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的快乐由二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二个快乐;如果一个人的痛苦由二个人分享,就变成半个痛苦了。
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回忆新疆 (图)
(2009-07-09 19:29:43)
下一个
By 西域木易 这是一张新疆农四师幼儿园的照片,就在我们大院里,那时还是平房,象照片右手那样的平房可能就是那时留下的。这个地方是我们小孩子经常来耍的地方,那时左手的地方是一片苹果园,一到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都拿着桶来买苹果,一桶桶的买回家吃不完就做果丹皮吃,果丹皮很好做也很好吃,妈妈那时经常做给我们吃,就是把苹果削皮挖核后放碗里蒸熟,然后把它压成泥,再把果泥铺在平板上大概一厘米厚拿到外面的太阳下暴晒,大约一,二个星期晒干了就差不多了。铺果泥前要在平板上先抹点食油,这样晒干后容易揭下来就成果丹皮了。新疆日照非常充足,就象我们澳洲一样,作果丹皮也是得天独厚的。我们经常在上下学的路上买维族小贩们的果丹皮吃,他们卖的果丹皮都是圆型象我们摊的大煎饼,摞的挺高的一张一张的卖。我还爱吃那里的葡萄干和杏干,有种独特的味道。到现在也是爱吃这二样大概是那时培养出来的。在新疆有一种苹果叫“油果子”非常好吃,是因为在果树上正朝阳的地方生长出来的,苹果看起来象浸了层油那样通体透明发亮,甜的象蜜一样是苹果的极品,大概一棵树上也就能有几个油果子,所以在摘苹果时就已经报销了,不会在市场上见到的。还有一种植物它得果实象灯笼,播开看里面结着象一粒葡萄似得果儿,是桔色的吃起来是酸甜的味道,但我们小孩子更用它来吹哨,只要把里面的肉掏空只剩一层皮就行了。我们形象的叫它“咕咕囊”,它的学名不知叫啥,查也没查到。要想买到它,就必须到维族人家去,因为他们在自家的院里种这种植物,我那时总是跟着大一点的朋友到维族人家去买“咕咕囊”。 七十年代初的新疆人们无论是维族和汉族都很纯朴,我们住在伊宁农四师师部里,这是伊宁军区最高机构,父亲的办公室就在院里家门口不远,在家门口能看见他的办公室的窗户。母亲的办公室在师部大门对面,中间隔着解放路的院里,那院里有汽车还有汽车班的战士。我们师部的小孩们也喜欢去汽车班和战士们玩。逢年过节那院里就有一件事必做的--杀猪。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我就是那时见到猪跑的。看到众人忙着捉逃跑的猪,然后在五花大绑的把猪捆起来,按在某处时我就赶快跑走,知道下一步就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了,真受不了那挨宰的猪凄厉的叫声,这是我到现在都难忘的。 那时维族和汉族关系亲密,经常遇到向我们伸出大拇指的维族人嘴里说着:“哑克西”,维语是“好”的意思。真的想象不到象今天这样,人们那时真的是纯朴。看王蒙的《在伊犁》你就能感受得到了。
I lived far from Xinjiang, but there were so many similar experiences in our childhood.
I just discovered your blog, happy stories, beautiful flowers and lovely girls.
哈哈,小妖见大妖,这可是修来的缘分啊,能把小资同支部书记对立统一起来,真的是了不起,佩服的我五体投地。。。那你二十岁就出国了,难道没毕业就走了吗?
握手,大学时,同学们叫我小妖,尽管我是系团总支书记。。。
哈哈,我也成仙了,别叫我老妖就行,年轻时闺密也叫我妖精。。。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啊,人人都怀念那时候,。。。如果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宁可发展的慢点。
一起抱抱阿猫和妖精一家。。呵呵,周末愉快!
是啊,那时虽然贫穷但人人之间都是真诚,现在社会发展了,不公平也多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大概就象我们澳洲的土著人,但土著人再怎样也没闹成这样啊。
抱抱我的小妖精!耶啊~~~~