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帝的拣选与人的编撰

(2013-07-31 11:08:28) 下一个

上帝的拣选与人的编撰

玄野

在基督教信仰上,有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信仰神迹还是信仰福音。是否相信处女生子和耶稣从死里复活等神迹,常被作为检验是否有基督教信仰的标尺。其隐含的意思是,是否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是否相信三位一体。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逻辑,因为证明神迹与证明耶稣是神的儿子并不等效。而且,证明神迹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世俗规律,而不可能做到历史学意义上的有某种可信度的证明,更不可能做到逻辑与物理意义上的证明。你说个耶稣的神迹,其他文化则能拿出比这更活灵活现的神迹出来。

如果我们从耶稣的福音出发,反而更容易也更能无可置疑的结论说耶稣传播了神的旨意和神的话语。耶稣所传福音中有一个最核心理念,就是爱神和爱人两大诫命。在儒教中与此精确对应的是孔子的忠恕之道。关于这一点,我以前有过详细的探讨,在<圣道三百言>中,我还将进一步分析。耶稣所定义的两大诫命及其他福音,是常理下自然甚至理所当然的理念,可以在当代人的逻辑理性和灵魂感悟分析得十分清晰明确,而且还为世界各大传统文化经典互证。

就神迹和福音的不同侧重,因为人们各自的不同理解以及恢复两千年前历史真相的困难,当以互相尊重为宜。而在宗教与信仰生活中的另一个普遍现象,则不可将就了。这就是旧约全书中种族烙印很强的字眼:应许,拣选,和第一选民。这些概念的潜在内涵是强调人种从血统和基因中遗传下来的神圣,这与耶稣倡导的神的不分种族的平等公义背道而驰,与保罗的因信称义直接对立。福音书作者或者翻译者偶尔用到这些词汇,但大都是普通词汇与行文需要,已经不是旧约中的内涵。整个新约全书中这些词汇的应用也很少。保罗书信中偶尔提及,本质上不过是白璧微瑕。奇怪的是,这些词汇在当代基督教会中却变成了十分频繁的用语,而且与新约的味道大不一样。所以,这里追根溯源一下。

福音书中有几处用到"应许"和"拣选"二词,其中仅有一处带特定内涵,是作者摘录以赛亚书中的,马太福音 12:18 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 公理传给外邦。这里的确含有对某些人某类人的特殊选择,但这拣选的目的不是表明这些人的特殊权利,而是他们传播天理给全人类的特定任务,是要彰显天道上帝对全人类的平等公义和普世慈爱。这与第一选民概念大异其趣。

拣选一词在保罗以弗所书中应用了一次。"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显然,保罗是基于旧约的语汇,犹太人的语境思维来说这句话的。这里谈拣选,甚至是在创立世界以前就拣选了,十足的"第一选民"味道。当然,保罗在这里提"拣选"已经不是在宣扬第一选民的特殊权利,但却是这样的思维。既然是神创立世界之初就做了拣选,那么这种拣选靠什么才能流传到当代呢?其实就是血统和基因。曾经有一位高水平的牧师解释说,保罗所谓拣选是泛指着基督的门徒说的,而不是确指着某些具体的人说的。我对此依然很疑惑,觉得这是保罗的失误。基督教历来没有批判圣人的习惯,对保罗的话进行掩饰也可以理解。当然,从保罗的信仰上看,他的确秉承了耶稣的平等公义,但这个表达所使用的逻辑却带有了难以消除的文化烙印。应该说这是逻辑推理层面上的失误。

同是以弗所书中,也有"应许"一词: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

关于"应许",最著名的就是犹太人将迦南称为耶和华给他们的应许之地。当然,作为中东丛林政治时期,希伯莱人的祖先用"应许"来鼓舞民族士气强化民族信心,无可非议。这比亚述的残暴要善良许多。而当地的其他更宏大的文明,诸如巴比伦,希腊和罗马也都是以掠夺著称的。保罗将"应许"用在这里,更大的成分是语汇选择方面的局限,保罗在这里说外邦人同蒙应许,已经冲破了种族与血统的束缚。

