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与神的中国哲学思辩(二)
玄野
相比于追问灵魂的存在,甄别灵魂的属性可能更具现实意义。灵魂到底是什么,如何区分人的行为来源于肉体物质还是来源于灵魂?也许这个问题与灵魂的存在等效,但不再执着于先解决灵魂存在这一命题,而是关注灵魂这个概念的实际属性。显然,这里不假设灵魂对生命的切入点是在自由意志或者物理微观层次,不执着于灵魂介入生命的机理,而是注重灵魂介入生命的效果。
灵魂不是知识的多寡,不是智力的高下,也不象是道德的贤与不肖,不是良知,也不是价值判断,更不是人行为层面的表象,也不是性格人格等等。但是人们在讨论灵魂的时候似乎都明白所指为何。灵魂好像是人的主体和本质,灵魂不随着人的道德情操上的脱胎换骨而变成另一个灵魂,更不会因为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开悟而变化,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更,出生时刻的那个灵魂就是溘然长逝时刻的那个灵魂。灵魂似乎是超然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存在,很多人都对灵魂有所感知,却又无法从理性和知识层面界定灵魂。灵魂也不是感情,因为感情受物质世界的影响,也许可以说感情不过是灵魂在物质世界上的剪影而已。灵魂到底是什么?是感知的主体吗?而感知本身可能不过是生命与灵魂的相而已,一个生命自生而死维持了同一的感知不过是一种相而已,并非灵魂的本质。这种相如何形成,可能并非是灵魂与神的真实体现。那么灵魂是人的一切生命属性的整合吗?
人的求知欲到底来源于什么?是灵魂主导的吗?当然,一切有用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物质的根源,一切不能带来现实利益的东西呢?会使得人的精神愉悦或者促进智力。人是否有寻求脑力运转的价值呢?好像也有,因为锻炼思维与锻炼身体一样有益人身健康。思维过程给人带来的体验可能比其他欲望的满足带来的体验更加美妙持久。但是,这一价值只停留在智力游戏的层面上,在更深层次上可能存在非物质的动力。人的追求中任何关于利益的和物质秩序的方面都可以追溯到物质的决定因素,无论这种利益是多么长远,涵盖了多么广泛的人与生命。人的思维中是否有纯精神的空间呢?这一空间中思维不再是物质的影象与抽象。如果存在这样的领域,我们依然要甄别这个空间是人在思维客观对象过程中异化而独立出来的,还是这个空间生发出了人对客体的思维。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判断人的灵魂与外界物质何者为源,如此才能进一步证明灵魂有独立存在的可能。
如果没有这种纯精神的空间呢?我们依然要考虑大自然何以能在如此短暂的年代中发展出这样的智慧,其中是否有非物质的驱动力在起作用,生命进化的动力何在,而人类智慧发展的动力何在?尤其是史前文明中人类在信仰玄学和悟性上的成就。进化发展的历史猜想只有考古方面的证据,缺乏符合数学统计规律的进化模式。其实科学依然没有完美解释智慧的来源与进路,依然没有证伪灵魂的超物质存在。
灵魂是个体间相互独立的吗?曾经结论说,爱情来源于人对灵魂孤独宿命的恐惧。灵魂是离散空间中的一个点,不同灵魂之间的距离永远是相同的一。人的物质属性上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交流,而灵魂间却永远是孤立的。灵魂来自何方,归往何处?也许灵魂本身不需要物质世界那样的一个居所,人也不必为自我的归处烦恼。
灵魂遵循六道轮回吗?如果更笼统一些,灵魂是轮回不灭的吗?保守地看,轮回的确解释了已知的灵魂表象。轮回是一种自然意义下的存在,还是人感知意义下的存在?当没有人的感知的时候,灵魂是否继续存在?轮回是对单个灵魂而言的过程,还是对现实生命中灵魂的个体和既往所有灵魂的整体而言的过程?
