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看,也想

对细节的观察常常是思考的起点
个人资料
老看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松花江上/郭采君

(2009-11-07 21:13:30) 下一个
来源: 老看客 于 09-03-17 21:14:01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taiwan&MsgID=392927

松花江上/郭采君

{编者按:郭采君小姐是台湾著名电视纪录片制作人、时事评论家、反台独英雄郭冠英先生的女儿。现在上海一家法国公司从事服装设计工作。

2008年11月14日,复旦大学举行“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同时举行“口述历史与实务”论坛,原定出席报告的台湾著名学者、《世纪行过——张学良传》的作者郭冠英,因故改由其女郭采君发言。这位二十几岁“80后”的小姑娘讲述1993年,她少儿时随父亲郭冠英,去到世纪老人张学良身旁,歌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情景。}



历史如果是个胡桃核,我就是我爸爸的胡桃钳(nut cracker)。

一九九三年,我九岁,一个可爱的女孩,如果那年举办奥运,我有资格去唱《歌唱祖国》。 我爸爸想叫张学良喜欢我,喜欢我们这一家,开口讲出更多的历史,因为没有人有这个机会,没有人比我爸爸更有这个机会而又知道要认真的把握它。

我爸爸不只是为了记述历史,他想把握历史、导引历史。 他想叫张学良回家乡,想为我们中国的近代史最重要、最戏剧性的篇章,留下一个完整的结尾。 想给一段中国人最多谈述的故事,留下一个或许是老套,但是一个喜剧的结局。 就如童话故事的结尾:「王子与公主后来……。」

我与我哥哥是我爸爸的工具,爱国的工具。 他要我们唱《松花江上》。 那首歌,对一个八、九岁的小孩来说,很难唱。 他要我们唱给张学良听,要为那个机会做准备。 可能在张学良离开大陆后就没听人唱过这首歌,我们要唱给他听,打动他被禁锢的心灵,希望他能说:「好,走,备马。」

我爸爸想做那牵马的人。

我爸爸在作统战。 他要统战张学良,他要统战一切与张学良有关,能够影响张学良的人。 团结他们。

是基于他对张学良的爱吗? 有一点,是基于对打开胡桃核的好奇吗? 有一点,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基于他对我们国家的爱。 他的爱很深,我们体会不到他的爱,我们只知道他很认真的要我们唱好这首歌,他把歌词的意义讲给我们听,要我们了解,要我们感受到国家之痛,国家之爱,告诉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上一代的国难家仇,我们这一代人的何去何从。

二○○四年最后一天,他带我到了松花江边,走上了冰冻的大江。

谁教导我爸爸要爱国,我们是中国人? 蒋中正。 我爸爸被教育说,我们的国家遭到大不幸,都是因为共匪窃据了大陆,共匪本来已该灭亡,就是因为「西安事变」。 张学良是国家的罪人。 因此,我爸爸对国家爱,就对张学良恨。 在我见到张学良那个年纪,我爸爸心目中最大的坏人就是他。

「这个坏人现在在哪儿呢?」我爸爸的小学老师来自竹东,她说他住在他们那个镇再往里面去的山中,那里叫清泉,但当我爸爸听到张学良这个名字的时候,张学良已离开了山里,回到了人间,他与蒋介石的恩怨,已基本结束。

但是我爸爸小学课本中的第二号坏人杨虎城呢? 他的老师答不上来。

「枕中不眠寻诗句,误把溪声作雨声。拥被推敲难入梦,静听头前溪水声。」一九六四年,葛乐礼台风,清泉被冲毁了,现在,新竹县政府要出钱把那个日本房子修复,把张学良当初的照片布置起来,把我爸爸的纪录片放出来,不是做为历史耻辱柱,也不是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是想做点生意,吸引大陆的观光客来看。

后来,我爸爸离开了新竹,到台北上大学。 他进了一个匪情研究所深造,那个研究所叫「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 在台湾,研究共匪也可以当博士的。 我爸爸不但研究共匪,他的老师有的也是共匪,他后来一交跌进匪窝,竟然成了共匪。 人家叫他郭匪。 他原来是来消灭共匪,结果他发现国民党原来也是共匪,是赤党。 如此认定他们的是张作霖,中华民国的元首,张学良的爸爸,那张作霖是好人?

我爸爸本是训练来做特务,结果他反因此开了眼界,看了机密,其实只是些掩盖的常识,成了一个有独立思考的人。

他发现历史不是小学课本讲得那么简单。 张学良不是坏人,「西安事变」是改变了历史,但并不是蒋介石必然失败的因素。 国共是兄弟阋墙,但也曾共御外侮。 最近国民党党史会公布,他们还欠毛泽东同志七十大洋薪水呢! 当然,我爸爸现在说,他那时的小学课本虽然简单,虽然片面,但大体仍算正确,是一部简单的中国历史,不是现在我这一代所读的否定中国的历史、从异族角度来写的无根的伪史。 可以这么说,我爸爸小学读的历史充满着技术性、枝节性的错误,现在台湾小学生读的历史是有着基本性、史观的扭曲。 我爸爸那个时代教育出的是批头脑有点不清的中国人,现在台湾想要教育出的是一批仇恨中国的外国人。

