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71)
2011 (49)
2012 (82)
2013 (68)
2025 (1)
致书张国立父子论叛逆心理
玄野
国内著名导演张国立新年不利,破五刚过就被儿子张默吸毒被抓的事情搞得手忙脚乱。据报道,张默吸的是大麻。
首先说,张默吸毒不是象另外一些人的毒瘾问题。世界禁毒的原因在于毒品对人身的危害。根据研究,没有证据显示大麻对人体的危害比香烟更大,而尼古丁的戒除远比包括大麻在内其他毒品的戒除困难。年轻人爱较真,爱从纯粹生理化学的角度看这一问题,吸烟合法,吸大麻怎就成犯罪了?其实这事很容易理解。香烟已经成为全世界欲除之却不能的公害,又如何能够容忍增加大麻这另一公害?这并非是烟草和商人的特权,而是人在逐恶趋善过程中的无奈妥协。当事人吸毒是出自何等心理,不好完全准确断言,但是基本可以认定这和他为人熟知的叛逆性格一脉相承,主要守法问题。
叛逆来源于对自我价值和独立人格的过度执着焦虑,更清晰的说,就是偏执于自身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外界对自我的评价定位。庄子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所谓"为恶无近刑",人如果要满足娱乐需求和求知体验而做一些损的事情,就必须注意要远离刑罚。在完全不能带给自己充足利益的事情上去触犯法律,是轻浮莽撞缺乏理智的行为。偏执的叛逆性格执着于事理的一端而枉顾法例的尊严,蔑视法例的僵硬。每个曾经经历过全民无政府主义狂躁时代的人都能够理解其中的本质原委。所谓"为善无近名",人应该关注实际的社会效果和反观内求个人的境界,而不是过分地外向追逐自己在社会上的名声与定位。这一点可能揭示了叛逆的一代人最广泛最深刻的心理纠结。张默的性格是当今中国某些年轻人的典型。这一类的人虽然具备成功人士第二代在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却以融入同样的环境并利用父辈的资源为耻,而努力寻找自我的价值。这些人与依靠父母的资源来满足个人欲望的诸类二代相比,自然高了几个层次,至少有精神的追求,不再沉溺于物欲的放纵。但是,一味排斥父母的帮助而执着地追求个人的独立价值和完全属于个人的事业,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是人个体价值追求的片面极端化。
人不能没有独立价值,但是将这种价值绝对化则是一种镜花水月式的追求。人生于世,并不会实质地拥有什么,不过是暂时的代管者而已。你所代管的事业到底是自己挣下的还是父母赠予的,本没有区别,有意义的是在将来的发展中你是否能够做好,此前你自己在这事业的功劳簿上占据了多大的份额,并无太大意义。真正清醒的人,也会脱离父母的笼罩而创业,但那样做主要是为了创业中的体验和能力的提高,并非追求独立价值。
人在追求利己利人的善行时,需要超越声名的束缚。成就一番事业,没必要在意这是因为前辈的荫蔽还是个人的奋斗,因为你所追求的是善的结果,不是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独立价值,和那愚蠢的美国人所崇尚的自己的特殊性。其实,这自我价值本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到底这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属于纯粹的自我,很难定义清楚。你的成功中有多少环境的成分?有多少他人帮助的成分?导致成功的个人素养中,有多少是师长刻意栽培的成分?有多少是教育体系教育材料的成分?在个人的性格中有多少是父母在胎教与幼儿教育中含辛茹苦殚精竭虑的造就?在个人的基因中,有多少是祖先勤奋开拓的烙印?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话,我们还得理解上帝恩赐的成分。在这些成分之外,属于纯粹自我的独立价值还有什么呢?人所刻意追求的独立价值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在这种虚无的追求过程中往往损害甚至丢失了本质的善,是因名害实的遗憾。
这种过分关注自我独立价值的现象与上世纪中期马斯洛提出的的需求层次论关系颇深。马斯洛在物质和欲望需求层面的分析对社会物质生活的秩序化的确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最高层级的所谓"自我实现"却是彻底的祸害。人在物质以上的追求是精神,而不是自我。人的精神追求远远比物质追求复杂,非但不是某个层次可以概括,而且象马斯洛这种线性递增的层次结构无法为精神追求分类。精神追求是一个多维立体的多层次多向度的体系。马斯洛稀里糊涂地将所有的精神追求都用一个"自我实现"来概括,使得人们的精神求索中严重地弥漫了社会尊重的成分。当代中国和美国青年的叛逆和过度重视自我价值就是最典型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