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71)
2011 (49)
2012 (82)
2013 (68)
2025 (1)
信仰在理性和灵命上的错位
玄野
人类的健康发展与存在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严谨的科学逻辑推动和通灵的信仰牵引。科学和理性的力量是坚实而稳健的,是动力之源。信仰的作用主要是发展方向的指引,这种牵引不是力量型的,而是虚灵,通过人自己的抉择来左右科学与技术等的应有方向。在对这两种人类文明元素的遵循认识和运用中,如何正确把握相互间的差异,融合与分寸,历来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历史上哲学神学宗教与政治学诸领域中各时代都有不同的探索,而这些探索也给人类的精神领域凝结出经验教训。人类文明在信仰的具体化并生成宗教的过程中,信仰与科学这两个范畴中的各自适定的理念与思维方略,被错位地应用在对方的领域中。宗教与道德中广泛存在的此类错误在历史中造成了广泛的悲剧。近代以来,教育的推广导致理性普及,民众对宗教中理性与神性两个领域之间的混淆与投机取巧的借用越来越明确地质疑,从而造成了人们对宗教的怀疑,进而导致信仰和神的幻灭。科学迅速地应用于技术领域,导致了物质世界的崩溃性改变,人类灵魂的复归已是刻不容缓了。
人类追求的物质化和技术发展导致的欲望放纵是过分重视实物表象的结果,这是一切现代危机的本源。另一方面,近代以来宗教信仰界是基督教一教独大的局面,基督教神学的教条化极大影响了世界精神追求的方向,而这种神学方向在现实面前表现出来的与现实的矛盾和自我矛盾,也间接导致了忠实于理性和现实的人远离了精神家园而迷惘在物质的纷繁变化中。本文不再详细展开人类物质追求导致的无边罪恶,只就某些神学派别对经典的错误理解和对理性与神性思维的错误把握上面做初步探讨。
很久以前就曾在基督徒朋友的带领下学习以弗所书的如下经文:1:4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1:5 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
稍经思考,就发现这里面有一些逻辑矛盾,且与常识不符,更与耶稣所一再强调的传播福音的宗旨相违背。既然是在神创立世界以前就确定了选择谁做基督徒,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人是否会成为基督徒就毫无悬念,信徒们努力甚至以殉道的方式传播福音就失去价值。从这种论断中得出的理念与耶稣所一再强调的基督徒的传播福音的义务背道而驰。当时我提出这个疑问,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这个矛盾。因此,我对保罗的宗教理念大感怀疑。
个人感觉,保罗与耶稣不同,耶稣的话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易懂又贴近人心,用词浅近又意蕴深邃。人类历史中达到这种境界的圣人不超过五位。但是,我不敢想象也不敢认定保罗只顾煽情,理念上颓废到要和耶稣最强调的基督徒使命相违背的地步。所以也就一直寻找这段话的正解。
直到最近几天,有机会就此问题请教一位很有威望的牧师,内心的疑惑才得到解决。这位牧师解释说,保罗在这里提到的神预先做的拣选,意指基督徒们能够得救这件事,是笼统的提法,而绝对不是确切地指明我们中的哪一个人可以得救,哪一个人不能得救。这位牧师也对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纳再到加尔文以来的落入抽象玄思的神学,尤其是由于对以弗所书那段经文的机械理解而发展出的预定论给基督教带来的禁锢表示遗憾。当今的许多教会宗派依然执着于预定论,甚至因此荒芜了耶稣所强调的传播福音的使命。
认为圣经中每句话都是真理的人在基督徒中可能不是少数。实际上,单纯说一句话是真理与否并没有意义,关键还是看你如何理解,如何将浓缩的一句话还原成活生生的现实智慧。圣经是如此,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更是如此。因为强调压缩了的语言描述的真理性,就导致信徒对干瘪的字面描述的崇拜,而某些对经典的偏颇甚至歪曲的理解,也因为信徒对字的崇拜而错误地成为某些教派所坚持的真理甚至于成为神学体系的基础公理。从干瘪僵硬的教条出发用严谨的逻辑工具推演出来的神学体系,因为出发点的错误造成体系性偏差。工具的良好对方向的错误并不构成任何补偿作用,反而会导致在错误道路上走得更远,损失更大。从发生机理上看,基督教神学的这一问题是人在认识和把握逻辑理性与信仰灵命之间微妙的关系时的偏差。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描述这个问题十分恰当。
