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什么做好事也这样难?

(2010-02-16 22:03:24) 下一个

         春节将至,许多穷苦百姓能否过个高兴的年,特别那些受到特大冰雪灾害的边疆百姓能否过个好年,不仅牵动各级领导的心,也使部分民营企业家心里不安。

         最近有个企业家,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而且动员更多企业家献爱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筹集到善款和物资近亿元。他们将筹集的5000多万现金,准备分成10万个红包,每个红包3--5000元,春节前分别送到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群众手中。特别使那些受到冰雪灾害的群众,也能和祖国各地的同胞一样,过个欢乐,愉快的节日。其他物资随后运送到灾民手中,这是多么好的一件善事啊!我们值得为这种高尚的行为叫好和贺彩吧!

         有些人却不这样看,他们’’鸡蛋里挑肯头’’ ,说企业家有这样的善心,应捐给’’慈善’’机构,不应该自己做’’作秀’’。这样直接捐给灾民是为了’’出名’’ ,为了与地方’’拉关系’’ ,获得更多的项目好’’赚钱’’ 尽管持这种看法的人可能是少数,但不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按他们的逻辑,做善事只能一种模式。把善款直接捐给特定对象,是’’大逆不道’’?世上难道有这样的歪理吗?我们经常看到特定项目的捐款,比如,’’希望工程’’,大学’’助学金’’捐款等等,都是这样。因为捐款是一种自愿行动,善款的使用,必须体现捐款人的意愿,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那么捐款人,直接捐给特定的对象,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再说,’’出名’’有什么不好?香港富豪邵逸夫先生,给内地捐款修建了无数的教学楼,都以’’逸夫楼’’命名。这个’’’’不仅体现了捐款人意愿,而且是一种’’品牌’’。那就是自己富起来以后,并没有忘掉为社会做贡献,为老百姓谋好处。这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再说,拉’’关系’’,获’’项目’’ 要把这种做善事的行为看作,是拉’’关系’’,获’’项目’’的话,我认为这是非常’’阳光’’的做法。这总比在阴暗角落里做手脚好吧!而且,我认为给这些做善事业的企业家,给项目越多越好。因为他们得利越大,对社会回报越大,有个什么不好呢?

         有个企业家说,去年他获利四亿多元,将三亿多元做了’’慈善’’事业,占了盈利的四分之三。这样的企业家不应该获得好的项目吗?我认为越多越好。但他却说,过去承诺过,凡自己做过’’慈善’’的地方,十年内不获当地项目。这虽然是为了避嫌,但我认为,大可不必限制自己的’’阳光’’行为。这样会失去许多能为的机会。反而减少对社会的更大贡献,又是一个’’损失’’

         现在做事难,做好事也难。这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种奇特现象。究其原因:

         一是,仇富心态。自己没有本事挣大钱,还嫌别人先富起来。这种人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总是瞒怨社会不公,没有给他机会。更有甚者,认为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人,都是靠邪门歪道成功的。我们不否认极少数人有这样的问题,就绝大多数来说,他们是靠党的政策,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得来的。因而他们的财富得来是光明磊落地。他们将自己得来的财富,给国家交完税后,如何支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别人有什么权力,说三道四,评头论足。

         二是,道德缺失。自已不做善事,还嫌别人救人。大家都不做善事,也显不出自己比别人差。这是我想起前段,重庆三个大学生救人,被溺水身亡。本来这是一件值得赞扬的高尚品德,而有些人认为,这是三个’’傻瓜’’,太不值得。现在有些人既仇富,又卑视弱势群体。碰到’’慈善’’捐助,躲的远远的。不得己时,掏出几个硬币,应付一下,心底里一百个不愿意。

         三是,缺乏社会责任感。邓小平先生曾说,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带动更多的人富裕起来,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地。有些人却不这样想,一旦发迹,就挥霍无度。据说有的人,一年光酒钱就是几十万,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奢侈花费了。今日有酒今日醉,别管他人喝凉水。济贫救助,是政府的事,与我有何相干!

         四是,理想淡化。一切向’’’’ 看的社会风气,把人的目光,只局限于眼前利益。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六十年代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被金钱至上,追求’’富余’’所代替。所以’’私欲’’成了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201021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