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看,也想

对细节的观察常常是思考的起点
个人资料
老看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说一说北约在此次援乌抗俄中犯下的最严重的一个错误

(2022-07-18 15:43:56) 下一个

我再次声明一下:本人不是军迷,对各种新式武器的细节所知甚少。我只是一个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的从事科技研发与管理的理工男。这里要说的北约在这次援乌抗俄中迄今所犯下的最严重的一个错误,只是我个人的观察思考所得,未必说得到位。

美英、北约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常常慢一两个节拍,因而引发了亲乌阵营的诸多抱怨。其实美英、北约的难处是比较可以理解和原谅的:1,美英要在桌面下与北约和欧盟伙伴达成基本共识,这很费时间;2,北约和欧盟都不希望战火蔓延,因而对援乌武器的类别和性能要严加控制。

北约的重大错误是在乌东大战发动之前错判了俄军的战术,浪费了援乌的一个宝贵时间窗口,几乎造成了乌军的灾难性损失。

在抗俄卫国战争第一阶段,乌军发挥灵活的游击战术,将标枪、刺针等单兵武器的效能发挥到了极致,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俄军在遭受重大损失而又进展无望的情况下,最后不得不从基辅和整个北线撤离。

乌军能在北线取得第一阶段的战果,其实还有非常重要的气候与地理因素。其时,坚冰初融,乍暖还寒。基辅一带,遍布泥泞沼泽。俄军的重装机械化部队,只能拥挤在狭窄的公路上,极难展开。而乌军小分队则利用熟悉的地形地物,轻装上阵,隐蔽近敌,从切断敌人的后勤补给线开始,打得敌军措手不及,以至于俄军的一条长达60多公里的蔚为壮观的坦克军车长蛇队列一连趴窝多日、不得动弹。乌克兰曾宣称:在那个阶段俄军的损失十倍于乌军。

俄军从北线败撤后,北约准确判断了他们将在休整、重组后转向乌东。鉴于气候转暖和乌东大平原的地理特点,北约理所当然地认定俄军将会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坦克和装甲战车大战。为此,美英和北约紧急为乌军提供了数量惊人的各色单兵武器,不仅有标枪、刺针,还有功能更强大的“凤凰幽灵”,等等,专门等待为俄军坦克“掀盖子”。

可是,事与愿违。俄军根本不贸然发起坦克冲锋,而是重拾一战时期的炮火焦土战术,将炮火所及的十几二十多公里范围内的一切目标炸为灰烬。待到生灵尽杀、建筑物尽毁之后,最后才是坦克战车的碾压。

在这样的情况下,乌军哪里还有机会施展有效作战半径仅1公里到数公里的单兵武器!少数的单兵武器如“凤凰幽灵”能攻击纵深一些的目标,但俄军也有相当强大的电子干扰与防空设施,故而难成气候。

我估计,北约犯此大错的另一个原因是低估了普京和俄军的野性。乌东本是俄族密集的地区,无情的炮火焦土战术带给俄族民众的苦难同样是血泪斑斑。所以,许多俄族乌克兰人对俄罗斯侵略者也充满着仇恨。此是另话。

由于乌军的重炮数量只有俄军的约十分之一、炮弹数量只有俄军的约二十分之一,那个时期乌军几乎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好在经过8年乌东反分离战争,乌军修筑了非常坚固而系统的工事,加上他们采用机动的防守战术--在敌军炮击时撤出阵地、在敌军近前时发挥己方的近战优势予以坚决反击,他们才得以且战且退,尽管承受了极大的伤亡。

直到美国的M777、法国的凯撒、波兰的蟹式等现代化先进大炮的入场,乌军的被动挨打局面才有所改观。凭借着为数有限的外援武器、加上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乌军得以在敌军重兵包围之下坚守北顿涅斯克-利西昌斯克一个多月、最后又能携带主要的武器以完整的队列从容地撤出重围。

现在,海玛斯M142来了,更凶猛的M270来了,其它各色先进大炮也越来越多。期待着不久的将来,乌军武器的质量优势终将可以压倒敌人武器的数量优势,而导致战场的天平的终极偏转。

天佑乌克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