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福冈坐新干线到厚狭(ASA),在那里转往去萩的火车。没有想到这是个小火车,两节车厢的长度,车身上写着明治维新一百五十年。路上基本是在山间,海边,田野里穿行。
忽然觉得有些吃惊,明治维新难道才150年吗?这么短?好像才是不久前的事啊。
然后又突然想,其实中国在这一百五十年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同是走在“维新”的路上的啊:三十年洋务运动,三十年实业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加在一起也是九十多年呢。剩下的五十多年,一半闹革命,一半搞斗争。
“维新”的九十年都是老百姓日子过的好的时候,其余的五十多年都是老百姓过的不好的时候。谁好谁坏,难道不是一清二楚吗?
西方的思想,一个是资,一个是社,中日各取所需。
在萩站的门口,是长州五杰之一井上馨的雕像。萩的维新名人那么多,为什么这里只是他的雕像呢,我想是因为这里是火车站,井上馨是日本的铁路之父。
看到萩的小学,建筑并不华丽,但很结实,很像美国的学校,如新泽西西温莎的学校。门口的雕像也有些希腊式。
我觉得日本学西方,就是都按西方的来,然后加上东方的传统。在日本的乡下行走,你会发现宛如在英国的乡间。道路的设计,房屋的位置,但是走进看,房子是有日本特色的。小路的旁边,有个神龛,像欧洲,但近看,是日式的。这到底是学了西方的“本”还是“标”,我还真弄不清了。
缓行,他们叫徐行,因为那是我们从前的说法。我想起我的朋友徐行,哈哈。
看到佛寺,完全汉字,可见当年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深。
日语的词汇,除了最基本的日常用语,大部分来自汉语和英语。这个语言就是这样的混合体,有些机械,但很丰富。语法的设计的复杂度,我觉得比中文要远远靠近西语。当然汉语的语法,主谓宾,更接近英语。但是复杂度,比如语态,过去式,将来时,虚拟语气,日语更复杂细致。
后来的民族,只要肯虚心学习,就可以后来居上。
先前伟大的民族,如果坚决不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老大态度,是学不来真东西的,比如法制而不是人治,比如人民的权益之第一,永远学不会。
河水清清,有如瑞士。
旧时培养国家人才的学校,也与欧洲差不多。
当然我是想看看那些明治维新的名人。
街上的大巴驶过,车身上写着,明治维新的发源地。
明治维新的思想,竟然是在这个有些偏避的日本小城开始,有些让人诧异。但也不是,因为九州这边,明治维新时可以接触外国人,主要是荷兰人和中国人。有些像从前的广东,香港附近。中国的革命,也是从广州这边开始的吗。历史和地理,没有大的区别。
以后再讲维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