所以,保罗虽然用"拣选"和"应许"二词,却主要是语汇或者思维习惯的限制,他所要表达的信仰理念却是与两个词汇的历史内涵完全不同的意思,是耶稣的平等公义。当代某些传教者囫囵吞枣,将两个词汇的原始种族理念搬到基督教中来,将天道神圣贴在某个特定民族的身上,以道为工具来弘扬族群的属神价值,置耶稣的核心教义于不顾。悲哉!基督教放弃福音这一世界公认的基石,而因为教条的字面说法去追求某个民族的荣耀。岂非冒用耶稣的名义来摧毁耶稣的福音吗?

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利用宗教理念来对某些人群实施诱骗洗脑和精神控制的事件,造成大量的生命悲剧,许多所谓教主更是被起诉以组织邪教和反人类罪。而"应许"和"拣选"就是被这些组织高度使用的词汇,而且是以排斥一切理性和公认道德与普世价值的方式使用的,将这两个词语凌驾在人的逻辑感情以及道德之上。在宗教与信仰生活中适当使用这两个词汇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使用这两个词汇的时候,你发现普通的逻辑和公认的道德在被排斥,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当我们从妄自尊大的辩证唯物主义迷信中被拯救出来,进入到一个相对开放的世界中来,本来是可喜的。但是许多人皈依基督教以后,不是开放地面对世界各传统文化,而是拒绝人类文明各学科的确凿知识,固步自封在宗教所圈定的知识与认识的小圈子中。一部圣经成了灵魂的牢笼,任何新知识新发展必须都要到几千年前的猜测式的预言中寻找依据,给人以恍如穿越到中世纪的感觉。这种封闭又与自诩为世界上最科学最全面的知识哲学与信仰的辩证唯物主义有何区别呢?

共和国以后成长起来的几代大陆国民,错过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本是世纪悲剧。而到达另外一个人文环境以后得以结识基督教,当是人生幸事。基督教之所以在海外华人中盛行,第一原因是要填补辩证唯物主义造成的信仰真空;第二原因,物质享乐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道德沦丧,现代化科技导致令自然崩溃的现代危机,以及现代叛逆思潮冲击传统伦理道德的尝试失败以后产生的幻灭感,都在催促人们回归古典哲学伦理所创立的传统宗教信仰。

结识传统信仰是人生之幸,所以应该尊重人们对基督教的选择。然而,对旧约圣经尤其是希伯来人入迦南之前的历史的崇拜,就让人不得不忧虑了。人之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没有精力去求证所有的知识,但是与个人信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实却完全有必要求证。即使不能确证,也应该大致明白才行。我的许多好朋友都将圣经所叙述的历史非但当作千真万确,而且认定是神的话语。对于如此关乎信仰灵魂和生命的事情,值得探讨一番。首先声明,本人的探讨不是在证伪旧约全书,而是提请大家重视自己信仰生命的基础,有可能的话,自己去求证一下。

摩西时代以前的历史,是无从查考的历史,是宗教人士言之凿凿而严谨的历史学界拒绝承认的传说。更严重的是,这些传说有更大的可能是从其他民族文化中搬移过来,而不是从那个民族自己的传承中流传下来。希伯来人的历史,历史学界只承认其在迦南定居后的记载,至于走出埃及的说法,历史学界界定以模糊的或然的猜测。在埃及的历史文献中,找不到希伯来人的记载,唯一可能对应的是喜克索斯人。与圣经记载大相径庭的是,喜克索斯人不是在埃及做奴隶,而是凭着强弓硬弩入侵了埃及,并在那里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如同蒙古人在中原大陆建立元朝相似。与蒙古人命运相同的是,他们在百年后被埃及人驱逐回所谓的迦南美地。希伯来人进入迦南的历史,即使是约书亚记中所述,历史学家们也难以找到很确切的支持史料。至于雅各之前和亚伯拉罕之前的历史,权威历史中根本不做提及,希伯来人的来历只做阙如。