世界的一切本来自于天道上帝的一,中国与西方的哲学信仰都一致强调这一理念。无论坚实确凿的逻辑理性,还是玄妙超越的灵感神明,都统一于唯一的实体,没有矛盾。这是逻辑与灵命的合一。人因为能力的局限,在探讨某个方面的概念和经营某个方面的事物时,不得不做一些必要的界定,只在一定的范畴和层次内讨论辩明。这是逻辑与灵命的分明。但是,在信仰的过程中,合一与分明这两种关系在应用时丢失了分寸,应分明的地方被混淆了,应合一的地方被割裂了。
很简单而且普遍的情况,很多人因为信仰的关系,将生活中本是单纯物理关系物理定律的事情,由于自己没有思考清楚,而拒绝用科学与逻辑的定律来理解,而是将信仰与神灵的理念降格用在这些问题上。这形成了处处是神迹,神灵无时无处不在强行干预自然运转,不再理会神灵自己制定的运行规律的现象。这是割裂二者合一又分明关系的一个例子。针对这一情况,爱因斯坦反对得很彻底,他说:没有神迹才是最大的神迹。另一个情况虽然也同样是割裂二者的关系,表现上却相反。这就是更普遍的在中国存在的一种认识,片面地否定信仰和神,妄自尊大地认为只有自己能够理解的理性范畴是客观自然的,拒绝承认自己认识之外的理性与神性。辩证唯物主义在二十世纪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就是明证。不尊重事实,将无法纳入自己理性体系的东西斥为迷信巧合或者诡诈,一切都从现实的物质利益出发,丧失了对神和天道的敬畏。
再一个倾向是玄妙而复杂的,就是将逻辑理性应用于信仰方面,从信仰方面的一些圣人的感悟出发,用逻辑的思维形式构建出庞大的神学体系。当然信仰思维和逻辑辨证本归一于上帝,逻辑应用于神学理所当然,但问题出在这一庞大体系中逻辑的作用形式和应用方法。神将信仰赋予人间,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单纯语言又难以明确,就不得不借助于某种文化底层的丰富的历史人文背景,有这些背景依然不足,就不得不契合于圣人传道时刻所面对的人与物的具体情景。这样就构成了对历史传承下来的所有经典的理解过程中,存在两个障碍必须超越,其一是文化背景的障碍,其二是具体语境的障碍。如果不顾及这两个障碍,单纯从文字意义上将圣人在信仰上的感悟话语看作真理,作为奠基信仰神学的公理基础,从这几个基础出发用逻辑推演的方式构筑理论体系,信仰上的偏差便接踵而至。
一般来说,圣人的感悟是内涵丰富又生动智慧的,四福音书中的场景如此,而论语中的场景也一样。这些与人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智慧,多无法应用于逻辑体系中作为公理。信仰中的描述要达到逻辑推演的公理的要求,必须对圣人的感悟做很大程度的改装,从而适合公理体系的特性。改装以后的描述往往与圣人的原描述在字面上差异很大甚至相矛盾,但本质上却是同样的内涵。这是各宗教信徒通向上帝的一道鸿沟。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 ,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但是,藉着耶稣就可以到达上帝了吗?耶稣是到达上帝的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同时,如何叫做"藉着"耶稣?口里说着信主就是了吗?欧洲基督教派系林立,千年中世纪中互指魔鬼,互相杀戮,哪一方不是觉得自己对耶稣的信最正确最虔诚呢?显然,宗教热情完全不能代表信仰与宗教的全部,灵性与智慧是更重要的方面。单纯的宗教热情对信仰和宗教是毒害深重的。这一问题在兴旺的基督教中是如此,在几被愚昧和草率灭绝的儒教中也是如此。大家往往津津乐道于孔门经典故事,以显示自己儒学修养如何如何,而这些经典故事中活生生的智慧却并未还原出来。
LOVE could not come from a judgemental mind.
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374572.html
护生当然好了, 但是为护生信口开河不知道好不好了。
迷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