灵魂与生命的关系是什么?生命是演化发展的,灵魂是否一成不变呢?生命进化是知识界基本一致的理念了,灵魂是在人类基本成型之前存在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么生命出现之前呢?地球出现之前呢?宇宙创生之前呢?抑或是灵魂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时空模式存在着?那样的话,我们的探讨就基本没有价值了。人类被限制在这样的时空模式中,那么我们能够探讨清楚的也就限制在这样的时空模式中,灵魂的意义也就是在这样的时空模式中的表象。从中国的哲学思路看,对灵魂的探讨首先应该基于人类生存的时空模式下,而不妄论人类无法感知的时空模式。也许我们讨论的都是灵魂的表象,不能触及到灵魂的本质。其实,神给我们展示的不就是表象吗?我们能够触及神的实质吗?我们作为神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何以能够知道神的实质呢?追求神的实质,妄称揭示了神的实质,不正是某些主义的妄自尊大吗?所以,中国的圣哲说,人可以法天之用,以乾之健效天,而不可以法天之本体。西方哲学有追求世界实质的理想,而且这种理想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确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过于执着却容易出问题。二十世纪的世界就是误以为获得了终极真理的错觉所招致的灾难。
灵魂与生命个体的关系是什么?每个曾经存在的生命个体都会有与之对应的灵魂永恒存在吗?灵魂也会为多寡,贫富,贤愚,贵贱等问题烦心吗?灵魂在个体生命消亡之后依然会有个体间的差异和隔阂吗?
灵魂是永恒不变的还是随着生命的演化而积累变化的?柏拉图关于人学习教育的假说是回忆说,就是认为人的理性不是学来的,而是天赋的,后天的学习只是帮助人回忆自己在天国中被赋予的理念而已。从这个理论看,灵魂应该是完美而永恒不变的。这样的假说对教育学有重大意义,因为教育决不是给那些灵魂塞知识,决不是在塑造灵魂,而是在让生命寻找自己本有的灵魂。
回忆说也可能是假象,如果灵魂是人类精神积累所致,每个时代给灵魂的贡献都是一点点,你就感知不到现时对灵魂的贡献,而觉得灵魂好像是永恒不变的,是天赋的。这个质疑是否成立呢?其最大的困境在于,人类从两千多年前的人类精神的轴心时代以来,人类的灵魂有精神积累吗?按时间说应该有,但是看现状,人类的灵魂却没有任何进步,反而在物欲的腐蚀和教条的禁锢下堕落了许多,僵死了许多。
人类的进步只在认识层面上和满足物欲的手段层面上。科学技术是可积累的,而精神和灵魂却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可以超验超物质的积累。以往的历史学家假设史前文明中人的精神比较卑下,典型如霍布斯所假设的原始野蛮时代和丛林政治社会。实际上这是当代人的自大而已。当代文明中的所有核心精髓可能都来源于史前文明,而这些精髓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系构建则基本成型于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民本政治文明最保守的估计可以上溯到周公,而按中国的经籍记载,应该至少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圣人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和老子,中国最玄妙的经典是易经,而世界上最高级的智力游戏是有数千年历史的围棋。地中海文明和印度文明似乎也昭示着相似的状况,政治家无人敢比肩梭伦,哲学家无人敢自称苏格拉底。
当代人类所崇拜的精神和信仰,都是两千年以前甚至在更早的时代已经底定。中国的天道信仰的精髓应该在周朝以前就已经基本确立,而印度信仰的最核心理念六道轮回确立时间好像更早,当今西方世界信仰的核心要件一神论则至少要上溯到古埃及的阿赫那顿时期。人类灵魂层面突破性的感悟只发生在三千年之前,其后在精神上的成果更象是组合与修饰,更多的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揭示。另一个显示了积累效应的是法律,这是人类生活逐渐走向有序的强大工具。科学技术与法律的积累,导致社会生活的进步,这是一目了然的。而灵魂与精神方面,人类历史却告诉我们没有超验超物质的积累效应。如果我们执着于物质对灵魂的作用而从分析角度认为有积累的话,一种可能是,灵魂的提升是跳跃式阶段性的,人类的精神与灵魂在史前的某个时代的某种超越性的变迁中发生了长足的进步,比如直立行走与气候环境的变迁所带来的眼界的开阔,超越的视野导致的灵魂上的开悟。灵魂上了这个台阶之后,再没有出现能让灵魂提升的环境。
从这个现象上看,轮回似乎不那么可能,因为人的灵魂并没有出现整体的上升,而轮回的必然要件是灵魂在一次次的生命旅程中不断地修行。积累了这么多世代的修行,从灵魂角度看,世界如何更加不堪了呢?所以,轮回对现实的解释力也并非无限。
精神是文明积累的主体,灵魂若追求异于肉体物质的价值,必然要向精神上寻求归宿。从语义学的角度看,灵魂一词不同于生命,是精神在生命中的代表。灵魂及相关描述的存在主要不是以恐惧和猜测的形式,而是以文化精髓的形式,这样的精髓在历史中几乎主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人应以客观敬畏的态度看待灵魂,剥除哪些伴随着恐惧与臆测而生的对灵魂的误解讹传与故意的妆扮,从而深入到人类精神的精微之中。
孔子崇古非今应该是有依据有道理的。按当代正统历史观,人类文明既不是外星人植入的,也不是神在某天突然赐予到地球生命的,人类文明智慧是从微生物经过亿万洪荒演化出来的。设若如此,微生物时代,生命的智慧必然是微弱的,甚至可以推断,迟至十万年前的早期智人世代,生命智慧依然是相对低下的。人类的智慧是逐渐积累发展来的,这样一个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最顶层文化,那些涉及灵性神性的理念,何以都是三千年以前甚至可能是史前时期确定下来的呢?