摩西五经最大的嫌疑在于其成书年代。基督教认为著作者是摩西。因为经中记载了摩西死后的情况,所以历史学界不认为摩西亲笔撰写了这五部经典。最关键的问题是,历史学界认为,摩西五经成书于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的时代,这五部经典是犹太祭司在巴比伦对四种来源不同的典籍编撰而成的,而不是在迦南地区或者西奈半岛成书的。发人深思的是,对摩西五经最关键的质疑来自于犹太学者和犹太拉比。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犹太人自己在理性看待自己的经典,我们却在狂热的崇拜它。关于历史典籍的定位,我们到底应该尊重历史学的考证方法,还是封闭在圣经的每句话都是神赐的真理这一假设中。创世纪所记载的亚伯拉罕之前的历史是发生在两河流域,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创世纪所记载的历史到底是希伯来人自己民族所流传的历史,还是犹太祭司们从巴比伦文化中移花接木来的历史。

信仰是人的首要需求,是最重大的事情。人构建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必然要建构在自己最信任最信实的基础之上。这样一个充满疑窦,来历复杂的经典,竟成为人们信仰中最重要的基石,这是何等奇怪的事情呢?我并非要说创世纪所记载都是假的,而是提醒有信仰的人们,作为你的信仰中最重要的那块基石,你完全有必要查清其来历,得知其可信性。如果你无法证明其可信性,何如将这个位置付之阙如,强过这样的一块随时可能游动的石头将你的信仰载往不知何处的地方。

如果华人基督徒们能够从灵魂上领悟耶稣的福音,我当然乐观其成。如果当代基督教会轻视了耶稣的福音,反而要将犹太人当年在国破家亡的逆境中为了凝聚其民族而编撰的犹太历史中的字字句句当作万古不易的真理,我深表忧虑。诚然,旧约圣经中的确有许多地方准确表达了神的旨意,但仅以此就认为其中每个字都是正确的,从而将当代有着翔实史料证实的历史研究和有着慎密科学理论推导出来的自然结论于不顾,那就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了。神包涵逻辑理性,而不是排斥逻辑理性,神造化当代历史学研究,而不是拒绝历史证据。

有人会说,耶稣教导门徒,旧约全书中的话是真理,不能废去。证据如下:

耶稣说, 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约翰福音10:35

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马太福音 5:18

这些话应该如何理解?如果信耶稣,是否就要将旧约全书中的每句话都奉做千古不易的真理?但从约翰和马太转述的这两句话来看,耶稣并非是这个意思。耶稣的确切本意如何,可能有待专家解读,我这里只能通过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督教发展主线给出佐证。申命记十四章明确规定:凡分蹄成为两瓣又倒嚼的走兽,你们都可以吃。而禁食猪肉,骆驼肉,兔子肉等等。而耶稣却要说,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发展到后来就是保罗等人直接废弃了割礼和猪肉禁忌,而强调因信称义。这简明而直入人心的话和经上的那些繁复教条之间如何取舍,我相信并非是困难的选择。显然,耶稣所说的"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并非是要求人们将某本书的每句话都看成真理。这里耶稣不就彻底废了经上的这么长长的一句话吗?

时势导致了基督教在华人中急剧发展的现象。但是,如果基督教依然不愿意冲破旧神学的牢笼,那么当中国传统的儒道佛以逐渐成熟和历来就有的开放传统回归到世界的时候,基督教在华人世界中所建立的脆弱信仰体系会被席卷涤荡。同时,在传统伦理道德重构一个古老却又崭新的人类灵魂的宏伟体系时,基督教可能是滞后甚至缺席的。对于耶稣基督而言,这是莫大的痛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