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71)
2011 (49)
2012 (82)
2013 (68)
2025 (1)
经济的兴国之路与亡国之忧
玄野
中国在和平发展了近三十年后,其经济前景与国家实力已经直逼美国了。但是与美国的二百年发展史相比,中国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美国人秉承了欧洲近代的人文与科技成果,在民主,自由,法治等国策方面都有着坚实而又广泛的基础。而中国如今在所谓的上层建筑方面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社会主义理论有迷人之处,但是很多成份没有经受住历史的考验而不得不被人们质疑甚至推翻;老祖宗的系统是经历数千年风雨锤炼的,却被我们头脑一热当做四旧给扔了。伴随着经济腾飞所出现的精神枯竭,信仰迷失,文艺没落与道德沉沦,警示着中国在国策层次上的巨大缺失。而这一问题也集中体现在中国人发展经济的最根本依据,即这样的一个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这句话的伟大,但是仅以此承载兴国的重任却过于单薄与片面了。
面对现实将百姓的需求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在改革之初无疑是正确的一步,而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忽视是这一策略的根本缺陷。将社会进步归结为人类需求的驱动,人类的需求变成了终极的决定因素,人类的精神失去了家园,不能用来满足需求的精神价值和对精神的追求都被排斥。人道,自由,平等,都被可预见到的社会整体利益的权衡所取代,变得无足轻重。人类历史上的许多信仰都是以无法计数的物质与生命换来的。而在以需求为终极社会理念的情况下,这些信仰可能为了几个生命,甚至只是为了生活得更舒适而遭到践踏。中国经济的成功进一步掩饰了这一国策的缺陷,在国家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变的现在,这一国策非但没有得到适宜的修正,反而因为以往的成功而更加深入到统治阶层的思想中,在国策中的地位更加至高无上,难以撼摇。在这样的境况下,精神层面的协调发展就变得十分渺茫。
将满足民众需求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相对于自由资本主义来说的确是巨大的进步。问题是,这样的思想在取代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唯利是图与适者生存的同时,也拥塞了经济领域之外的属于人类灵魂信仰的空间。追求利润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目的,但这绝不是资本家个人的最高追求,也不是他们所处的国家与社会的最高追求。在经济利益之外,人类有无限广阔的内容,金钱只是人类生活的一小部分,而资本主义仅仅是国家或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特定元素。上天对人类的赐予是公平的,在一批人用革命手段发展共产主义理想的时候,那些被斥为资本主义的一批人却腾出精力在经济领域之外的价值上发展超越以往的理想。在发展了近百年以后,共产主义在当今的最大成果是经济发达而贫富分化严重的中国。而资本主义的大本营西欧却是一幅贫富相安的和谐景象。似乎大家都走到自己的反面去了。社会主义对人类需求与经济的过分关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老子曰: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但是,人毕竟是人,完全合于天道就成神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与社会财富使用的整体效益,这的确比追求利润美妙得多,也比平均主义合理可行得多。中国的这几十年是在人道与天道之间挣扎与权衡的过程,经济与物质需求成了无可辩驳的中心。其间的成果是举世瞩目的,而其间的痛苦与损失也是巨大的。传统中曾经主宰社会走向的的信仰与信念被边缘化了,精神追求成了被正统遗忘的角落。中国传统哲学认为所有事物都可以解析为阴阳两种决定元素。对于人类社会,物质是生活的基础,它的功能在于承载,是阴元素;人类的精神世界是社会的灵魂,是阳元素。物质基础只有在注入了灵魂之后才具备活力。过分关注于阴面的物质基础,而忽视人类阳面的精神因素,必然会导致阴阳失衡,进而造成社会虚耗甚至退化。易经坤卦上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此爻显示的是成功之后过度执着于事物阴面,阴的成份占据了统治地位,本应居正位的阳的成份被彻底排挤,最终导致的失败。在这一问题上的澄清是走向社会和谐的必经之路。
将需求当做社会的最终决定理念只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思路,而不能当作长久不变的国策。世界上有许多讨论人类需求的理论,马斯洛的七层需求是比较成功的一个。马斯洛的一个观点是,人类的需求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也就是说,生活水平提高了,某些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又产生了另外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个过程就象水涨船高一样。也就是说,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人民心中的满足感也提高了。物质生活的提高并不一定带来人民的幸福与社会的安定,某种条件下还可能带来动荡。社会更本质的目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需要由包括经济,哲学,文化,宗教,环境等大量因素来决定。将经济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显然是历史状况所决定的。所谓社会主要矛盾的说法,更象是改革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借用五十年代的公认说法,顺着大家的矛盾论思路将这样一个说辞提高到不可质疑的高位,从而贯彻他们的真正意图: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对那个时期的社会矛盾与大部份人的禁锢思维而言,这的确是巧妙又切中要害的。如今时过境迁,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结构,社会矛盾也已经完全不同,如果依然抱守前辈训戒不放,只会落下刻舟求剑的笑柄。
