。

家庭事务上,文科的思维比理性的思维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比如两口子拌嘴,表面上很可能在某个具体事情上意见不合,互相较劲。内里可能有深层次的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 就算两口子最后在具体事情上达成妥协一致,内心的情感需求仍然可能存在缺口。 真正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伺机寻找下一次的爆发。

职场上也是这样。在国外,中国人总是觉得有职业天花板,和大多数人是理工背景,只做技术,不参加决策相关。 可是参与决策,那真是一件复杂磨人的工程。没有人文基础,很难在一定高度上理解问题。当然解决问题也就谈不上。我做项目,和技术顾问在一起探讨问题的时候,已经观察到级别越高的顾问,越不会纠缠技术细节,而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人文方面理解和阐述观点。

现在大家都对情商的重要有了认识,甚至还提出什么“灵商”之说。反正是换汤不换药。一个意思,表述不同。

好了,谈点具体的。就是孩子将来选专业,选文还是选理好。

我的观点,选理。因为理是技术性的。

有人可能说了,你这不是矛盾吗?说了半天文科重要,还让孩子学理科?

我列三个原因:
                         

一是,孩子大学毕业,刚刚进入职场,一般都是从具体岗位,最低层面开始做。基本上是技术层面的职位多。一张大学文凭,就是起职场敲门砖的作用。没错,孩子的文科理念,对于孩子未来的职场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首先要能进入职场再说。大学里的孩子,经济还不独立,个人的规划恐怕不一定能完全自主,公司怎么会把决策性的事务交给初出茅庐的新手?理科方面的学生,技术上更新锐,会更受企业欢迎。 我参与公司招人的时候,我们几个面试人都不喜欢纯文科的背景。感觉那些候选人,好像什么都能做,但是什么都只是知道皮毛的样子。虚而不实,一戳就是一个坑。

二是,文科是可以自学的,不在大学那几年。 文科的覆盖面很广。精要的东西,小孩在中小学,都可以学到。我感到文科里,哲学是研究人的终极问题的。对于孩子,思考哲学还是有点早,但是在长大后,会遇到这方面的困惑,总会有反思,倒是不急在年少。 而看历史,能对人性的局限,有更清醒的认识。文学是对生活的升华,来源于生活不拘于生活。做个爱好挺好,但是对于事业,助力不大。 文史哲之外的延伸性文科科目,如果有兴趣,在法律和社会学上有所涉猎,对职场发展有很大益处。

三是,理解文科,是需要人生阅历做底子的。不在是否有文科专业的培训。 诸多名家名记,都是理科,而非文科的学历。 除非少时过于坎坷,孩子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别笑话“何不食肉糜”,没处在同样的位置过,就不会和当事人感同身受。“养孩方知父母恩”不就是个鲜明的例子吗?孩 子从做技术开始,随着孩子人生经历的丰富,尤其在自主个人的生活后,会越来越多地处理非技术性的问题,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

我认为在具体决定上,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度。但是在大的框架上,一定要给孩子指点,必要时也要坚持一下。有的网友也许认为,这样是给孩子画了圈子,担心对孩子的发展束手束脚。画不画圈子,是策略问题;圈子大小,是技术问题。 有时候,问题出在技术处理上,而不是策略上。我个人认为,孩子在还没有成年的时候,需要父母的阅历来帮助做策略层面的决定。比如上不上大学,上大学学文还是学理,是策略性的决定。但是具体学哪个科目,上哪个大学,是可以尊重孩子的意愿 ,让孩子自己选择的。

那些支持孩子学文的父母,请轻轻飘过。学文的孩子,也会有发展,也会有饭碗。否则大学的文科科目就开不下去了。 我说的只是一些个人的职场体验和观察,认为孩子从理科方面培养并进入职场,会更顺利一些。我接受相反的例子,就算我自己,也未必能够在未来说服自家孩子学理。

英雄不问出处。多少成功人士,连学历都放得下,又哪里会纠结文理之争呢?


 


 


*我的新学期开始了。今天加班到9点。明天要出差。估计有一段时间不会频繁更新博客了。我写什么就是一时起意。有时候有点思路,如果没有时间写,时过境迁,就没有那个心情了。女儿让我写的一篇博文还在太监文的状态。好在坛子里的高手多。做做潜水员也是幸福的事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