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忌讳的话题

(2009-07-19 05:42:37) 下一个

我们中国人不爱谈“死”这个话题,忌讳谈,尤其忌讳跟老年人谈,当老年人主动谈起这个话题时,我们总要忙不迭地想办法把话题岔开。

前两天在arte台看了一部纪录片“当父母年老的时候”。一台关于老人的节目,里面涉及到死亡的话题,我当然不会意外,但是记者小姐直白的、直露的甚至残酷的提问却几次让我惊得差点儿背过气去。只举两个例子,都是关于一个85岁的孤老太太的。老太太有个儿子,但自从十年前跟儿子的一次争执后,儿子再也没去看望过她,甚至电话都很少打。

记者小姐第一个惊得我一哆嗦的提问:您肯定在您临死之前再也见不到您的儿子了吗?

我不能用“有生之年”等词代替“死”,因为记者小姐的原话就是”bevor Sie sterben”  我说的直白、直露就是这个意思,德语表达“死”其实也不一定非得用sterben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字眼。

当谈到几年前的一个酷暑时,老太太说:“那年夏天死了很多老人,我们这条街上就有个老太太死了。她死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凌厉大胆的问题:您认为这种情况同样可能在您的身上发生吗?

老太太没有丝毫不快,反到爽朗地哈哈大笑:当然可能啦。不过,死了也就死了。

早就听女儿说,对待“死亡”这个话题,西方人跟我们中国人的态度大不一样。西方人不忌讳谈论死亡,对待“死亡”这个问题他们唯物得很,如果年老的父母引出这个话题,儿女们就会跟他们一唱一和地谈下去。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不理解做儿女的怎么能平静地、不动声色地、认真地和父母谈论死亡,谈论他们身后之事,那样岂不是太残忍了?

女儿冷不丁地说了一句:也许老年人有时就想谈谈这种话题呢?

哦?是啊,我怎么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呢?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或正在遭遇的种种烦忧,难以逃脱的困境,以及自己时时有的倾诉的愿望,尽管自己非常清楚,其实谁都无法将我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地要说,要倾诉,要发泄。

老年人最大的恐惧是什么?病痛缠身?生活不能自理?老来无伴?死亡?以己度人,老年人想必时不常地会有跟人谈谈这些话题的心理需求;再以己度人,如果他们一提起这类话题,我们这些孝顺儿女就拿“咱不谈这个”把他们刚要倾诉的嘴堵住,这样,是不是更残忍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Wuyiwuyian 回复 悄悄话 很好的话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