但在我爸爸的求知经验里,他在矫枉过正,他想拨乱反正。 他愈是发现更多的历史错误,愈觉得张学良是个好人,甚至伟大,一心纯洁,只知爱国,愈觉得蒋介石阴狠量窄,多疑好杀。 在我爸爸的心目中,忠奸正邪在转变着。 他说他用手摇开了历史(图书馆书库的移动书架),在那一大堆标示着机密的书中,看到杨虎城全家被杀,连八、九岁的稚子也不免时,他泪涔涔如雨下。 他那时刚生下了我,知道了生命的可贵。

我父亲这时候发现,历史就在他身边,他看得到张学良,碰得到面。 最先是一九七○年,他在同学王一方的家里,那时他对张学良的看法还没转变,只是想他是王家的重要客人之一,后来我爸爸绕了一大圈,飞出了台湾,钻进了书堆,回来告诉王一方 :「张学良非常重要,你的责任重大。」

张群曾对张学良说:「你是个宝。」我父亲发现这个宝,是因为他读通了历史。

是王一方给了我爸爸这个机会,他是我爸爸最好的朋友,我爸爸一直感激他,感激到那点小抱怨也微不足道。 那是我爸爸每次想把握机会,与张学良做较长的口述时, 王一方要出去玩,催着结束,说:「来日方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没想到他却在一九九三年的火灾中烧死了。 青山遗恨,我爸爸很怀念他。

我爸爸是在大学中结识了王一方 ,他们很快成为好友。 王一方的父亲是王新衡。 张学良在负责「豫鄂皖三省剿匪总部」时,王新衡做科长,两人相交。 一九六○年张学良放宽管制,准予来台北居住,蒋经国负责张学良的安全,王新衡衔命与张学良来往,他们与张群、张大千组成了「三张一王」的「转转会」,定期聚首,我爸爸就是这样在王家看到了张学良。

在我爸爸最崇拜张学良的日子里,他甚至幻想要解救张学良。 他要为历史拨乱反正。 「西安事变」改变了历史,他也要改变那个因改变而被惩罚、被阻隔的那段历史。 他想着如何绕过警卫,他没想到他最后会与警卫组长李震元认识,李组长还对我爸爸很好,我爸爸也给他做了口述。 不但如此,我爸爸还给他之前的各个组长──段毓奇、熊仲青都做了口述历史。 最有名、最被丑化的刘乙光,他的儿子刘伯涵也把他们家的故事全告诉我爸爸,还给了我爸爸刘乙光的日记。 还有组员张行端、司机龚永玉,都很乐意的讲出他们那一段的历史。 我爸爸把这些口述都写了下来,剪入他的《世纪行过》的纪录片中。 他们的历史,比起张学良来说,或许很微渺,或许只算鸡犬附丽,但仍足道。 见微知著,从那里面也可以看到大历史,甚至旁观者清。

这里面对我爸爸最好的是熊仲青,他是随护张学良最久的人,有三十年,他死前还抓着我爸爸的手说:「郭先生,你很好。」

他们是坏人吗? 是大陆历史书中所说的凶恶特务吗? 如果张学良是好人,那看管着好人,随时奉命就要杀掉好人的人是什么人? 这些人后来成了爱护他的长辈,他们信任他,把他们的故事说给他听,他们本来或是敌人,后来竟成好友,历史到这里要怎么解释? 如何定位?

这也像今天保护「中华民国」,保护那面中国旗,重新给蒋介石公正评价的,仍然是中国人。 礼失求诸野,只要野是自己同胞,野没被异族侵占,我们仍是一家人。 家务事、兄弟事,总会有个道理,是非暂时摆着,只要劫波过去,终能一泯恩仇,共建家园。

到了八○年代底,王新衡死了,蒋经国死了,张学良,这个「民国的光绪皇帝」,仍健康的活着,虽然一道无形的圈子仍画在那儿。 张学良身边最亲信的人是王一方 ,我爸爸可以真正认识张学良了。 我爸爸不但进入了一个历史的宝库,他还想尽量打开库门,叫对张学良历史有兴趣的人,渴望着、争相想在他们画的史龙上点眼的人,进到这个宝库。 我爸爸不想在历史知识上藏私,他只想为国、为张学良,留下这一段历史,找诚心看待这段历史的人来记下这段历史,来填空,来补白。 他自认为只能做书童和参谋,他最大的目的,还是想请张学良回家,回东北。

因此,我和我哥哥努力的在唱着《松花江上》。

这时候,我也看到张学良了,但我对他一点不注意。 那几年的大年初一中午, 王一方 会请他大学的一位女同学全家来他家过年。 王奶奶很喜欢这个女同学,她的先生是马英九,当时还是陆委会副主委。 照例,原来这顿饭是请张学良夫妇的。 我们家通常是他们吃完了饭才去,我爸爸借机与张学良谈话,我们小孩领了压岁钱就跑开了。 在桌上,我爸爸会问:「张伯伯,几时回大陆啊?」赵四就打断了说:「上帝那儿才是我们的家。」赵四是生怕张学良又回到人间,我爸爸是生怕张学良进了阴间。 因此,我爸爸与赵四的矛盾比与警卫都来得大。 赵四不喜欢我爸爸,但她还喜欢我妈妈,因此,我妈妈也成了我爸爸的统战工具。

