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风

岁月如流,往事随风。
正文

勇敢对待残缺

(2011-05-25 21:24:48) 下一个

我从小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字写得不漂亮,就擦掉重写;考试前都很紧张,熟记于心的东西也会看好几遍;成绩如果不拿高分就觉得失败。在进入社会之前,我的个性给了我名校的金字招牌。

 

成家立业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追求完美的个性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和困扰比比皆是。比如处人为事,其实就应该大事不糊涂,小事装糊涂,不能像做功课那样认真。我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对公司的人和事有好多看不惯的地方,不免就带出情绪。结果无意树敌,被人联合收拾,让我总觉得职场甚不如意;嫁为人妻后,也因为同样的缘故,和老公时有磕碰。口角起来非要争出个高低对错出来。

 

生我养我的父母太了解我这个个性。老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老妈说:“郑板桥说过难得糊涂。”可惜他们指点我的时候,年轻的我根本体会不出来。

 

我在加拿大独自抚养女儿的过程中,因为生活中的不顺和压力,长期的疲惫和忧虑一点点地侵蚀着健康。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觉得好象再也不会开心地笑了,过去的痛苦经历也象放电影一样经常在脑海里浮现。我几乎每天都睡得很少,到了夜间三点以后就望着天花板想心事。这样大概持续了两年。期间我中医西医都看过,象健身,喝牛奶等等建议我也都采纳过,只是见效甚微。后来遇上一位高人,西医,确诊我得了忧郁症,开出“知行疗法”的方子。

 

我拿着方子找心理医生。电话咨询时,这位医生用了5分钟询问我的病情,15分钟指点我如何通过保险公司付款。放下电话我直皱眉。觉得这个医生主要关心钱而不是病人。我思前想后,放弃了向心理医生求助。钱倒罢了,对于那时又工作又自己带孩子的我来讲,时间精力不允许我在已经满满当当的时间表上再添固定一栏。

 

我在网上自行搜寻“知行疗法”的信息。看完几部书后,明白我的忧郁症就是中国医学里说的“心症”。人一旦有想不通的地方,纠结的思维就像打结堵塞的血管,时间长了也会对身体的机能有严重损伤。有一句让我看了如被冰水迎头浇下:忧郁症在完美主义者的身上更常发生。

 

我按照书上的指点的一点点调整思维方式。这点说起来很理论,也很容易。但是做起来需要自知和毅力。所谓知行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思维方式指导行为,行为影响健康。可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存在惯性。要把旧习惯改变,除了时刻提醒自己,还要坚持去做,进而形成新的习惯。

 

改变思维习惯需要新的生活视角。我除了选取不同的书看,而且开始改变生活内容。我带着孩子出去参加各种活动,也和不同的人交流。在一段时期的调整和观察后,我发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句话真是经典的总结。我年少时学习生活过于单纯顺遂,以至于在面对生活的狰狞本质时,我缺乏一种从容和放松。

 

慢慢地我在改变着自己的内心。看人看事看问题都努力朝着积极光明的方向。纠结的时候,我就劝自己,说不顺和失意最是正常不过。一旦有不良的情绪出现,我就深呼吸,严厉告诫自己要打住。最多的郁闷就是觉得自己这样碌碌一辈子,真是一种失败。而这样的年纪,再做什么都有一种晚一拍的感觉,没有做就累了。每当这种念头出现,我就心中警觉,知道又有阴霾飘过。我需要更多的努力。

 

我的忧郁症就在这样的自觉过程里不知不觉地好了七七八八。中间我失过业,生场大病,有了新工作后又在最恶劣的工作环境里挣扎过。这些事情,我再也没有象从前那样真正放在心上。只是抱着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的态度。该歇就歇,该放弃就放弃。

 

我终于完全地接受了我自己。宽容了自己的失败失意,原谅了自己的愚蠢无知。

当我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平庸,接受我的人生打个及格的分数。精神上因此得到了彻底的放松,我突然觉得很多很多东西其实并不像以前所想的那样不堪。

 

在落日的余晖中,我静静地翻着书本,听着我最爱的Roxette,觉得人生无比美好,了无遗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