与主要矛盾之说相关的说法,"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是改革以来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实际上这里面既有误导,又有狭隘与片面的理解。首先讨论这句话的后半部分。"落后就要挨打"其实是国人总结近代历史时的错觉。技术与经济的落后在中国的历次外国侵略中的失利都不是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失败了,清朝的军事实力与两艘船坚炮利的英舰的差距会有多大呢?在此前不久,世界第一军队拿破仑的百万铁甲曾败于乡土味浓重的俄罗斯沙皇之下。俄军对法军的实力差距远比清军对两艘英舰的实力差距为大。但是,俄国赢得了战争,而清朝输掉了战争。在技术上,清朝相对于海外世界的确落后,但这绝不是战争失败的主因。反过来说,其实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主要是面子上的,而非经济上的。战争带来的最直接变化--门户开放对中国不是坏事。两次对日战争也许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更大。但是失利的原因和技术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是亚洲第一水军,败于远道而来的日本水军绝对不是技术问题。七七事变后的全面侵华,蒋总的兵力的确不如日军,但是差距有多大呢?比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与当时的世界绝对霸主美国的差距还大吗?对比这几次历史上关系国家存亡的战争,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技术是战争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决定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其实,就象数千年来中国先哲一直标榜的:胜负之本在于民心。一旦民心散了,经济发展得再好,军队装备再精良,国家都会羸弱不堪,都会挨打。
再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发展所适用的范围是什么呢?包括社会制度吗?包括哲学,宗教,信仰吗?包括精神自由吗?很值得怀疑。相信这个发展所涵盖的范围应该是经济与技术的成份居绝对多数。其实这种发展绝对不能当成硬道理,否则就会伤到国家与社会的根本。中国的明朝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可谓不发达,有人统计说,明朝的经济总量,出口总量在当时的世界上占有着绝对的霸主地位,却被从荒蛮中跑来的数目了了的八旗子弟取代了政权。经济的发展非但不是什么硬道理,反而成了亡国之路。可以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这只适用于由于长期思想禁锢等原因所造成的百业萧条年代。民以食为天,谁都知道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在拜金主义充斥的社会里再提倡经济与技术的重要性将是物极必反的结果。关于经济发展与国家兴亡之间的辩证关系,相信中国的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有着令人惊醒的历史数据展示给国人。经济的发展的确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但是经济至上,一切都为了经济服务却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年有人在专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提出所谓"先进生产力"的说法。先进生产力是资本家追求高利润的最佳手段,虽然最终全社会得益,但首先与主要得益的是资本持有者。在国策的高度提倡先进生产力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加速贫富分化,危害社会结构,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如今的中国,经济过热,人心浮燥,冷却经济尚恐不及,反而提出什么先进生产力,这完全是南辕北辙。
欧洲现状不错,主要是普通人的生活已经比较舒适了,没有那种底层生活需求的重大压力,所以社会和个人就没有了挣钱的动力。当代中国是典型的拜金主义,不知这和西方拜金主义流行时的民众心态是否一致。
中国社会的精神缺失的确是严重问题,不过我怀疑国家无法提出解决方案,因为国家不能强制人们接受某种思维或信仰,不然就是在现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倒退。国家可以做的,是大力鼓励人文学科的发展,投入资金资源,提供宽松环境,使学者们和知识界能够集思广益,百家争鸣,达到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那样的文化艺术高潮。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虽然指出需要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但他没有说具体做什么才会实现自我价值,因为这个大概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喜欢研究石头矿藏,有的人喜欢写程序debug,有的人喜欢做饭收拾屋子,还有的人研究金融市场走势上瘾。关键是这些愿望是自发的,独立于金钱报偿的,或者说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和报偿,因为从事工作的人通过劳动实现了自我价值。这也符合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那时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使得人们可以按需分配,各尽所能,使劳动不再是养家糊口的手段,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
当然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和社会达到了可以按需分配的水平,所以这些都是猜测和设想。但是从欧洲一些年轻人的择业态度上,可以看到当社会普遍比较富足后,赚钱最多的职业已经不是所有人的第一选择,不少人选择去做自己喜欢但赚钱不多的事情,社会对此也没有歧视,因为从本质上讲劳动是没有高尚和低俗的分别的。
明朝的灭亡尤其值得借鉴。从当代国际环境看,清兵入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天下大乱一段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而且从近几年的发展看,越来越大了。
文化的文弱精致腐朽也许是原因之一。
因为一旦消费起来了,比如说象现在,基础工业那些市场效益低或基本上没有市场效益的国防工业就发展不了。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是关键。
然后就是文化的问题,中国文明是一个局部(相比西方文明则是全球性)的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文明。中国文明是局部性的一个现象是中国人说起中国的事情往往总是以这个事情对中国的好坏来判断是非的,比如说如果中国人的错误也造成了敌人的更大的错误就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了。文明中国文明需要从一个局部性的文明发展成一个全球性的文明。
从人口来说中国的生产力还是个农业为主和工业为次,因此还必须是个基本上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现在的领袖应该清楚这一点,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调节生产关系也就是政治就可以了。任何不符合中国的生产力的变化都属于折腾,也就是说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