终于,一九九三年,好像是一月间的一个晚上,我们走进了张学良大屯山下的家,我妈妈送了她插的花,我们穿上了最好的衣服,我们在张学良耳边唱了《松花江上》。 他耳朵不好,但我想他听得清楚,我们唱进了他的心里,我们把他心扉打开了一点。

那天晚上,他很高兴,他又做了个手帕兔子,在我的鼻子上抓了一下。 他给我写了「爱人如己」四个字。 最后带我到壁炉前,打开了蒋夫人送他的铜马车灯,他说:「当心,妳看,一会儿马车就会跑啦。」

后来张爷爷坐马车跑了,我们家出国,我再也没有见到张爷爷了。

我爸爸还在努力,他找了周联华牧师、郝柏村等任何有影响力的人,仍在想办法劝张学良回乡。 张学良也很想回乡,他曾说:「国家有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但他不知道的是,他被劫持去到的中国那一小块土地,后来又被日本人占了,他的国家没有了,他没有用了,他又体弱老残,最后竟无力点那完整的句点了。 死前他在夏威夷,他的看护林渊泉,那位小孩时从清泉就跟着他出来的人,推他散步。 他说:「我要到那边去。」看护说:「好,到那边红绿灯,我再推您过去。」张学良说:「不是,我要到那边去。」看护这才知道,他说的是东北。 我的爸爸这时又幻想了,如果他在张学良身边,他一定会说:「好,张伯伯,我去安排,我们尽快就走。」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唱《松花江上》的故事,我爸爸爱护张学良的故事。 没有人教我爸爸如何去做口述历史,他也没什么口述历史的技巧可以野人献曝,他不是学历史的,不是历史学者,他只是个中国人,想爱国,想知道我们国家的历史,知道他面对的是段重要的历史机遇,他要把握它。 他得到张学良的喜欢,这点我也有点力量,取得张学良的信任,他问出了一些关键性问题,或许在那周恩来的三个电报中已有,记载得很详细,但张学良亲口说出来,总算拍了板。

他或算是个记者,赵四为此防着他。 因为在长久的幽居经验中,秘密就是安全,一有风吹草动,头上悬的那把刀或就会掉下来。

但我爸爸主要不是做口述历史,那是唐德刚要做的,我爸爸只是把最好的医生的履历开出,由张学良去选而已。 他最大愿望是请张学良回家,这点没能做到,当然是大遗憾,但我爸爸知道这些是历史遗留的因素所造成,这些因素又相互影响,包括出现我爸爸这种狂热希望他回乡,又能贴近他身边的人。 经过这段遗憾,使我爸爸体会到,这还是个国家衰弱的问题。 国家弱,就会挨打,就会有日本侵略,就会有台湾割让,痛苦到今天还没解决,还在成为中国要富强的一根芒刺,就会有皇姑屯、九一八、安内攘外、西安事变、抗日救亡、二二八,就会有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问:「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蒋介石、张学良,只是在这个暴力侵略之下,两个中国领导人物不同的应对和因此发生的冲突,谁是谁非,谁对谁错? 还要从整个大势大局来看才比较清楚。 这里面没有好人、坏人,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可能功垂不朽。 张学良一会儿说他没错,一会儿又说他是罪人,还是罪魁。 一切正邪对错还是要看你如何判断国家利益,如何做有益于此的决定。 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会反过来验证影响了历史的诠释,人常说「以古鉴今」,事实上「明常鉴古」。 以前我爸爸要拨乱反正,要矫枉,就会捧张贬蒋。 他愈是崇张,愈是恶蒋,但等更了解了历史,看得更深,更高,又觉得蒋介石其实仍是国家英雄,他想做好,认真努力,真是爱国。 我父亲现在成了一个保蒋者, 尤其当倭寇在恶毒的反蒋去中之后 。

老实说,以上的很多话是我爸爸说的,我并不太懂,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那么爱国,为什么那就叫爱国? 十五年前那个晚上,我记忆很深,因为我父母那天慎重其事,我又练了《松花江上》那么久。 或许,我要再年长些,再对我们的国家了解多点,才能了解今天我为什么站在这里,将来我要站在哪里? 只有了解了这些,体验了一段的人生,我或许才能了解那个晚上的意义,那对我爸爸的意义,对我的意义。 我想,那是份骄傲,但我要真正了解,才会感到骄傲。

我的最基本了解,也是我爸爸一直教导我的,也是我爸爸《世纪行过》纪录片最后的一句话,张学良最得意的一句话。 那就是,「夜杀其夫,明坐其家。」张作霖死了,日本派出元老重臣林权助来沈阳吊丧,说尽了好话,告诉张学良不能易帜统一。 张学良说:「林老先生,你所替我想的,比我自己想的都正确,但你忘了一件事,你忘了,我是个中国人。」

这一点,我一直没有忘记。


<改于2009031618352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