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71)
2011 (49)
2012 (82)
2013 (68)
2025 (1)
尊严与虚荣之间
玄野
尊严的用途是抵御另外一些人放纵的虚荣。更通俗地讲,当社会地位高的人放纵自己的虚荣时,社会地位低的人就面临尊严被侵害。一些人虚荣的获取建立在另一些人尊严的损失上。这个问题实际上构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与损耗。我赞同当代社会对每个人的尊严的关照,倒不是因为尊严这东西多么崇高神圣,而在于虚荣这东西实在是坑爹的玩意儿,而否定一些人的虚荣远不如维护另一些人的尊严来得正面且容易。我想这一点在心境平和佛性好的人那里不存在任何理解的障碍,因为处草民之微时你不会自感卑下而媚上,功成名就时你不会自觉飘飘然而凌下。
对于每个人,反思自己对待自己孩子时的心态,就可以明白这个问题。在对待同龄人时,人们或多或少地都有一种虚荣的心态,因为每个人都有在社会上证明自己的焦虑。当我们没有焦虑时,或者说死猪不怕开水烫了,那你的虚荣就没必要存在了。而对待孩子时不一样,你可能批评甚至责骂他,但你不是因为要获取虚荣证明自己才这么做,而是对孩子的成长有焦虑。当然,许多人因为社会习惯问题会对孩子施以羞辱式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是差的,碰到独立意识强的孩子就会极其纠结。当然这是家庭教育中的末节,主要成分还是无私的付出,基本和虚荣与尊严无关。如果我们对外人的心态能调整到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社会就不用再时时提醒大家关照别人的尊严了。
对人际关系如此,对国际和民族间的关系更是如此。群体之间的尊严问题远远比人际间来得脆弱得多,错误的方式导致的问题与灾难也大得多。当人热衷于个人虚荣时,他损失的是自己的未来。当一个人热衷于民族虚荣国家虚荣时,他坑害的是民族与国家的未来。所以,你可以为民族尊严而战,却不要为民族虚荣而噪。如何区分呢?相信这不是什么难题,成年人应该有答案,只是孩子们有提问的权力。所以前些天因为国内某地区的纠纷而导致世界各地留学生的各种虚荣浮躁行径,显然不对,但他们还有犯错的权力。至于高高在上的一些人,就完全不可以这样了,他的任何虚荣都必须严处。
最后,摘录一段我印象最深刻的历史,是信陵君魏无忌亲驾请其宾客的故事。是以知当代中国肉食者何等粗鄙,难堪大任。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虚荣的目的是获得尊重(不过就是通过夸张甚至造假的方式),尊重与尊严还不完全是一回事,笼统的说在马斯洛的人类心理需求层次上是第四层与第五层的区别,但没有尊重必然没有尊严。
尊严的目的是权力,凌驾他人也好,制衡他人也好,反正最终都是体现一种权力。
而制衡是一种获得平等地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