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哲学

在纷繁的尘世中,找一个角落,与自己对话,升华心灵.
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校长的来信

(2011-01-17 12:44:02) 下一个

看着信封上写着“校长办公室”,我纳闷地对Jeff说:“领导有事找我?我好像没惹什么麻烦呀。”

拆开一看,困惑变成了喜悦。这封由校长签名的信,说我应该为自己的杰出表现而自豪,他代表全校所有职工祝贺我GPA满分,已经进了“校长荣誉生”的名单。

小时候,我“三好学生”的奖状贴满了墙,但那时候我连“以资鼓励”的意思都不知道,所以官方千篇一律的表扬让我没怎么兴奋。真正鼓励我的,是那些对我付出实际行动的老师,尤其是那个把我拉到学校菜园、给我书包里塞满菠菜的老师:“回家告诉你妈,这些菠菜是专门给你补铁的,你的营养不良很严重,唉!这么好的孩子,可惜呀!”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她眼里对我健康的担忧和心疼。

现在的我,早已摆脱营养不良,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不变的,依然是老师对我的关心。在美国上了半年学,七门课全部是A,不仅因为我的努力,也因为老师的厚爱。给我上课的教授,全都在夸我,但我依然缺乏自信。每次做完题,如果答案和别人不一样,我立刻怀疑自己错了。物理教授建议我学物理或天文,我却总是摇头:“那可是科学家啊!我虽然成绩好,但离“家”还远着呢。”

他说:“那我就继续说你很棒,直到有一天你相信这是个事实。你知道吗?当老师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就是能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学生。”

而同学也经常赞美我。每次听到“天才”,我就赶紧摇头:“我真的没你想象得那么厉害。”有一天早上,我刚进教室,正在白板上讨论微积分的两个男生看到我,都停了下来,一个说:“她肯定知道!”

当时班里只有我一个女生,所以我确定他们俩说的“她”就是我。可他们还没问我,怎么确定我知道答案?

还好,我没让他们俩失望,那个知识点我刚巧做了很多练习。从那以后,其他同学有问题,宁可问我,也不愿去数学实验室找辅导老师帮忙。

在学校里接触的这些人,让我在点点滴滴中感受到美国对人才的尊重和珍惜。 如果你身上有某种天赋的自然的能力,周围的人立刻欣赏你、佩服你。流浪汉威廉姆斯就是个典型例子。他多年来一直在俄亥俄州哥伦布的大街上靠乞讨为生,有一天他在休士顿街乞讨时,身上挂着一个手写的求助牌称自己有“上帝赋予的完美嗓音”。恰巧路过的《哥伦布快讯》的摄影师多拉为威廉姆斯拍摄了一个长达90秒的电影剪辑,随后将剪辑传到了网上。剪辑在网络迅速蹿红,威廉姆斯目前已成为了全球音乐电视台(MTV)、美式橄榄球联盟(NFL)和美国著名体育电视网(ESPN)等争相招聘的香饽饽。喜剧《人人都恨克里斯》中,克里斯是全校唯一的黑人。 当他无意中打篮球时,学校篮球队的教练眼睛立刻亮了:“黑人与篮球?哇,说不定这是未来的迈克尔.乔丹!”

除了真实的人文关怀,美国在制度上也是竭尽全力呵护人才。我只上了半年学,学校就给了我职工协会奖学金,还批准了我的学费减免申请。而校长的这封看似例行公事的信,不仅让我因为自己进了“校长荣誉生”名单而鼓舞,也给我传递出一个信息:你是个好学生,应该为自己的出色而自豪,我们也为你感到骄傲。

记得中国的奖学金种类很少,一般都由学校领导控制,美国的奖学金却像万花筒,申请的时候要费一番心思。有官方的,比如我正在申请的联邦雇员教育奖学金,对象是联邦雇员的配偶或子女;有公司的,比如通用奖学金;更多的则是个人的,比如某个参议员、总裁、医生、律师等建立的私人奖学金。有的奖学金要求提供经济困难证明,有的要求必须是残疾人,有个专门针对癌症患者,有的专门针对拉丁裔或者母亲。很多奖学金建立在学术成就上,也有的强调社区服务(也就是“活雷锋”,成绩不高没关系。 总而言之,几乎每个族裔或者群体都有机会获得奖学金。种类繁多的奖学金不仅为美国输送了人才,也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

父母吸毒、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这样家庭出身的莉兹,当乞丐似乎是唯一的“前途”。还好,美国完全免费的基础教育,让决心改变命运的莉兹,在17岁重返课堂,用两年学完高中4年课程。她出身贫寒、却发奋自强的感人经历,感动了委员会,使她获得2000年《纽约时报》颁发的全额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

不论是莉兹的传奇经历,还是我手里这封校长的来信,都让我备受鼓舞----即使正被经济萧条困扰,美国依然给人希望:不论出身多么卑微,只要你努力,迟早有一天,机会就会主动来找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狗的哲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焕华的评论:
谢谢!你住在挪威, 听说北欧的女人地位相对较高,女性参政的比例远远高出美国,是吗?
焕华 回复 悄悄话 恭喜你,祝贺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