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针对铊杀事件的讨论中,有一位基督徒写下“如果有了宗教,一切就会简单”,但是宗教本身,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东西。
宗教本身,涉及文科几乎所有的领域,粗的分支在历史,文学,哲学等等,细的到民俗学,礼仪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等。仅一本圣经,就有成千上万的神职人员无时无刻地做着各种阐释,更无需提及浩如烟海的佛家经典。
我认为信仰是个好东西,可以修心养性。但是具体到是否选择宗教,就看个人机缘了。
大道至简。如果把信仰定义为人所拥有的优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话,那么许多宗教都有惊人的共通性,比如积德行善,远离物欲,乐于助人,忍辱负重等等。而且信仰,不一定要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有许多正直高尚的人,是无神论者,或者宣称自己不信仰任何宗教。
因此,在对待孩子的信仰上,如何介绍信仰,阐释到何种程度,我是做了一番思考的。宗教是个很私人化的议题,所以我的心得只能拿来分享,不能做范例。
1.是人选择宗教,而不是神拣选人
我曾经和一些没有宗派信仰的人交谈过宗教方面的话题。 他(她)都是品行良好,学业出色的人物。他(她)不选择宗教的原因只有一点,就是对宗教不感兴趣。这句话可能让虔诚的基督徒生气,人心顽固如此,那么明白的道理在眼前摆着,还不觉悟。但实际上这是个非常合理重要的原因。宗教是一种不依赖外物,区别于逻辑思维的精神活动。因此不少人对此并不感冒。还是佛家看得明白,佛渡有缘之人。
还拿基督教做例子,我曾经在基督教的福音派,灵恩派和耶和华见证人聆听过福音。发现这几大门派在某些教文教义方面存在分歧,并且各执己见。为此我请教过牧师,他告诉我,这就是为什么基督教存在诸多门派的原因。可见,每个人选择宗教时,会选择更为自己的观念和理解接受的教别和派别。在圣经里上帝只有一个,但是每个人心中的上帝可是千差万别。
许多孩子小时候都会因为父母原因接触或不接触宗教。小孩子的理解力和人生阅历有限,随着年岁日长,小孩会慢慢接触不同观念,不同宗教的人。有些小孩会发现自己原先的观念可能不能或者不能很好地解决自己的疑问。这时,旧观念就会受到挑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会开始信仰某个宗教,有的孩子会不再愿意信仰。这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一。
我因此把这宗教的选择权交给我的孩子。反正她无论有无宗教信仰,和信仰什么,我对她的爱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会尽力帮助她理解这个不同信仰的人混居的世界。我给她讲过圣经,也讲过一点佛经。都是我在学习的时候,自己看到的一些挺有意思的故事。这样将来她接触有信仰的人时,不会感到惊讶无措。如果她将来选择一个充满信仰的生活,我会为她高兴,因为有信仰的人,往往内心世界非常强大;如果她不选择,我也接受。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能做一个品行良好的人就足以使我满意。
2.宗教是个个人化的体验
在长年修习宗教的过程中,这是我非常切身的感受。有些不可思议的经历,经历过的和没有同样经历的人,是难以交流的。并且同样经历,在某些人眼里是奇迹,在某些人眼里不过是个巧合。我在不同的际遇下,会向宗教寻求不同问题的答案。而不同的人,想必和我的问题不会相同。而且他(她)们的疑问,也可以寻求宗教之外的解答。
因为抱了这样的观念,我是不太强求孩子的宗教问题的。人现在活个七八十岁很常见了。我能陪孩子多少年?她生命的四分之一吧。我给她打开一扇窗户,让她看到宗教之光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不是她将来使用宗教解决自己的各种疑难,靠她自己的机缘和悟性。
3.向孩子展现修行的益处
做为宗教的爱好者,我认为宗教的意义在于改变人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方式,从而过着更有意义和更为快乐的人生。看一个人的修习程度的高低,其实只要看看他(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乐观地面对困境,善待他人,为他人和信仰付出就行了。宗教和哲学是活在生活之中,而不在教条之中。 至于宗派门派,只是修习的法眼,也就是途径。无需过分执着。
因为修习浅薄,我向孩子展现的宗教益处非常有限,以至内心常常羞愧不已。尤其看到孩子有些毛病,简直是我的拷贝以后。
但是如果没有修习,我想自己只会更加糟糕。我的错误和弱点,常常给家人带来烦恼和困扰。在学习宗教后,虽然多年的坏习惯很难一下子去除,但是我现在会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在容易困惑的中年,尽管我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境,可是我的心里,总是有光亮的。这些光亮支撑着我,尽量出更好的选择,从而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影响。
我的女儿刚刚开始生命之旅,而我已经旅程过半。而我要尽力地要把自己半生的经验,渗透在可以让她理解的例子里传授给她;同时我要在她的眼皮下,克制住自己的脆弱和胆怯,减少自己的愚蠢无知,这就需要更勤奋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