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转帖

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个人资料
木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黑不白之美国

(2021-07-18 17:55:32) 下一个

 

黑白美国

木愉

现在出书不易,出版商要赚钱,写书的人又太多,读书的人又太少。于是,出书成了一件尴尬甚至心伤的事。那么,出了《黑白美国》这本书,就值得说道说道。

早在出版的四年前,这本书就编好了,拿到国内一家还算著名的出版社,通过了漫长的初审,后来就被搁置起来。出版社没有说不出,但是也没有说就要出,我就像等待戈多一样地等着。

我能够理解出版社的苦衷,如果没有卖得动的可靠保证,人家是不敢花费了银子来出你的书的。毕竟是商品社会,凡事得利润挂帅。如今作家写手们多如牛毛,每天在网络上贴出的文字甚至多过过去两千年文明史的总和,文章要脱颖而出,殊为不易。文字就如朝露一般,倏忽而逝。出书真的变成了一种奢侈。

是的,出书确实是一种奢侈。这可以从书店的命运得到佐证。美国买书读书的人还算多的,我每次到公司餐厅吃午饭的时候,发现很多同事都一边咀嚼,一边在津津有味地读书。饶是如此,美国的大书店也难逃脱日薄西山的颓势。

Barnes and Noble是第一家进驻我所居住的这个大学城的连锁书店,当初落户这里的时候,很是春光满面。店未到,消息先在报纸的显要版面登出,可谓先声夺人。城东边的一小排平房通通拆除,其中有家叫北京饭店的中餐馆也黯然退去。随后,这家书店和经营电器的Best Buy就在那里拔地而起。

说是当初,其实这家书店到本地的时间并不长,不超过十年吧。它之后,另一家连锁大书店Borders也接踵而至,而且就在两个街区开外的地方落脚下来。Borders来了后,气势如虹,活活地就把Barnes and Noble打到老二的位置上去了。

然而,就在不久前的隆冬季节,Borders溘然而逝。临终的前几日,店里大幅度降价把所有的存书连带书架都一发处理,雇佣了几个小工,站立在附近各个街口,手持关门降价的广告。在寒风里,那些巨大的广告牌就像丧礼队列里的白色旗幡,很是惊心夺目。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传统书店的冬天的确来临了。现在的网络作为信息中心可以跟图书馆相比,厚重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更多的是以装点和摆设的意义而存在着,至于其内容,在网络上随便输入几个关键词,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了。获得信息如此便捷,人们是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买书藏书的。而且,因为互联网,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空前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里潜心读书,只是在网上甚而手机上进行快捷的穿插式的阅读。在这种阅读习惯的主使之下,人们是不再愿意到书店买书的,除非非买不可。

Barnes and Noble不因为Borders的消亡而兴盛,也在死亡的气息中苟延残喘着。它们败在了共同的敌人互联网下。

这本书里所收的八十余篇文章中,多半曾经发表在《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美文》、《扬子晚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及其他海内外报刊杂志上。这些文章从时间上而言,跨度长达十余年;从地域上而言,都是讲述美国的,关于美国的社会、美国的人、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移民、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华人也生活在这片遥远的异域里,所以,不可免的,也有好些文章是关于华人的,关于华人的挣扎、磨难和传奇。黑白两色的意义不是二,而是多;不是单向度,而是多维度。纷繁的美国不是非黑即白的美国,而是黑白杂陈的美国。本书所收文章反映的就是这样一个美国,故以《黑白美国》名之。

我的写作,毁誉参半,毁的一面,就姑且略去;誉的一面,且举两端如下。

~~~~~~~~~~~~~~~~~~~~~~~~~~~~~~~~~~~·

读者评论

木愉的文学作品,从艺术性上看,总是散发着一种浓郁的书卷气,这要得益于他广博的知识背景,包括哲学、性学、宗教、神话、金融和文学。

                                       -读者甲

 

作品写出来是要让人读的,读者的认可才是对作者最高的奖赏。阳春白雪却曲高和寡,未免有些落寞,只能孤芳自赏;下里巴人有些粗俗但却能为市井乐道。寻求这 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如同在市场上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自是皆大欢喜了。木愉开放式的写作,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迎合了时代的口味,也就是与时俱进吧,加之深厚的哲学与文学功底,倒也是游刃有余、很是自得了。

                                       -读者乙

~~~~~~~~~~~~~~~~~~~~~~~~~~~~~~~~~~~~~~~~~~~~~~~~~~~~~~~~~~~~~~~~~~~~~~

前几天,跟一个美国朋友到餐馆吃饭,之间谈起了写作。我说,写作如果没有稿费,或者说没有卖出去,就不能实现价值。我敲了敲前面的饭桌,言之凿凿地说道,犹如木匠制造了这张桌子,卖不出去,就没有实现价值,就缺少了继续制造的动力。他不以为然,说,写作应该成为生活的目标。说罢,他掏出来他的新名片,笑道:我有一个新头衔了。我无比尊重地拿起那张名片一看,他的新头衔是剧作家。他之前在一家电台做编辑,后来因为一起已经判定他无罪的旧案而丢了工作,然后,他就赋闲在家了。说是赋闲,也不尽然,他每天的日程安排得紧凑,早上写剧本,下午写一本篇幅巨大的书。我问他,剧本写完,如何处置,他说:寄BBC。至于那本指导人生的大书,他说至少得写十年。听着他写作的宏大安排,我虽然有些觉得如同西西弗斯神话那样的荒谬,但又不由涌出几分感动。

我还是跟他争辩着,说书不是日记,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他人看的。所以,书如果不能获得读者,就是徒劳的。而获得读者的权威方式就是通过稿费版税之类的认定。他似乎被我说服了,说自费出版,再通过诸如亚马逊这类平台推销,据说也可能比出版商出版还强。

我问他如何通过亚马逊出书,他说,他帮我打听一下。他果然立竿见影,当晚,我就得到了他朋友的信,信里有两个链接,顺着链接,读完两篇文章,出书的环节也了然于胸。当即,就到亚马逊上传了《黑白美国》这本书。

人类的文明大约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变革,一个新的纪元,犹如文艺复兴或者工业革命,犹如汽车代替了马车,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也许,出版也面临着一个革命性的关头,写书出书不再是过去的常规方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木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谢谢!
波城冬日 回复 悄悄话 祝贺!
木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AR' 的评论 :
多谢多谢!已经成功了。
木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鸟鸣嘤嘤' 的评论 :

谢谢激励! 需要签名吗?
SAR 回复 悄悄话 关注您的成功。祝福!
鸟鸣嘤嘤 回复 悄悄话 喜欢你的文字。刚在Amazon下单买了一本大作,期待着早日收到可以赏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