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众所周知,六道轮回是印度文化的特征,而柏拉图描述了同样的轮回理念。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角度看,如此相近的信仰理念出自两个不同源头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六道轮回的真正源头是哪一个呢?是印度从古希腊学得,还是古希腊从印度学得。作为实用技术,比如铁器,各文明间相互传播非但可能而且是必然的,至于基本是民族与文化灵魂的信仰理念,很难出现这样的传播。最大的可能性是二者同源。在公元前两千年上下,雅利安人大量从欧亚大陆北部向南迁徙,其中最著名的几支是迁徙到南亚地区的印度人,进入意大利的拉丁人,和入侵巴尔干半岛灭掉迈锡尼文明的多利安人。古希腊和印度拥有着一致的轮回信仰,最可能的是这一信仰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年之前的雅利安人时代,而且在这一游牧民族四处迁徙之前其信仰已经基本定型了。世界文明在灵性与神性方面的事实很可能是,在三千年前到四千年前这段时间内,人类的祖先在各自的地域内奠定了人类文明最核心的部分--信仰,灵性与神性。这里面有古埃及的一神轮,有雅利安人的六道轮回,有中国的天道信仰和阴阳理论。世界其他地区的信仰状况如何,如美洲文明,澳洲文明,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黑人文明,还有待请教专业人士。
人类灵魂的停滞也可能因为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人类先祖所看到的是山高月小,星河灿烂,鹰击雷雨,鱼跃沧海,完全是自然造化,神的作品,生命的乐章,时时处处都滋养着灵魂。当代我们所欣赏的是霓虹灯铺天盖地,呼吸的是雾霾,观看的是做作的影视剧,还有荼毒自然生命的海豚表演。都是人的作品,而且是为了聚敛财富来放纵观众欲望的作品,是违悖天理荼害生命的景观。这样的生活中,人的灵魂如何能得到滋养呢?不向鲨鱼和野猪的方向退化已经是神的恩典了。从这个角度看,人的灵魂积累并非不可能,只是在过去的两千年中这种积累并不存在。
近代以来,哲学话语权基本在西方哲学体系中,而在现代当代,这种偏颇愈发严重。诸如本体论,二元论,精神,物质,存在,辩证,等等,一些西方哲学词汇的出现往往使得思想的交流增色;而东方哲学思维的语汇多令人自感底气不足。这样的现象是不正常的。所谓名可名,非常名,语汇所反映的是神在不同视角下的相,西方哲学如此,东方哲学也如此。当一种视角走入死胡同的时候,另一种视角就变得十分珍贵。中国近百年来,精神物质等流派一统天下,如今更发展成科学迷信和民主迷信,自己看不懂的东方哲学精髓,就斥责为腐朽迷信。这不单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残,也是对世界文化整体的不负责任。
灵魂的存在与否,可能难以明确回答。但是,搁置这个最本质的问题而探讨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人们也许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答案。当我们厘清了灵魂的各个属性,灵魂是否存在的问题也许就显得不那么纠结了。易经以及后世的经典解析所叙述的并不是神的影象,而是神的内容。西方诸多宗教信仰和哲学,却执着于神存在与否,形象几何。相比之下,中国哲学是务实的,思路是综合的。西方哲学要首先厘清神的概念,然后再向这个概念上添加属性。中国哲学不纠缠于那些抽象的概念,而是直接讨论各种属性,这些属性明确了,神的概念自然就逐渐清晰了。
此文为<圣道三百言>之一章,全书在以下网址陆续发表:
http://rj2000.net/dispbbs.asp?boardID=4&ID=15650&page=1
现代中国学者沉迷于西方人编造的虚幻世界自拔不能,就像中了毒的烟客,如何分得清虚幻和现实?民主就是一个迷倒全球蠢民的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